第三百八十一章 散兵战术(1 / 1)

明末之七海为王 君威 1814 字 8个月前

阿巴泰是没有想到东方旅会主动进攻的,但他认为这是好事,这可以全军可以更从容的迎战,因此他立刻收拢了要袭击浮桥的骑兵,清河一战已经证明,面对东方旅,兵力优势无论多大都不为过。

而且只要击破了眼前的步兵,那么浮桥就一定可以摧毁。

在杨彦迪的指挥下,三个步兵营排列成营纵队三个营纵队前进,标准的营纵队应该是六个连排列成三排,这样在面对骑兵冲击的时候,前后进行收紧,中间两个连旋转九十度,向左右两翼推进,就立刻可以形成一个厚度为两排的营空心方阵,这是东方旅步兵常备营的标准模式。

只不过杨彦迪麾下只有三个步兵营,而步兵攻防需要让猎兵等精锐步兵摆出散兵线,这一次杨彦迪不仅把三个营的三个猎兵连抽调出来,而且还把费雷拉营的掷弹兵也抽了出来。

四个连形成了散兵线,导致可以形成在第一时间组成方阵的步兵只剩下了十四个步兵连,因此杨彦迪索性把抽调最多的费雷拉营解散,四个步兵连均分到了其余两个营,这样两个营就可以拥有充足的兵力形成营方阵。

因此,当杨彦迪率军由东向西进攻的时候,前沿和周边是散兵线,后面则是两个跟随的营纵队。

被杨彦迪抽调出来的四百名散兵里,只有两百名是使用线膛枪猎兵,其余两百名则是使用重型火绳枪。为了发扬火力,线膛猎兵们负责正面进攻,费雷拉营的两个连则向左翼与后方展开,这是因为右翼是河边,可以一览无余。

线列步兵们距离散兵连两百到两百五十米距离,猎兵们则是散开前进,相互之间隔开数米远,向着清军逼近。

阿巴泰站在沙丘上亲眼目睹了东方旅士兵的进攻,发现猎兵们身姿矫健,速度很快,相互呼和,利用地形前进,而阿巴泰也知道他们手里的枪可能打四百步之远,因此早早就命令石廷柱开始炮击。

只不过,炮击完全没有效果,猎兵们散的实在太开了,实心弹的攻击很难击中,而汉军旗用的佛朗机炮又没有把霰弹泼洒那么远的能力。

事实上,就算有,效果也不大,面对散兵攻击,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散兵回应,清军很了解这种战术,以往他们会用擅射的弓箭手作为散兵骚扰敌人,但无论关内的战场还是关外的战场,都已经证明,弓箭手是射不过散兵的。

在几轮炮击后,发现没有取得效果,石廷柱只能下令停止射击,阿巴泰则是派遣小股骑兵,试图用骑兵冲破散兵线。他知道,如果派遣大对骑兵,散兵线与后面的方阵就会相互靠近,他的骑兵只是冲上去挨线列步兵的铅弹射击。

但现实仍旧让阿巴泰不满意,他派遣的一百多骑兵三五人一队冲击,后方的步兵根本没有提供掩护,散兵们自行聚集在一团,多的一二十人,少的三五人,背靠着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方阵圆阵。

事实证明,这类小阵型比空心方阵要灵活的多,士兵们相互之间可以掩护,而且可以通报情况,每一个士兵都可以清晰的听到阵内军官、士官的命令,然后按照命令进行射击。

大部分时候都是三人或者五人射击,这样火力是持续的。

散兵们之间的空隙很大,因此清军骑兵一进入就是陷入交叉火力之中,在一阵乱枪之后,清军骑兵四散而逃,而散兵们随即又散开,防止因为聚集,遭到汉军旗火炮的攻击。

遇骑而聚,连射对敌,敌退则散。虽然看起来有些混乱,但无一不是告诉清军,这些散兵是精锐。

事实正是如此,能承担散兵任务的步兵,全都是精锐。

在清河一战后,李肇基从新兵营里抽调了一部分训练程度比较高的士兵补充了原有的四个常备营和两个后备营,当然,由此后备营也升格为常备营,只是猎兵的装备并未及时更换。

猎兵部队也是有损失的,但并非从新兵营里抽调,而是从本营之中抽走经验丰富老兵加入其中,让猎兵成为了最为精锐的部队。

而只有精锐,才能承担起散兵战的任务。

散兵们猫着腰,提着枪,观察着四周,快步前进着,而军官们则穿梭其中,用哨子和口令约束着散兵线,或要求应战骑兵突袭,或命令等待后方主力跟上,指挥散兵线的军官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汉军旗的火炮阵地,并且命人收缴了一些刚才汉军旗射出的实心炮弹。

经过观察和对比,发现其中火炮多是三号神飞炮、金龙炮、制胜炮、神威炮这类中轻型火炮,以后膛装填的佛朗机为主,火炮重量在三百到六百斤之间,这个结果无论是发现的军官,还是听到消息的杨彦迪,都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清军明明有更重,射程更远的火炮,为什么不用在战场上,如果因为渡河、运输等过于沉重,那为什么巴莱会发现五门红衣炮呢?

一直到战后审问俘虏,杨彦迪才知道,汉军旗在运输火炮上出了问题,尤其是在渡过浑河的时候。

这浮桥是阿巴泰带人搭设的,非常简陋,千斤以上的火炮无法从桥上过河。因此汉军旗只能带来了中轻型的火炮,至于红衣炮,那是用船和木排运输来的。把红衣炮运到战场,是多铎的死命令,在这件事上,阿巴泰和石廷柱都不敢怠慢,但完成红衣炮运输后,阿巴泰就不在迁就其他大型的佛朗机了。

甚至阿巴泰还命人收缴了汉军旗七百多匹马骡,原因很简单,汉军旗的马骡长年和火器部队在一起,更适应对付火器部队。

在确定了清军火炮类型之后,杨彦迪果断更改命令,让散兵再靠近一些,一直靠近到二百到二百五十米距离上再射击,这是清军火炮霰弹攻击距离极限。

清军方面在驱离散兵未果之后,立刻开始准备,骑兵们后退了些,防止被攻击,而汉军旗则把一些辎重车上的木板拆卸下来,把车立起来,在炮车与炮车之间构造了掩蔽工事,虽然石廷柱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可以精准射击四百步的火枪,但阿巴泰的信誓旦旦还是让他谨慎起来。

只不过,散兵们却没有给清军霰弹射击的机会,他们排列成松散的两层,各自选择了位置。

低洼的地面、散落的石头和圆木,以及大大小小的土丘都成为了他们可以利用的工事,在选定位置上,先是拆下身后的背包,拿出工兵铲子就地挖掘散兵坑,反正汉军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他们拥有充足的时间。

战场在两三年前还是河道,因此地面以沙子为主,哪怕天气寒冷,地面干硬,但干燥的沙子却是容易挖掘的。

猎兵们的散兵坑一般是半米深,有条件的话,再挖深些也无法,挖出来的土就堆在前面,有可以保证士兵射击时,身体的大部分是可以受到保护的,而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士兵们会选择在地上掏个洞口,这样在装填子弹的时候,可以把枪托塞进洞里,如此可以采用蹲姿、跪姿装填,减少投影面积。

因为是干硬的沙土,散兵坑构筑很快,而军官们随即下达了按伍射击的命令,这是因为汉军旗有了掩蔽物,虽然这些木板挡不住二百来米距离上射出的子弹,但却遮挡了步兵们的视线。

但猎兵们也敏锐发现了清军火炮的缺点,那就是底盘低。

与商社六磅炮那接近一米四直径的炮车轮子不同,清军的中轻型的佛朗机火炮普遍用的是小型炮车,有些车轮直径也就七八十公分,甚至更低,这意味着,炮车完全挡不住后面操作火炮的炮兵,更何况,装填火炮的时候,弹药手、装填手等炮手更是要站起身子来工作。

于是,在两百来米的距离上,精准的射击开始了,各伍的伍长控制住自己的士兵,装填完成后,并不急于射击,而是瞄准等候。因为有了散兵坑,所有的士兵都可以趴着瞄准,有各式工具作为支架,因此可以进行最为精准的打击。

每当清军的火炮射击之后,炮手们就要直起身子来装填,而早已瞄准缺口的猎兵,则会在炮口喷火之后的三秒开火。二百来米的距离,对于线膛枪来说是最好发挥威力的距离,远了不够精准,近了,容易被滑膛枪或者火炮发射的霰弹攻击。

清军的火炮比杨彦迪等人观察到的要多得多,不是仅仅看到的了十五门,大量的火炮展开,开始向步兵们进行攻击,或许是因为看到了散兵们都找到了掩体,所以在几轮射击之后,清军的各式佛朗机开始重新装填子铳,这一次,直接从霰弹换成了实心弹,开始瞄准更远处的线列步兵。

杨彦迪也没有客气,直接命令两个步兵方阵以远距离吊射还击,只不过,步兵们都是轻装上阵,携带的弹药不多,杨彦迪必须控制弹药损耗,因此只是打了五轮,营级齐射就结束了。

其实这部分齐射完全没有意义,猎兵们的射击就已经奠定了胜局,短短的二十分钟时间里,清军火炮阵地上尸横遍野,大量的炮手伏倒在火炮上,身体被线膛枪发射的米涅弹打出了巨大的血洞。

石廷柱在硝烟中仓皇逃奔着,在第一轮射击之中,他就被一枚子弹打掉了头上漂亮的铁盔,原本心有余悸的他躲在辎重车躲避了一下,就看到身边的士兵一个又一个被打倒在地,到处都是哀嚎的炮手,很多人在射击完成后,就不在敢装填,趴在地上躲避着子弹。

“快,快开火呀。”石廷柱自己趴在地上,不断的吆喝着,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感觉肩膀一疼,就感觉有人抓住自己的肩膀,拖拽着后退,石廷柱挣扎了几下,另一个肩膀上也是多了几只手。

一路被拖行走,石廷柱一路看到了面前不断被打死的汉军旗炮手,忽然自己躲避的辎重车上被打出几个孔洞,石廷柱停止了挣扎,他不由的后怕,幸亏自己被拖走了,不然要死在那里,他抬起头想要感谢一下拖行自己离开危险区域的人,却看到了一张凶恶而威严的脸。

那是阿巴泰,是阿巴泰命人把他拖来的,而目的自然不是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