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二章 护送史可法(1 / 1)

“谢大人提携!”

唐天策上前一步,拱手回答:“大人良苦用心,天策岂会不明白,其实哪怕是千户之职对于天策这个年龄的人来说,都是很高了。”

呵呵……

千户也就是一个下级军官,不过唐天策还是挺开心的。

有些人,在总旗在百户的位子上,傲到老,也没有挪动过一下。

自己来龙山所不到一年,已经是第三次升迁了。

不过,话有说话来,这具肉身的年龄,刚满十五。

一个十五岁的孩少年,能做到千户之位已经让人难以置信了。

若是张维山给自己弄个守备的职位,恐怕会遭来更多的嫉妒。

想明白这些,唐天策当然会明白,张维山的良苦用心。

“哈哈哈,我就知道你能明白的。”张维山大笑,拍了拍唐天策的肩膀:“刚才,孙总兵跟老夫说这事时,他还担心你会闹情绪呢。”

“不过,天策,现在大明内乱不止,鞑子对我中原虎视眈眈你回海州后,可要抓紧操练士兵,有朝一日,老夫肯定还得找你啊!”

“卑职谨遵大人教诲。”唐天策上前一步,道。

“呵呵,你我二人,一见如故,不需如此客气。”

“好了,时候已经不早,你且早些回去歇息,明儿你们便前往永宁港。”张维山很想将唐天策留在自己身边,但仔细一想,或许将他留在海州,或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人,您也早些歇息吧!”唐天策告退。

潘虎送他出营房:“天策,恭喜啊,没想到,你如此年轻,就坐上了千户之位,老哥我也自愧不如啊!”

潘虎这句话,发自肺腑。

他三十多岁的年龄还在试千户的位子上,若不是剿匪遇到了唐天策,帮他化险为夷,后来因为豐家店突围,升任千户,他想升到守备之位,几乎不可能。

然而,这一切,就好像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一般。

唐天策无疑是他人生中的贵人。

“潘大哥,你太谦虚了,能让张大人和兵宪大人看上的人,肯定有其过人之处的。”唐天策说的看似是一句客气话,却也不无道理。

呵呵呵!

“天策,老哥都被你说的无地自容了你如此年轻,便已经是千户之职,那才是真让人羡慕呢。”潘虎嘴巴上这么说,心里却非常高兴。

真不没想到,唐天策这小子,嘴巴也这么讨人欢心。

从张维山营中出来后,唐天策便去找汤正南和严宽两个告别。

从这里去永宁,得有四五天的路程,到时候会直接乘船离开,肯定不能和汤正南他们一起走了。

得知唐天策要去永宁,汤正南也感到有些意外。

不过,这纯属私下帮张维山的忙,汤正南自然是不清楚的。

他原本还想在路经邳州时,请唐天策到邳州住上几天,顺便大家交流一些训练经验。

现在看来也没法实现了。

“天策,明天一别,咱们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啊!”严宽得知唐天策明天不跟他们一路,心里空****的。

这几个月来,他和唐天策搭档,攻城掠地,有惊无险,配合的非常好。

虽然自己比唐天策年长许多,在严宽心里,却早已经将他当成兄弟。

“呵,严大哥,若是你想兄弟了,就来海州,我请你喝个痛快。”唐天策咧嘴一笑。

说真的,第一次看到严宽时,他并没有多少好感,然而这段时间相处 下来,双方之间协同的还挺有默契。

“你说的可是真的,我可要喝云溪酿。”严宽高兴的不行。

刚才,从汤正南口中得知,由他接替金大虎的守备之职,金大虎则升任指挥佥事。

这可是做梦都没想到啊!

不过,严宽当然是开玩笑的,一瓶云溪酿,得五两银子,纵然之前剿匪分了些银子也不敢这么吃喝阿。

“一言为定!”唐天策满脸的认真。

别人喝不起的云溪酿,对于自己来说,就跟喝水那么简单,要多少有多少。

寒暄一阵,唐天策便也告别,回到了自己营房。

翌日,清晨,唐天策和刘东升等人,领着约一千人,前往永宁。

张维山和潘虎还有事需要留在龙门镇,不久后,其他兵马也回来龙门镇和他们会合。

唐天策让王虎暂时留下,分几个批次回海州。

出发后,他们沿着黄河边上一路西进,不久后,转道沿着洛水河岸走。

落水河是黄河重要的支流,水流充沛,永宁港就在洛水和边上。

路上,他们还遇到了从永宁过来的应天军。

终于在出发后的第五天,唐天策等人,抵达了永宁港。

港口上,船很少,不过,已经是初春,河道流水充足,行驶大船都没有问题。

按照张维山留下的地址,他们在永宁的馆驿找到了史可法和安顿在这里的伤兵。

史可法伤的不轻,唐天策见到他时,人已经瘦成了皮包骨,身上完全没有往日那种强横的气势。

“兵宪大人,天策来看你了!”看着病**,精神恍惚的史可法,唐天策只觉得内心咯吱一声。

史可法在南明时期,可算是一枝独秀,少有的傲骨啊。

“天,天策,你来了!”

史可法缓缓睁开眼睛,认出了唐天策,眼眸中依然泛着一抹激动之色。

他挣扎了一下想坐起来,却没有成功。

“大人,您不必起来,好生休养边上,天策这次是受张大人之托,护送您回扬州疗养的,您放心便是了。”唐天策也将自己和张维山见面的事情说了一遍。

在豐家店时,史可法就很欣赏唐天策,有他护送,自然高兴。

唐天策随后又去看过了那些受伤的士兵,三个重伤,剩下的伤势也不算轻。

从这里回去,少说得二十来天,保险起见,唐天策决定花重金去雇了两个郎中,谨防突发事件。

然后又派人去做了几副担架。

做好一切准备后,第二天,他便带着人来到了港口。

船是张维山联络好的,三艘赶繒船,一千多人,船舱里都塞得满满的。

好在现在天气还非常寒冷,兄弟们也乐意挤在一起。

半个月后,船队抵达清河。

原本他们可以在下游的水驿停留,只是这段时间船上的东西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唐天策准备带人下船,去城里采办些东西。

只是,他们刚刚从船上下来,两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