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 做点善事不易(1 / 1)

灯笼,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手工艺品,市面上有专做灯笼的作坊在出售,随处可见并不稀罕。

而春联,普通人做不出来,尤其是目不识丁的清末乡下。

能在家里贴上对联的,不富即贵,要么有权有势。

因为能写春联的先生,在过年前夕普通人家请不起。

而春联,它写满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写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憧憬。

红红火火的春联,让人觉得温暖的春天脚步近了,好日子快了。

陈天华要写春联,必须要大红纸和墨汁,狼毫。

他与阿华顶着寒风、划着小船到绍兴城里,去买红纸,毛笔和墨汁。

墨汁在城里有专门制作的作坊,陈天华用木桶去装,让作坊里的人都看呆了。

这可不是用来吃的吧。

红纸买回来之后,安排亭姐幼娟姐妹俩裁切成对联大小,都要一致。

第二天,陈天华他们的对联摊,就在年糕加工点旁边开张了。

听说土根的水产商行在庙里,搭起免费的年糕加工和写对联点。

听说都不要钱。

贪小便宜是时下村民的普遍现象,西埠头村里的人们,是一传十,十传百的,渐渐人聚多拥挤…

“排队!按先后顺序,不准插队。对联每家最多二对,年糕加工每家最多二蒸桶,超出的一律加倍收加工费!”

陈天华及时将指令发出,以有效措施稳定局面,首先要照顾的是贫困、小户家庭。

大伙慢慢就去排队,很多人在排,队伍很长。

主要是做年糕这里,它的时间限制,快不起来。

有时候要从清晨一直排队等到下午,有可能是第二天,做年糕的人家多、手工工序复杂,比较慢。

而写对联这边,陈天华自己毛笔字写小楷还马马虎虎,但要说写对联还差得远呢。

他只好把三伯父法康请来帮忙,再请了一位私塾先生,每人每天管饭还有二块银洋,待遇优厚。

法康二话不说,邀上这位私塾先生,承担起写春联这活,幼娟和亭娟在旁边做服务工作,陈天华和阿华负责接待。

后面就是流水作业,让先生们写好的若干副春联自己挑选一副。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

每户人家就二副对联,多了没有。

一会儿,人群中一片**声,只见西埠头村的里长大人,老举人刘文杰先生也来了。

他可是当年绍兴府考试中榜的举人啊。

刘文杰先生在其大女儿刘玉芳的陪同下,也来参加写春联活动,为本村百姓做善事。

“哎哟,里长大人,您怎么也来啦?哈哈…”

“本村有为青年陈天华,为村民义务加工年糕和写对联,这是积德善举之事,作为里长理应支持,大家也该做些善事了吧。”刘文杰回答道

“好好,谢谢里长。”

“……”

刘玉芳后来也加入到了书写对联行列,她对这位义弟的善举行为,大为赞赏。

前后有四个先生写对联,速度就快出不少,全村一百多户人家,整整写了二天才算完工。

年糕加工则要麻烦些,已经弄了三天,后面还有来排队等候的村民。

吴老三他们从天朦朦亮开始,一直忙到天黑,快要伸手不见五指的境地才收工。

大伙直累得腰酸背痛,个个都说这样下去吃不消,像林根这样的大力士都摇头晃脑的,其严峻形势可想而知。

陈天华自己也非常清楚,虽然没参与书写,但两手没闲着,一直在递东拿两的,双臂也是发酸。

亭娟姐妹俩二天下来,右手五指有点抖颤,筷子都夾不住……

怎么有这么多人呢?

究其原因?

“王屠夫家好像来过几次,昨天是他大儿子,今天来的是他家小儿子,还有汪麻子家也是。”

“今天开始有陌生面孔出现,应该是附近村子的。”

“有邻村的挤进来,本村的人意见很大,今天就发生过争吵,明天估计会更严重。”

“听说有人在逗售生意,即帮邻村的人家排队或插队,收取加工费。”

“有人在现场偷年糕,乘乱没人注意就抱走一提。”

“……”

大伙七嘴八舌的说开了,大多数人都觉得做这善事,费钱费力还不落好,有些憋屈。

主要是吴老三,林根他们这些人中间,没有一个人是识字的,来加工的都没有什么登记,乱哄哄的谁拿米来就烧火蒸,有重复来的就搞不清楚了。

陈天华听了脸色冷凌,双唇紧闭,深邃有神的双眸里透出一丝寒光。

为村民做善事的本意没有错,为那些穷苦人家做点实事,帮他们过个开心年。

但他决不是为少数人,来当冤大头的。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有些村民的觉悟十分低下,贪小便宜的行为如此的污秽不堪。

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以诚心换真情,以霹雳手段对邪恶,以此为诫,树立起我们商行的权威来。

想到这些,陈天华对于原计划中的最后一天,重新给大伙做了安排:

组成纠察队,除了维护秩序,还要将这几天贪图便宜,破坏规矩的人家进行处罚。

例如王屠夫、汪麻子家,宋寡妇家等等按规定处罚,收取双倍加工费用,尤其是哪几个当掮客从中谋利的捣乱分子,给予严惩不怠,决不手软。

至于邻村来的贫苦户,小户人家也就不拒绝了,适当收取成本费用或物品,以示与本村人家不同待遇。

但凡不符合贫穷小户条件的,我们坚决不接受加工,给最多钱我们也不加工。

大家都表示赞同。

翌日。

在年糕加工处排队等候的人家越加增多,人员开始有些**,本村还没有得到加工的,不满情绪在扩开。

“嗨…吴老三,我们都排了二天了,都是村里乡亲,怎么老是给外村的办差呢?”

“这外村人都来占便宜,把我们这些本村人都不放在眼里。”

“叫土根出来,他家前几年没吃了,我还送去一蓝子红薯呢,他现在有钱了,倒忘了村里人啦。”

“……”

陈天华觉得这样下去,村民的不满情绪漫延,对商行这次善举行动,会带来负面影响。

他马上叫来吴老三,林根,阿华等人过来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