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浩京城东郊的折桂园,原是伪帝燕煌暄做皇子时,私置的宅园。
自燕煌暄败退华陵后,这里便成了无主之处,京中虽有大户打这座华美庭院的主意,但忌惮着原主人的身份,竟是谁都不敢乱动。
燕煌曦即位后,时任工部尚书的蔡善上书呈奏此事,燕煌曦经仔细思虑,决定暂将此园搁置,只令工部着人时不时进园打扫,以备将来或赐赏下臣,或用作皇子们长大后外迁的府第,如此一来,倒是可省下一大笔花费。
然数年以来,此园却一直空置,园中桂花红菊年年开开谢谢,甚是落寞,及至燕煌曦“薨逝”,蔡善下狱,此处再次无人照看,渐渐成为京中文人、官员们偶尔赏玩游吟之所。
韩元仪自侧门进入院中时,远远瞧见凉亭里已经聚了一帮人,个个宽衣博带,长袖广衫,皆是一副散淡文人打扮,全无朝堂之上的雍荣贵气。
他才刚一露面儿,众人便闹喧喧围将过来,好似没脚的虾兵找着了领头的蟹将,好不亲热地连声叫着:“韩大人!韩大人!”
韩元仪心中冷笑,面上却一派随和,团团打拱作揖。
户部侍郎兰鹏凑上前,满脸殷勤:“大人,那边堂上已备得酒水,请入席吧。”
韩元仪也不谦让,举步前行,后边众人亦步亦趋,及至进了花厅,分官位品秩坐下,韩元仪自斟一杯花雕,“滋”儿地一声饮了,方放下杯子,抬头环视众人一眼,却见所有人正巴巴儿地看着他,当下扬眉一笑:“诸位,这么好的酒菜,要是放凉了,滋味可不好。”
众人方嘈嘈喁喁,喧笑落座,举杯的举杯,动筷的动筷,情景儿看上去甚是热闹,可因为心里头都揣着一段故事,纵酒再醇,菜再美,吃进嘴里也没什么滋味。
偏韩元仪拿乔装科,众人越是急,他越是闲定,像是个没事儿人似的,直到日近黄昏,方才放下杯子,重重地咳嗽一声。
要说正题儿了!
众人像得了军令般,齐齐整整放了杯盏,定眸儿看他。
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儿,韩元仪方缓缓开口道:“想必诸位从这里归去,都得挑灯夜战,冥思苦想一番,且把那从古至今的典谱儿,前朝今廷的闲话儿,都搜罗出来,琢磨个法子,既把话说得实,又不致引火上身,是也不是?”
众人屏声静气,一声儿不敢喘。
“依韩某说,诸位这些年做过些什么,别人或不知道,自己肚子里却是明白的,眼下要瞒,怕也是瞒不过,故此——不如小事化大,将一应根根蔓蔓全搅起来,该写的写上,不该写的,也写上!”
众人一听,唰地变了脸色,当下便有人嚷道:“韩大人,你这是出的哪门子主意?”
韩元仪又摸了摸下巴儿,不紧不慢地道:“难道你们没有听过,法不责众么?再有,”他伸手拿起根筷子,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若你们把‘天子近臣’也拉拔进来,再细捡陈年烂芝麻的事儿,一一详叙之——结果会怎样?”
众人恍然大悟,继而心中连声叫妙!
——皇帝不是声言要“重罚”么?那就重罚好了!单延仁等人虽说“干净”,但没影子尚可牵强附会,更何况,人都是有影有形儿的,曾记昔日御史们闲极无聊,连大臣们脸上长颗疮,也能劾之以“有碍观瞻”四字,更何况单延仁等,绝不是“脸上长疮”那么简单!
既得“大计”,众人定下心来,放开架势呼三吆四,大吃大喝起来,唯韩元仪微抿着唇,口角边挂着丝极冷的笑。
厅边不惹人注意的角落里,另一个人也冷眼旁观着一切,别人喝酒,他也喝,只是那灌进嘴里的酒浆,一滴滴都成了苦水。
……
回到府宅时,已是掌灯时分,韩元仪从轿内出来,伸了伸酸胀的腰肢,方抬步朝院中走去。
“老爷,”管家陈五迎上前来,手里提着盏灯笼,“老爷这就回房歇息么?”
韩元仪拍了拍略有些发胀的肚子,道:“去书房。”
陈五应了一声,自提着灯笼在前方开道,穿过照壁,绕曲廊,至书房前停下,韩元仪摆摆手,自接过灯笼,令陈五退下,抬步上了石阶,推开门扇——这书房乃府中重地,若无他的允许,闲杂人等一概不得进入。
将灯笼搁在书案上,韩元仪侧身坐入椅中,瞑目凝神,正细细思虑着今夜这道述折如何写法,一个冷极寒极的低沉嗓音,忽地如针刺般扎入耳中:“韩大人如此气定神闲,看来已有万全之策。”
“唰”地睁眼,只见书桌案前,不知何时竟已立了抹黑影,而自己竟无半分察觉。韩元仪心中惊骇,脸上却声色不动:“尊驾好些时日不见,此际出现,不知有何高见?”
那人抬起一双白惨惨的眼珠子,在韩元仪脸上兜了个圈子:“韩大人已经做得很好,在下只是想提醒韩大人一句——谋划得再好,也不过是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若殷玉瑶杀心大起,韩大人项上人头终是不保——”
韩元仪面色微变,极迅速地深吸一口气,强令自己镇定,看着对方微微一笑:“今上再怎么果决,到底是个妇道人家,况执政以来,御下颇为宽厚仁和,情况无论再险恶,断不致如尊驾所说——”
“是么?”对方冷冽着嗓音,打断他的话头,“你可知今日殿上那些弹劾百官的折子,从何而来?”
韩元仪闻言一怔,不由坐直了身子:“从何?而来?”
“均出自于议事院十二位书办,还有集贤馆那些年轻士子之手!”
“这——”韩元仪大觉意外——今日朝上之事,实是大出他的意外,他只一心想着如何鼓弄百官与殷玉瑶作对,好将“京官考绩”一事彻底给搅黄,以打扰殷玉瑶其后的步数,却没有思量,那一大堆突然冒出来的折子从何而来。
“还有,那折子上桩桩件件,皆有实据,难道韩大人就没有想过,这些实据是如何到了那些足不出户的书呆子手中?”
“……”韩元仪彻底瞪大了双眼,喃喃不能成语。
对方喉中发出“咕咕”一阵冷笑:“人家都把刀架在你脖子上了,你尚还在做梦呢!实话告诉你,这浩京城中,如今已经遍布殷玉恒的眼线!说不定韩大人你府宅门外头,便蹲着几个!”
韩元仪浑身大汗淋漓,额上根根青筋暴起!
书房中一阵死寂,好半晌过去,韩元仪眸中自得之色已然收尽,咬着牙帮子,好似两腮漏风似地道:“那,你道如何?”
对方不说话,只抬起手来,在桌上写了个字。
“收?”韩元仪眉头高耸,显然没有弄明白。
“收,是收敛形迹,少惹是非,收,是收拢羽翼,暂不作为。”
“这算什么招?”韩元仪眼中闪过丝恼怒,“我若是收拢羽翼,岂不是任人鱼肉?”
“是任人鱼肉的好,还是死无葬身之地的好?”
韩元仪顿时不言语了。
“韩大人是聪明人,余下的话无须在下多说,眼下殷玉恒与宫里那位风头正盛,韩大人倘若决意要硬碰硬,那便是自寻死路,谁也救不得,倘若韩大人肯安分些,任外头那些人折腾去,自己退到岸上观火,既保存了实力以待东山再起,又避免被殷玉瑶拿住开刀,岂不最好?”
“有理。”韩元仪点头,“可什么时候,才能‘东山再起’?”
对方却只是诡谧一笑,闪身便没了影儿。
默坐于椅中,对着桌上烛火凝思良久,韩元仪方揭过张宣纸,提笔润墨,一个字一个字细细写来。
……
“……微臣静心细思之,戴罪官场二十余载,累迁数任,过多功少,诚为愧悔,请去礼部尚书任,外迁州郡……”
“这个韩元仪……”放下手中奏折,殷玉瑶双眸微微眯起——百官们今儿个都递进了折子,确实十分“诚恳”地赘述了自己的过错得失,同时也将瓜瓜蔓蔓的三亲六戚大小官员,甚至城门小小一守吏全拉拨起来,绕得她头痛眼晕,唯有韩元仪的奏折,书面干净整洁,自呈己过,毫不加以掩饰,末了自请贬谪,言辞之间,一片忠心昭昭。
“殷统领来了吗?”抬起头,殷玉瑶看向下首侍立的佩玟。
“启禀皇上——”佩玟刚应声,外边殷玉恒便大步走进。
“参见皇上。”
“免礼,”殷玉瑶摆摆手,“城中大小官员,最近的反应如何?”
“昨日午后,京中泰半官员都去了折桂园。”
“折桂园?”殷玉瑶微微一怔。
“是,据下面报上来的消息,今儿个皇上所阅之奏折,均是韩元仪的授意。”
“啪!”
一声遽响,殷玉瑶重重将韩元仪的奏折拍在御案上,由于用力过大,奏折竟硬生生断为两半。
殷玉恒抬眸,扫了那本破碎的奏折一眼,再没有言语。
站起身来,殷玉瑶在丹墀上来来回回地走动着,满眸怒焰高炽:“他好大的胆儿!明面儿上顺着朕,暗处里四下拨火儿,还上这等欺心的折子,难道真以为朕仁懦可欺么?”
满殿里一阵子沉默。
“来人!”
“皇上!”就在殷玉瑶准备传旨,让人去韩府封宅拿人时,殷玉恒却抬起头来。
“你要反对?”
“不,”殷玉恒摇摇头,“韩元仪的确其形可诛,但末将觉着,他并非所有事件的主使者。”
“哦?”殷玉瑶眸光一闪,收敛怒气重新坐下,“怎么讲?”
“韩元仪不过一外朝官员,如何知晓皇上的动作?又如何每次出招,都给人一种滑不溜手之感?如此游刃有余消息灵通,断乎不是一人所为。”
“你的意思是?”
“宫内有人,与其串谋!”殷玉恒重重地吐出八个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