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的时间一眨眼!没了半分。
来到大宁都司附近。
朵颜三卫。
目前有海萨南达西,此前朱尚炳故意留下的最后一位指挥使将其尽数看管。
再加上附近还有十七叔,宁王朱权时不时的监督。
终究在这一两年内。
朵颜三卫乖顺异常,不再有任何的叛乱举动。
进到大宁都司!
十七叔,朱权并没有如同此前的四叔朱棣乃至于七叔,齐王朱柏一般无二亲自相迎。
反而只派了幕僚前来见他。
接着也没有到宁王府好好一番招待,而是直接来到海关码头。
在此处瞻仰着。
这段时日,宁王府尽封地之力,再加上还有五叔朱橚那边的封地之力,包括朝廷,包括秦王府这边。
最后,酿造而出的成果。
“看到没有?”
在朱尚炳大侄子的身旁,宁王朱权摆了摆手。
话里话外都是满满的洋洋得意。
他微微大手一摆,透露出无边的得意。
一手指着眼前,那已然在这海关码头可以往外开拓前行的巨船。
朱权再次出声回话。
“有了此等巨船,大宁都司封地之内,大军已然可以前往东瀛之处了。”
“至此再无任何祸患!”
就连朱尚炳,此时也被自家十七叔这般进度给有些惊到了。
待问及缘由之时。
宁王朱权轻轻大手一摆,轻描淡写的说道。
“不过只是些许的能兵巧匠罢了!眼下能兵强将,终究还算是有些用处的。”
“此前,我也曾想过。”
朱权一手托着下巴,目光时不时还落在朱尚炳的身上,缓缓开口。
“由于此前军械所内,那火器对付朵颜三卫所散发出来的威力,所以你家十七叔我也就多多关注了几下。”
“所以才有了今世今日这般成就。”
听了这些,朱尚炳表示理解。
大明一朝,从来不缺少人才。
甚至任何一个时代对于人才也都不怎么缺。
而他们这些人才!
最缺的就是一个机会。
在大宁都司之内,十七叔宁王朱权一封号令下去。
自然有大量能兵巧匠飞快袭来,甚至不只是大明十七叔的封地,恐怕附近那些未曾有藩王驻扎之处的地界,也都会有无数能兵尽数而来的。
若是能被王府选中,那自是无边的荣耀。
同样是能够轻而易举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所以没人会放过。
即便是跋山涉水,甚至千里万里,大多数人也都会来试一试的。
同那些文人学子!
南方北方跋山涉水,前往应天科举倒是几分相似。
“十七叔厉害,小子佩服!”
朱尚炳拱手抱拳,真心实意的开口说道。
“哈哈哈!!!”
十七叔宁王朱权大笑不止。
同样。
继续指着那湖边的海域,甚至还有此前朱尚炳所给他的地图。
“大侄子,咱们何时动兵?”
“巨船已准备完善,剩下来的就全都听大侄子你的了。”
从这番话不难看出,宁王朱权对自己还是有着自知之明。
他于军队之中,勇武万分。
但涉及到如此大战,总归还是有些不免的心虚,而且这般大战,虽说于大明朝高层早已尽数知晓。
但却是许胜不许败。
如此大的压力,他这位叔叔可是有些承受不住。
自然而然~
就要把压力给放在朱尚炳,这个便宜大侄子的身上了,同样放在对方的身上,大家都能放心。
面对这个压力,朱尚炳当仁不让。
一把拿下。
他径直开口。
“于东瀛之处其中一些幕府,可能对我大明颇有敌意,但同样长期受我大明文化熏陶,自然也有几份接纳之意。”
“与其大刀阔斧大战一触即发,反倒不如借商讨之名,好好的先了解一二东瀛目前的大体境况!甚至派上一众锦衣卫前行。”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对于朱尚炳的意见,十七叔宁王朱权一口应下,不带半分的迟疑犹豫。
谁让攻打东瀛之事!
从头到尾都是自家大侄子,朱尚炳在其中操盘,无论开始还是到了眼下这一步,都和这位大侄子扯不开关系,甚至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此之下,自然只能一切全都听对方的。
更别提。
还有自家老头子那块,十七叔朱权显然心里有数。
从海关码头离开,众人回了王府。
“你小子啊,如何说服老四那头的?”
“该不会是要抢我的这功劳吧?”
兵王朱权大厅之内坐在主位,他眯着双眸对着朱尚炳一声又一声地问道。
朱尚炳眼神有几分躲闪。
谁让他还真就是这么做的呢?
但此时!
面对自家十七叔,总不可能太过心虚,反而理直气壮。
“眼下单单凭十七叔你一己之力,想要攻打东瀛,势必会有些困难,反倒不如让四叔那头也参与进来,也能够减轻不少的压力。”
冷哼一声。宁王朱权开始大开口。
提了条件。
“话不能这么说啊。”
“大侄子!”
“这件事可是你先答应好,给十七叔我的!眼下就算让老四那边参与进来,总归也得给实际,其他的好处啊。”
“总归不能就这么忽悠过去了。”
显然!
十七叔,宁王朱权也不是个善茬。
这双眼力见,也还是有的。
“行!”
朱尚炳应声,依旧是那海域的地图。
不过这一次指着的不再是东瀛倭寇之所,而是附近的爪哇琉球。
“既然十七叔,对于单单东瀛倭寇不怎么满意,那便在将倭寇拿下,选择其他之处吧?”
“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被朱尚炳这么一说,朱权还真就考虑到了。
最后。
在两处之间选择了琉球。
相比较爪哇而言,此处同他大宁都司距离近点也能够更好控制。
而至于动听那块!
宁王朱权从一开始压根就没想过。
凭借他一处的封地之力能够做些什么,到最后不仅仅要面前自家大侄子的帮助,大明朝的帮助也是万万断绝不了的。
“只是可惜了灭倭寇之名,眼下却是要分老四三分,真是让人有些不爽啊。”
宁王朱权如此直言。
倒也没有半分避讳,更没有半分遮掩眼前的自家大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