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这是什么意思(1 / 1)

泱泱大唐 黄昏前面 16482 字 8个月前

第一百五十四章萝莉养成

长乐公主虽然年纪不大,但她知道女孩子出嫁时候要做哪些事,她还知道作为夫君家的父母,有可能还要在新婚夜后查看落红,以验证新进门的媳妇是否贞洁。虽然说王易的父亲都不在了,没有人会来查验这个,但她已经嫁给王易了,她希望能和其他人的妻子一样,能真正成为王易的女人。

但长乐公主并不知道王易此时候的心思。王易因为心内原本就有点罪恶感,娶这么点大的妻子,再加上早就打定主意,一定要等长乐公主身体长成形后,才能与她同房,以免历史记载的悲剧同样出现,让长乐公主失去生育能力,甚至早逝,所以今日无论怎样,都不会和长乐公主同房的。

这个虽然可能会时常耍点小性子或者公主的大牌,但品性还是非常不错,又长得异常美丽的小公主,王易可希望能一直陪伴着他,及至一起老去,当然要生一堆儿女出来。

王易决定,接下来以后几年,他就即当爹,又当妈,把未成年的长乐公主养大,来个“萝莉养成”,待养成熟了,到时再找机会慢慢吃就可以了。

不知道王易心思的长乐公主有点伤心,有点僵硬的身子整个都倒在王易怀里,眼中有泪淌出来,幽幽地说道:“晨阳,你是不是不喜欢我?讨厌我才不愿意和我…”

王易伸手刮了一下长乐公主秀挺的鼻子,替她抹去眼泪,笑着道:“谁说不喜欢你呢!你这么可爱的小姑娘,聪慧美丽,天下没有要会不喜欢的!”

长乐公主偎在王易胸膛上,继续哽咽,“你就是不喜欢我,娶我也是被迫的,所以现在…”

“傻丫头,尽说傻话,谁说是被迫的,”王易说着将长乐公主放在**,自己也躺了进去,让她枕在自己的怀里,抚着她一头散乱出来的长发,“丽质,你也知道,女孩子十五岁才及笄,才可嫁人,你现在才十二岁,还是个小孩子,一般人家都是不舍得将这么小的女儿嫁人的,如果是我们的女儿,也一定不会让她这么早嫁人的,那样是对她身心的摧残…”

长乐公主惊讶地张张嘴,想说什么却被王易阻止了。

王易笑着继续说道:“丽质,我是个懂医道的人,而且对医道颇有研究,对一个人身体的生长发育情况很是了解,自然知道女孩子要到什么时候当人家的妻子好,你现在是太年少了,不过…现在你的父皇与母后已经让你嫁过来了,成了我王易的妻子,我一定要呵护好你,让你有个健康的身体,我可不希望你以后时常闹病,你是要跟我王易一辈子的,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时间,你听我话好不好,待你身体发育好了,我们再行夫妻之实,乖啊,你要乖乖听话,好不好…”

说这些话王易有些怪怪,这一点不像是夫妻间要说的话,反而好像是父亲在劝阻女儿做什么傻事一般,唉,谁叫他娶上一个这么小的小妻子,如果是长孙凌那样熟透的大姑娘,他现在哪里还会在说这般说,老早在做新婚夫妇洞房夜应该做的欢好之事了。

长乐公主将头抵在王易胸上,幽幽地说道:“可是,我母后十三岁就嫁给我父皇,他们可没…”

“你父皇与母后的事,我们不去说什么,但你是我的妻子,我必须要为你的健康负责,你自己也知道,你身子还未发育好,”王易拍拍长乐公主那还有瘦削的小屁股,再捏了一下她的小鼻子,“你现在也不懂男女之事,以后为夫会教你的,嘿嘿,好了,今日累了,我们睡吧…”

“不!”长乐公主很是倔强,涨红着脸道,“母后教过我男女之事,我知道怎么做…”

王易有点无奈,“好了,你乖乖地听话,今日我们都累了,早些休息,我看你刚才都站不住身子了,明日我们还要回门,要早些起来,睡迟了明天都起不了身,今天我抱着你睡,好不好?”

“你就是不喜欢我,只喜欢表姐,还有你那妾室苏燕,才如此的!”长乐公主有点气哼哼。

“丽质,你出嫁前,我都已经和你母后说过这事了,想必你母后也和你说过吧?为夫是疼惜你,不希望看你身体发病,才这般想的,并不是不喜欢你,”王易在长乐公主脸上亲了一口,“这样吧,以后为夫经常为你检查身体,若发现你身体已经发育好了,马上就和你同房,好不好?”说这话王易觉得有点让自己恶心,像一个伪君子一样对投抱送怀的女子推拒,但…他确实是这么想的,不想让自己的一时贪欲导致长乐公主小小年纪亏了身子,他要做长远的打算。

当初遇到长乐公主的时候,王易就曾分析过历史上那个长乐公主二十几岁就早逝的原因,他想着长乐公主除了因为自身疾病的缘故外,还有另一个可能就是过早嫁人,太小就有**,而导致身体更加羸弱,各方面不利的因素结合,才导致历史上的长乐公主生命永远定格在二十三岁,花一样的年岁就香消玉殒了。虽然说不能完全确定有这方面的因素,但学医的王易却是知道,这个可能性非常的大,为了长乐公主这样一个可爱的人儿能活的更长,他要将一切不利的因素都消除掉。

因此王易虽然抱着长乐公主,但想纵欲的念头都没有。

听王易这般说,长乐公主很快地抓起王易的手,放到她的胸脯上,“你看,我这里都已经挺大了,去年开始也来了月事,母后说,来了月事就表明女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生儿育女了,我现在也长大了,可以为你生儿育女了!”

王易有点哭笑不得,不过也顺手检查了一下长乐公主的胸脯,发觉这丫头胸部确实是发育了,但一只手都可以将两边都捂下,身上其他地方,也没什么脂肪,挺瘦弱的,赶紧把手移开,“丽质,你哪天可以看看燕儿的身体,还有你那几位侍女的,她们那样才是长大的样子,好了,你不想睡,我抱着你,我们说说话吧,不说这个事了…对了,我都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想嫁给我,你现在与我说说,你什么时候有想嫁我的念头,嘿嘿?”

王易转换话题,长乐公主有点不甘心,但她已经明白王易的意思,再加上想起出嫁前母后和她说的一些事,知道王易真的为她着想,也不再说这些对她这个年纪的人来说似懂未懂的男女之事,而是伏在王易怀里,小声地说着以往的事。

说起以往的事后,长乐公主刚刚脸上的郁闷样子没有了,有点开心与兴奋,还有羞涩起来。

在说了一会她与长孙凌在洛阳遭遇王易的事后,脸上泛着羞搭搭色彩的长乐公主小声地说道:“晨阳,你知道吗?自哪次九嵕山狩猎时候,看到你将尉迟宝琳打败了,我就想着以后要嫁你这样勇敢的人,你拉着我的手,去登山时候,我就想…嗯,我非常喜欢你一直那样拉着我!”

王易捏捏长乐公主的小鼻子,“小小年纪,就想着嫁人的事了,羞不羞?”

“哼,你那时对表姐那么好,对我一点不好,我想着就生气!”长乐公主说着掐了一把王易的腰,在王易痛的叫了声后,得意地说道:“幸好父皇为我做主,不然我真的要嫁给表哥了!”

“你无论嫁给谁都可以,就是不能嫁给你表哥长孙冲,你可知道,近亲是不能结婚的,不然生出的小孩不是痴呆就是有其他病,那样的话你们哭都来不及了!”王易吓唬道。

“有这么严重吗?”长乐公主有点被吓住了,“可是,有表兄妹结婚的,他们生下的小孩并无异样呢?”

“那是他们运气好,他们原本也没有病症,你们可不一样的!”

“晨阳,不说这些了,我不喜欢听,你和我说说你以前在杭州的事吧!”长乐公主整个人趴在王易身上,撒着娇说道。

“好吧!那我说一些趣事给你听,”王易也很随意地说起了他在杭州那几年的事,不过最后话题还是引回到长乐公主身上,让她讲述自小在宫中的情景,在长乐公主很甜蜜地讲述这些事的时候,王易也从她的嘴里知道了许多他原先不知道的宫内之事,包括太子李承乾做什么事被李世民训斥,李恪还曾与长孙无忌当面争执过一些事,等等。

但长乐公主说的最多的还是认识王易后的事,说王易是她所认识的人里面最让人喜欢和敬佩的,她和表姐长孙凌时常会谈论关于他的关于事,在两人说了太多王易的好事后,她更坚定这辈子要嫁王易的念头,并因此与表姐长孙凌都有点疏远了,说着还一个劲地责怪王易这个大坏蛋…

这些事听了后更让王易惊奇于这个小小年纪的公主,心思竟然远比同龄人缜密,也来得成熟,看来以后得好好**一下她,免得以后在府中让她得势,自己都治服不了她。

可能是真的累了,长乐公主在说一小半天话后,连打了几个哈欠,对王易说了声困死了,就倚在王易怀里睡去了,还卷着身子,很努力地往王易怀里挤,两只手也环着王易。

长乐公主这般挤着,让王易觉得有点累,也不自在,不过他也不忍心去打扰她的好梦,尽量在没有惊醒她的前提下,让自己调整好身子。

王易也累了,一会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王易唤醒了依然在他怀里睡的很香和长乐公主,这个极少能在别人怀里睡觉的小丫头似乎很留恋王易温暖的怀抱,在哼哼哈哈小半天后,都不肯起身,直到两位侍女来敲门,准备替她更衣时候,才不情愿地起身,还撒着娇要王易把她抱下床。

看着耍无赖的长乐公主,王易只得在两位羞红了脸侍女那吃惊的神色中,将长乐公主抱下床,并依她吩咐,在边上看着她更衣梳理。

青越在替长乐公主梳理长发的时候,应儿过来以很快的速度替王易整好衣,看着在自己面前脸涨的通红的这位数次被他称为“姐姐”的长乐公主侍女为自己更衣,王易觉得,真正幸福的日子就从结婚后开始了,以后什么事都可以有人侍候了。

打扮停当后,又完成了府内的礼节,王易带着已经小女人装束的长乐公主,进宫回门去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还有其他诸多嫔妃,包括李恪的母亲杨妃,及其王易不认识的妃子,还有李承乾、李泰、李恪及其他那些更小的皇子,都挤在一块,等候他们这对小夫妻回门。

回门的礼仪不少,王易按着宫内司礼的人吩咐行事即可,礼仪完毕,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又很关切地问询了王易和长乐公主一些情况,并隐讳地问询了他们有没有同房的事,羞红了脸的长乐公主不知道如何应答,还是王易悄悄地和长孙皇后说明情况。

长孙皇后不置可否,只是说希望长乐公主能早些怀上孩子,说她和皇帝想早日抱上外孙,王易只能唯唯地应诺。

王易又和长乐公主去拜谒了太上皇李渊,得了李渊不少的赏赐,差不多一天时间就折腾光了。

从皇宫内回来后,按礼长乐公主需回公主府内居住,而王易是不能随她一道去的,他要去公主府见长乐公主的话,还需要公主府上管事的人,及长乐公主本人同意才可。

不过长乐公主大耍小孩脾性,不愿意单独回公主府,要让王易陪她,跟着王易回原来所居的府里,王易没法,只得带着长乐公主一道回到自己府上。

此后的日子,王易都陪着长乐公主一道睡,也差不多每晚都是抱着这个小美人睡的,有好些日子,王易有点压制不住那份原始的冲动,但硬是忍下来了。

王易也让长乐公主每天随他一道起来,锻炼身体,正式开始实施他的萝莉养成计划…

第一百五十五章老婆不少,但…

刚将长乐公主娶进门,萝莉养成计划实施中,王易又接着为下一场的婚礼做准备了。

程序相似,需要准备的事情也类似,但又有很多不同。

前面刚娶的到底是当朝第一公主,相对比较长孙凌的身份就相差了一点,再加上李世民刻意为了让她女儿出嫁时候风头盖过长孙凌的出嫁,无论是场面的盛大还是嫁妆的豪华程度上,都达到了让人咋舌的程度,在诸多方面长孙府的嫁女完全不能与之相比,也不敢去比较。

这距离很近的两次结婚,在王易的感觉里也是相去甚远,迎娶长乐公主时候,无论是皇帝李世民还是长孙皇后,都是很和蔼的样子对他吩咐要好好照顾长乐公主,送婚的李承乾、李泰、李恪三位皇子也对他很是客气,但到长孙府上迎亲,却远没给予王易这般礼遇。

在王易进门时候,长孙府上的那些以长孙冲为首的人对王易极度刁难,甚至让王易做一些屈辱的事,让迎亲的人都有点愤怒了,原本带着极好心情来的王易,都差点想调头回府,不来迎亲了,幸好他还是忍住了,并以自己的机智与灵活,将所有刁难都化解了,终于进到长孙凌的屋内,将翘首期盼了很长时间的长孙凌接了出来。

长孙凌的母亲窦氏倒是尽显母亲的关爱,一再吩咐长孙凌要尽心侍俸丈夫,还要与表妹长乐公主和睦相处,对王易很是喜爱的窦氏也希望王易能在婚后对长孙凌悉心照顾,让她顺利生产。

长孙无忌不知是受了当日王易迎娶长乐公主时候刺激还是被李世民责骂过,在吩咐王易时候,有点没好气,以王易很意外的态度很严厉地斥责了王易几句,并要求王易不得冷落她的女儿,对其他妻妾有偏爱,迎新的全部喜悦都被消去的王易,也忍着性子,听着长孙无忌的吩咐。

在长孙凌哭哭啼啼中上了花车后,王易才终于松了口气。

送亲的娘家人由长孙冲和长孙涣带领,这兄弟俩在送抵王易府上后,也马上回转了。

这次主婚的人是长孙顺德,这位长孙无忌的堂兄弟对王易还算不错,以极大的热情主持完婚礼后,在以一个长辈的姿态恭贺了王易和长孙凌一番后,才离去。

入洞房前,长孙凌这个平妻还要先去拜会先一步进王易家门的长乐公主。

虽然说平妻和正妻是差不多相同的身份,但还是有一点点的差异,至少一个先进门,一个后嫁,更不要说长乐公主是当朝第一公主,长孙凌在面见端坐在屋内的长乐公主时候,一改往日与自己表妹间亲密随意的样子,很正式地对长乐公主行了大礼。

幸好长乐公主也没摆什么架子,在长孙凌行礼后,赶紧上前搀起,依然以表姐相称,在王易示意下,也很快让王易伴着长孙凌回洞房去了。

不过在王易前离去时候,长乐公主也上来对王易抱怨了几句,说从今天起,就不能天天窝在王易怀里睡觉了,她要王易尽量想办法多陪她一些日子,王易只得无奈地答应了。

随长孙凌嫁过来的一名唤作小宁的丫环,进屋来替长孙凌御了妆,解去身上的喜服,在服侍好这些后,才退了出去。

不知是长孙凌知道了王易去迎亲时候的遭遇,还是刚刚见到长乐公主时候受了委屈,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在礼尽其他恭喜的人都散去后,长孙凌马上倒入王易怀里,哭了起来。

“凌儿,怎么了?还哭鼻子了,是不是不愿意嫁过来啊?”王易打趣着笑道。

“不是!”长孙凌摇着头,“这些日子,我好害怕,好几次梦见你被陛下和父亲责罚,还把我关起来,不让见你,还有…”长孙凌眼泪汪汪地抬起了头,“我都不知道今日是不是做梦…”

王易重新将长孙凌拥入怀里,抹去她脸上的泪,拍着她的肩膀安慰道:“我早就说过,一切不会有事的,好了,今日累了,我们早些休息吧!”

长孙凌听话地点点头,将头从王易怀里抬起头,凝神了王易一番,终于露出了个笑容:“夫君,晨阳,你现在是我的夫君了,妾身该为服侍你安寝才对!”

“待你以后将腹中的小儿生出来后,再来服侍为夫吧!”王易笑着扶正长孙凌的身子,伸手抚摸着长孙凌那已经挺起来的腹部,“不知道你肚子里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一定是个男孩!”长孙凌很肯定地说道。

“为什么?”

“他老是在动,害的我…害得妾身时常不得安宁!”

“你以为当母亲有这么容易啊,还是你这般特殊的母亲,没有他,你还不一定能嫁入我们王家呢!”王易依然笑着道。

“哼,都是你出的馊主意,害得我差点被父亲责骂!”长孙凌掐了一把王易,咬牙切齿地说道,“你自己在打丽质的主意,又不放过我,你这个人不是一般的可恶!”

“好了,你们现在都是我的妻子了,以后可不许再提这些事,你们还要和以前一般,和睦相处,若有人耍小心眼,休怪为夫不客气,用家法惩罚!”

“啊…什么家法!”

王易一脸的诡秘,“暂时不告诉你们,待以后你们犯了事,就会知道了,来,为夫今日服侍你安寝!”

王易说着,一把将长孙凌抱到**,很温柔地替长孙凌解去外面的衣服,换上睡袍,让她枕在自己怀里。

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提心吊胆的长孙凌,依在王易怀里,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踏实感,手和脚都粘到王易的身上,撒着娇道:“夫君,今日是我们的洞房花烛夜,可是妾身有身孕,不能和你欢好了…你不会不高兴吧?”

“为夫能将你娶进门,怎么会不高兴呢?我们已经是老夫老妻了,为夫已经把你身上都已经仔细观察了个遍,我们真正的洞房花烛夜早就有过了,今日我们一道躺着,为夫也满足了!以后有的是机会…不过,嘻嘻,若是你想,为夫会满足你的!”

“讨厌!”长孙凌啐了王易一口,“这怎么可以,万一伤到腹中的孩子,那如何是好?”长孙凌感觉到了王易下身的变化,伸手捏了一把后,“你真的想要啊…可是妾身这样,实在是怕,要不,等一会妾身睡着你,你过去找丽质…”

“好了,我们睡觉,今日怎么能不陪你,去陪丽质呢!”王易的手继续在长孙凌那高起的腹部抚摸着,也偶尔游荡上来,在长孙凌那因怀孕,丰满程度远非昔日可比的胸部揉捏几把,在长孙凌喘气声声中,把他与长乐公主间的事也说给了长孙凌听。

长孙凌非常的惊讶,“夫君,你竟然能忍得住…让丽质再长几年身体…”

“我可不希望一时的贪欲,将原本身体就不太好的丽质身体再变差去,反正再过几个月,你生产完了,就可以…嘿嘿,还有燕儿呢!”王易自嘲。

不过王易是有点郁闷,接二连三地娶了几个老婆,还有一个妾室,但现在他却连个能一道欢好的人都没有,只能将非常旺盛的**忍着。在与自己的妻子一道躺着的时候,要忍住这份欲念,还真的需要非常强大的忍耐力,他也只好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比如去想朝事,还有历史上记载的随后几年会发生的大事,到时他该如何解决。

这些办法倒好,可以有效地转移注意力,长乐公主还稚嫩,不知道如何**男人,勾起男人的**,睡觉时候只是把人伏在他怀里,再加上她的身体还比较单薄,胸部也没什么特别吸引人、压迫人的地方,臀部也没完全发育,芳草地也没出现,这让学医的王易完全没有欲念对长乐公主下手,毕竟那是自己的老婆,要过一辈子的,不是发泄完就可以拍拍屁股不管的,因此在与长乐公主一道就寝时候,他能很好地忍着,但早经人事的长孙凌却完全不同,就刚刚几把揉捏中,还有有意无意的身体触碰中,已经把王易的yu火完全勾引起来了。

“夫君,燕儿刚生产完,要恢复身子也要好几个月,妾身离生产还早,能侍候夫君更不知要什么时候,你不是很辛苦…”王易的凶猛长孙凌是有过体会,她感觉凭她一个人完全吃不消王易的生猛,她很是担心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王易怎么过。

“只要你不来勾引为夫,为夫就能忍得住!”王易笑着将长孙凌在他身上游荡的手打落下去。

长孙凌却继续将手放上来,但没再**王易,而是搂着王易的颈,悄声地说道:“夫君,随妾身嫁过来的小宁,也是你屋里的人,要不妾身让她来陪你,免得你憋着伤了身子?”

“不…不!赶紧睡觉,明天还要回门呢!”想到这名刚刚出屋的,以前并没什么见到,但却是长孙凌身边贴身丫环的漂亮女子,王易觉得非常陌生,陌生的人如何下得了手。

“夫君,我是说认真的!”长孙凌却依饶,“小宁本就应该侍侯你的,你想的话只要和妾身说一下就可以了…还有随丽质一道过来的应儿和青越,你若有这个想法,可以和丽质说…”

“好了,睡觉,不许再说此事,不然就要家法惩罚了!”

“那好吧!”好心没有得到好报的长孙凌撅起了嘴,也没再说什么,依然闭上眼睛,并很快在王易怀里睡着了。

但被长孙凌刚刚这话勾起别样心思的王易,却是很久好才入睡…

第一百五十六章小子,你得为朕好好做事

前后相差一个月的两次结婚,两个洞房花烛夜,都给王易留下了遗憾,也让王易的两位妻子长乐公主和长孙凌留下了个解不开的心结。

不过王易到底是有着三四十岁心理年龄的人,前后两世经历过来,对**的贪念还是能很好地控制,自然不会放任他这具身体原本应该有的冲动,不顾后果地做事。

原本长孙凌怀孕到这个时候,腹内的胎儿已经安定下来,可以有节制性的**了,但长孙凌怕出问题,王易也只得随她,用不一般的意志将自己的**念头克制起来,即使因为怀孕后,长孙凌那越加丰满的身体贴着他睡,也最多动动手脚,没进一步的行动。

新婚夜就如此过去,第二天,依然要回门,长孙凌并不知道王易来接她时候曾受过她两位哥哥的刁难,王易也没和她说,在回到娘家时候,很是兴奋,进了府后,就跟着母亲去到一边说体已话去了。王易心里是有点忐忑,怕长孙冲和长孙涣再有什么恶意的言行,不过还算好,这对哥们只是言语上对王易有点冷淡,并没其他什么刁难,可能是因为长孙无忌训斥过两人的缘故。

对于长孙无忌来说,女儿现在已经正式嫁入王家门,成为王易的妻子,且腹中已经有了王易的骨肉,原本对长孙凌这个女儿就很是疼爱的他,最终从心里接受了王易这个女婿,把过去的这段时间遭到的屈辱掩藏了起来,也把王易当正式的女婿看待了。

长孙无忌表现这般,其他长孙家族的亲眷对王易表现也是不错,让王易原本有的担心也消除了。

长孙无忌与昨日迎亲时候表现有了不一样,这挺让王易惊喜,在与长孙凌一道告别回去时候,所有的郁闷与担虑都消除去了。

到了婚后的第三天晚上,王易让长乐公主、长孙凌、苏燕三位妻妾都随他坐在一块吃饭。

原本苏燕死活不肯过来坐一道,在王易的一再要求下,并在长乐公主和长孙凌两位妻子的许可下,苏燕答应一道吃饭,小子吟也抱了过来。

已经满月的小子吟与出生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还真的如王易对王昙所说般,几天过去,小孩子脸上的皮肤舒展开来,看上去不但不丑,而且还挺可爱了。

小子吟刚出生时候有七斤多重,一个多月养下来,已经长到十多斤了,白白胖胖,很是爱笑,但也很爱哭,笑的时候非常的惹人喜爱,大大的眼睛都眯成缝了,还有两个小酒窝;哭的时候更让人心疼,整天守着小子吟的王昙,没事就喜欢将小小人儿抱起来,更不要说哭的时候,恨不得自己代她难受,惹的王易时常训斥。

后世带过多年小孩,再加上又是学医的,王易非常知道刚出生的婴儿要如何养,那些营养等方面自不用说,关键一点就是不能多抱,小孩子自己会躺的时候就让她躺,甚至哭的时候也放任她哭一会,以免对大人的抱有依赖性,以后难养。

大人太疼爱,动不动就抱怀里的小孩,养着是很辛苦的。

王易不同于一般的育儿经让府上的众女很是不满,总有人喜欢偷偷去抱,但在王易数次发怒后,也不得不听从王易的吩咐。

今日来与大人一道吃饭的小子吟兴致也是很高,刚睡醒喝足奶的她看着边上许多笑吟吟看着她的大人,一张嘴时不时咧开笑着,惹的王易那几位原本各怀心思的妻妾很是开心,把王易都冷落在一边,全都去逗小子吟玩了。

看着几位妻妾全都露出打心底的开心,王易也很是满意。

屋里女人多,如何让她们和睦相处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即使是长孙凌和长乐公主这对一道玩了多年的表姐妹,都要起纷争,更不要说上一年时候还相互吃过醋的苏燕和长孙凌之间的相处。

王昙是坚决站在苏燕这一边,即使苏燕只是妾室,地位根本不能和长乐公主、长孙凌比。

不过今日也一道呆着的王昙,也是和其他几位女人闹到一块去了,抢着抱小子吟,直到王易大声抗议,桌上的菜都凉了好,几位按年龄说才是小小姑娘的女人,才不情愿地坐回到桌边来。

只不过原本吃饭很慢的长乐公主和长孙凌,今天吃饭的速度都很快,饭刚吃完,又抢着去抱小子吟了,惹的还正吃着饭的王易又一阵不满,不过这次他迎来的是几个不满的白眼。

饭吃完一会,王易让苏燕将小子吟抱回去,准备按抚小东西睡觉,长乐公主和长孙凌很是不舍地看着被抱走依然有笑声传来的小子吟。

直到苏燕抱着小孩出了屋,两女才收回眼神,长孙凌摸着自己那有点起伏高度的肚子,拉着王易的手,娇声问道:“夫君,吟吟出生前你就给她起了个名,妾身肚中的小儿你也想个名吧?”

这话让站在王易另一边的长乐公主一阵不舒服,长孙凌却没发现,王易却是感觉到了,忙以话岔开,“凌儿,为夫现在都瞧不出你肚中是男还是女…过几日待为夫好好想一起!”

“那你男孩女孩名都想一个么,好不好?”撒着娇的长孙凌在瞥向王易身边的长乐公主时候,也看出了她这个表妹神色很是不自然,又忙改口,“那好吧!待过几日再说…”说着打了个哈欠!

“这几日累了,你早些去休息吧!”王易拍拍长孙凌的手。

“那你…”挽着手的长孙凌原本想说让王易也去陪她,但看到神色已经很难看的长乐公主,忙把后面的话收住了,也不知道接下来说什么,只是神色尴尬地看着王易。

长乐公主也不说话,只是用委屈的眼神看着王易。

王易有点头疼,一下子娶了两个老婆,晚上陪哪个还真是个头疼的问题。

两个都是妻,不能厚此薄彼,一碗水要端平,但他又没有分身术,也不能赶场一样,这个陪半夜再起来去陪另外一个,他得想出个办法来。

王易眼珠子一转,拉过长乐公主的手,“丽质,你先回房去,替为夫看看要呈给你父皇看的奏折那般写好不好?一会我再过来陪你,”说着对长乐公主使了个神色,再对长孙凌道:“凌儿,为夫先陪你回房,你要早些睡觉,养好身体,这几天累着了,脸色都很难看了…”

听王易这般说,两女也不好再说什么,答应了就各自去了。

王易陪着长孙凌回房,陪着已经起了心思的这位准妈妈在**小声说着话,长孙凌似乎明白王易的打算,要王易陪她睡觉后,再去陪长乐公主,王易也答应了。

长孙凌确实困了,在王易怀里一会就睡着了,王易将长孙凌安置了,再吩咐了随嫁过来的小宁几句,就到长乐公主的屋里。

长乐公主正坐在床边看着灯花出神,身份位侍女宁儿和青越战战兢兢地站在一边,看到王易进来,两女才松了口气,满是惊喜的长乐公主也马上起了身,迎了过来。

还是小孩子脾性的长乐公主,每天都希望王易陪在她身边,王易在迎娶长孙凌的这两天,没陪她睡,她已经有点委屈了,今日王易再不过来陪她的话,她都要哭鼻子了。

王易在陪长乐公主睡的时候,也用按量委婉的语气,说了自己的打算,说妻妾中每个人都是最心爱的女人,他会对每个人都好的,对最小的长乐公主更是会比其他几位多一点爱,希望长乐公主能体谅他作为丈夫的难处,但长乐公主并未表态。

王易的口才还算不错,经过几日的哄劝,还有威压,长乐公主和长孙凌终于同意下来,让王易每人陪她们一个晚上,王易这才松了口气。

家里的事搞定,婚期差不多也结束了,王易得再去行他所负的责。

因为时间已经是五月初了,都夏天了,原本王易答应李世民的新一年提案,都未呈上去,他在婚假结束后,也先到宫中请见。

正在看奏本的李世民在示意王易一边坐下后,皮笑肉不笑地问道:“贤婿!有没有让朕的女儿受委屈啊?”

“陛下,臣如何敢让公主受委屈!”李世民新改口的称呼让王易有点不适应。

“是吗?”李世民斜着眼,半信半疑地看着王易,在看的王易发毛时候,这才转过换了副眼神,压低声音道:“小子,朕听皇后说,你希望过几年后再与长乐同房?”

“陛下,臣前些时候曾和陛下说过,让公主长大成人后再出嫁,如今公主已经嫁给了臣,臣一定要努力让公主的身体保持健康,这事…想等公主长大,身体长好后再考虑!”王易抬起头,看着表情奇特的李世民,“希望陛下能明白臣如此做的理由,并不是故意冷落公主!”怎么又称小子了?

“好了,你不必解释,朕相信你!”李世民话虽这样说,但在说完后却哼了声,表示有点不满。

“多谢陛下信任,臣以后一定会把公主养的白白嫩嫩,不让她生病,不让她受委屈!”王易有点想拍胸脯保证的念头。

“好了,别这般样子,朕谅你也不敢让长乐受委屈,不要朕定不饶你!朕对你可是特别的恩宠,让你同娶了朕的女儿,还有辅机的女儿,你可千万别让朕在以后有后悔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李世民半提醒半威吓地说道:“你可得要替朕好好做事,别负了朕对你的期望!不然休怪朕不讲情面!”

第一百五十七章坚决不同意

“是,陛下!臣一定用心做事!”王易忙不迭地点头承应。看来李世民心内的不痛快已经快消除光,对于他的女儿与别人的女儿同侍一夫的结局,也不再耿耿于怀了。

“你上次不是与朕说,有一关于科举改革的提案要呈上来,为何大半年过去了,也没个音信?”

见李世民问这个,王易赶紧解释,“陛下,臣当初所虑不周,在写了几个样本后,看来看去总觉得还有许多地方没有考虑到,因此想仔细了解一番后,再做修改,不过臣觉得,科举糊名制必须要实行,那样对于所有参加科举的士子来说,会公平得多…”

王易起初想向李世民提出修改科举制度,增加一些后来出现的、对于考生来说显得相对更公平的条文进去,但他那是基于历史记载去想的,现在他真实去接触了正在实行的科举制度,发觉正在实行的科举制度与历史记载的又有不小的出入,他写了几个奏本都觉得不满意。

王易知道,古代的科举与后世被无数家长看得很重的高考相比,在整个社会民众心中的地位更重,包括统治阶层,还有各级士大夫及普通的农家子弟。统治阶层想以此手段来选拔更多的人才为朝廷所用,而包括各级士大夫和寒门子弟,是想通过科举手段进行官场,如此关系重大的事,要改动制度与方式自然要慎而又慎,要说服包括李世民这个皇帝为首的大唐统治阶层,必须要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才行。王易觉得他不提则已,一提就一定要说服李世民,因此想再去更多地了解现在的科举方式,包括许多历史不曾记载的细节,然后再详加考虑,这样会更稳妥些。

不过试卷糊名这一点,他却可以很大胆地和李世民说。

唐朝以后,甚至包括唐朝中期以后,科举都是糊名制的,也就是主审的考官是看不到考生的姓名等信息的,更不要说王易后世所处的时代,大小考试无数,除了那种骗骗人充充数的开卷考试外,基本上的考试姓名等信息那栏都是被封掉,阅卷的人看不到的,这是最基本的防作弊手段。

把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可能作弊的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甚至如宋朝以后那般,将考生所写的内容再让其他人执笔,以相同字迹抄录考生的试卷,这些手段对于参加科举的考生来说,就相对公平很多。

除了这一点,王易考虑的还很多,包括现在并未实行的殿试,还有选拔武士的武举等,当然还有王易出于实用目的,想让朝廷重视除经义之外的其他科目的考试,比如算术、理化等科目,选拔科技方面的人才,让大唐的文化、科学技术能方面都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不过这些他并未完全考虑成熟,这些事项太过于繁杂,要考虑的方方面面非常多,几个月之内不可能考虑周全的,当然不需要有人帮忙,所以他现在也没有将这些东西用完整的文字写出来,只把一些大纲一样的概要写出来,等以后慢慢润色了。

听了王易大概地讲了科举这方面的事,李世民沉思半晌后,脸上露出恍然状,“唔,所虑不错,刚刚说的这些也挺有理,朕知道你一定花了心思去考虑过这些了,朕也不催你,待你细细想,多花些时间想,想成熟了再给朕呈上来,朕希望你能写出一个让朕满意,让诸臣惊叹的方案来!”

“是,陛下!多谢陛下!”王易赶紧作礼致谢,再瞅瞅李世民那显得很和善的脸,露出点狡黠的笑容,“陛下,臣也曾想过,若是臣没这般幸运,得陛下赏赐,给予重用,而是与其他士子一般参加科举,因为没有名声,投行卷也不知往何处投,有可能连考几年也不会及弟,陛下也看过臣写的奏本,实不能与其他大臣的相比…所以,臣觉得,现行的科举制度是需要改动一下…”

王易原本说,以他肚里那点“真实”的才学,参加科举根本没有高中的机会,但这样真实的情况却不能说,话从嘴里说出来,变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李世民却没听明白王易真实想表达的意思,还以为王易是在自谦,当下笑着道:“以你才学,参加科举也一定会惊震四座的,更不要说你父亲还是名震天下的王大将军,哈哈…”

“陛下说笑了!”王易有点尴尬,也准备转移话题,“陛下,臣除考虑科举之事外,也想到了其他一些念头,今日也想与陛下说说!”

李世民一听很有兴致了,“哦?!贤婿,你想到什么?尽管与朕说来!”并示意王易坐下说话。

王易依言在李世民身侧坐下,清清喉,“陛下,如今我大唐天下各地都丰产,粮食很多,百姓家里的存粮吃不完,但百姓家里除了存粮,其他财物并不多,若他们想增添些什么,只有通过卖掉存粮,才可以换取其他物品,如此就需要更多集市、贸易场所,也需要朝廷、各级官府支持商业,商业繁荣了,朝廷可以收到更多的赋税,而如今我大唐各地商业贸易远未繁盛,即使如京师长安也是如此…”

李世民却打断了王易的话,“长安的东、西市不是足够繁盛了吗?”

“陛下,东西市是繁盛,但却可以更加繁盛,如今的东西市开门时间都在午后了,每天交易时间很短,晚上也是早早歇业,若是能延长交易时间,那会有更多卖和买的客商到这两地去,因此臣觉得,需要延长东、西市的交易时间,相同的,除长安外,其他各地的市坊也应该如此,还有…”王易咬着牙将他所想的另一点也讲了出来,“如今长安及各大城市,都实行宵禁,宵禁制度虽然可以减少治安案件的发生,但给百姓也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更是大大禁锢了商业贸易,许多店铺原本可以在晚间也做生意,但夜间有宵禁,生意是做不成了,因此臣觉得,应该将宵禁时间大大往后推迟,甚至取消宵禁…”

“那怎么可以…”李世民断然否定。

“陛下,您先听臣说…”见李世民皱眉了,王易很是着急,在得李世民许后,继续说道:“陛下,天下贫穷,百姓吃不饱饭时候,闹事的人才会多,若是天下丰产,百姓都能吃的饱饭,那还有多少人愿意出来做那些作奸犯科之事?”

王易在李世民的沉思中,以很快的语速继续说道:“陛下也看到了,贞观四年,天下丰产,全国判死刑者才不过二十几人,去年也是差不多的人数,各地的监狱里都是空荡荡的,这说明人心都是思定的,天下安定、富裕了,不需要施行宵禁,各地的治安情况都能好转,犯事的人就会少去…”

“就似对外作战一样,陛下不是否决了一些朝臣提请的修筑长城的提议,说是可以用我大唐精锐的兵马,将诸胡都征服,将沙漠里的敌寇扫除干净,不需要长城来护卫大唐的安宁,臣甚是赞同陛下此议。臣觉得对外如此,对内也可以一样,陛下采取的诸般政策,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那就是最好安定民心、稳固社会的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并保持各级官府官员的清廉,臣觉得,天下作奸犯科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少,远比实行宵禁来的有效,因此臣觉得,宵禁之策,可以在慢慢缩短时间后,在一定时候将其取消,宵禁取消了,再加上朝廷的其他政策,那样会极大地促进商业的发展,到时我大唐天下会更加的繁荣…”说到这里,王易顿然停住。

“唔,说的挺是在理,让朕都有些心动了!”李世民面露笑意点着头,“不过此事事关特别重大,朕现在不可能给你明确的答复,朕还需要和其他诸臣商议…”

王易听了却是大喜,“多谢陛下不责臣乱语之罪,臣所虑不可能很周全,陛下理当听一下更多人的意见才对!”

“好了,不必这般谦辞,朕喜欢看你款款而谈时候那般自信的样子,那才是你王易本性的流露,朕不喜欢看你这般唯唯诺诺,还有,”李世民嘴角露出了点温和的笑容,“以后就我们两人之间说话,不必一口一个‘陛下’,朕已经将女儿嫁与你了,你得要称我一声岳父大人才是,哈哈…”

“是,陛下…哦,岳父大人!”王易说话间赶紧改口!唉,面前这个是自己的老丈人之一呢,幸好只要称呼一声岳父,要是如后世一般唤老婆的老子叫“爸爸”,那王易估计怎么都叫不出口。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端起茶杯喝了口茶,似很随意地问道:“贤婿,朕听说你那妹妹王昙很是聪慧,得你所教,小小年纪才情也非常不错,各方面连恪儿都不如她,恪儿的母妃也见到过你妹妹,非常的喜欢。恪儿未曾纳妃,杨妃她也向朕提了,想…”

王易大惊,他知道李恪在打他妹妹的主意,但没想到这事都已经到了由李世民提出的地步了,那如何了得?当下以非常迅速的动作站起了身,坚决地拒绝:“陛下,万不可…”

听王易在他没就完前就开口拒绝了,李世民脸色一沉,有些不快地说道:“怎么,你不愿意让你的妹妹来当朕的媳妇,来当蜀王妃啊?还是已经与人订了亲家?”

“陛下,那不是,臣的妹妹年幼,何来定亲之说!臣只是想,臣的这个小妹今年才十一岁,还是个极不懂事的小孩子,远未到婚嫁的年龄…陛下的旨意臣是不应该违抗,但臣的妹妹年龄实在太小了,现在讨论这样的事还太早,臣想等她及笄后再讨论她的婚事!”王昙才多大啊?王易可没李世民那般狠心,会让自己十二岁的女儿出嫁,他可无论如何都不同意自己才十一二岁的妹妹嫁人的。

再过几年,待王昙身体发育成熟了还差不多。李恪那个小禽兽,可不会像他一样,来个萝莉着成,待王昙长成熟后,再动手吃的…现在有人想打王昙的主意,他是坚决不同意的。

“朕不是把长乐嫁与了你,她今年也才十二岁!”李世民有点恼怒。

“陛下这是相信臣会好好爱护公主,所以才把未成年的公主托付与臣,臣懂医道,并且一定会将公主养至成年后,身体发育好后,才会…才会…臣的妹妹臣最清楚,现在还是什么事都不懂的小女孩,整天只知道玩乐,也不懂礼数,所会一些都是从臣这时学去的歪门邪道,若现在就让她当蜀王妃,定会让人贻笑大方,坏了皇家名声的,即使陛下有此意,也要待几年她长大以后再说!现在即使陛下严责臣,臣也不会同意的…”王易说的依然非常坚决。

王易心里也马上有了个决定,不论以后李恪以什么目的来府上,一概拿大棒将他赶出去,没想到这厮竟然通过皇帝与杨妃来打他妹妹的主意,而且事前一点都没向他说过,这还了得。

李世民盯着王易看了一会,确信王易所说的是真心话后,这才露出了个笑容:“他们是年龄尚小,那就待他们年龄再大些,朕再向你提吧,好了,随朕去看看你的岳母吧…”

“陛下…那好吧!”王易心里很郁闷,他这个辛辛苦苦培养起来,各方面才智都已经非常不错,还很鬼精灵的妹妹,看来是逃不出李世民父子的算计了。唉…

王易随着李世民到了立政殿,看望了长孙皇后,并为这位已经成了他丈母娘的美丽女人检查了身体,叮嘱了一些因身体情况改变,生活中需要新注意的事项,同时也接受了长孙皇后的吩咐,并保证会好好照顾长乐公主,过些日子会陪长乐公主进宫来看看的…

第一百五十八章盛世已经来临(第三卷终)

王易在回府后,心里可是不痛快,严厉地责怪了王昙几句,让她离李恪远一点,并不知晓情况的王昙一肚子的委屈,几位弄不清事情的妻妾忙过来劝,面对一群女人的温柔攻势,王易只得败退。

可能李恪也知道了王易当日坚决的拒绝,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都没到王易府上来。

李恪不来骚扰,王易也落了个安心,除了去军中履行一下自己的职,做一些其他需要做的事外,大部时间都呆在府内陪着几位似他女儿般的妻子,当然也时常带她们出去玩。

长乐公主婚后一直不情愿到公主府中居住,喜欢与王易和长孙凌、苏燕一道住在王易先前的府中,人多热闹,也随意,只是偶尔逼着王易随她去公主府中小住一两天,王易也满足了她的要求。

王易“恩威并施”的计策还是取得了效果,再加上小子吟这个“粘合剂”在那里,除了王易刚大婚后那一段时间几女间还有点暗暗的较劲与敌对外,几个月过去了,王易这几位妻妾间相处得也挺融洽了,没有明争暗斗,至少在王易面前,表面上她们都如姐妹一般,亲密无间了,甚至都会当着其他人的面,和王易表示亲热,还有好多次,三个女人同仇敌忾共同对付王易,这让王易放心不少。他也希望,真实的内心里,她们几人间也能如姐妹们相处,他不希望家庭内部起纷争。

王易的大哥王昂也时常带着妻子岑若然一道过府来玩,成婚后一直还没怀上身子的岑若然,非常喜欢抱着小子吟逗乐,喜欢孩子是女人的天性,一大群女人因为有王子吟这个可爱的小丫头,相处的挺好的,包括随嫁过来的几名侍女。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炎热的夏天就过去了,产后恢复不错的苏燕早就可以和王易同房了,不过王易只是在极少的几天,陪着苏燕一道睡,其他日子,都是回到长乐公主或者长孙凌身边睡的,这是作为妾室的悲哀,王易至少在现在要遵守这个游戏规则,不让长乐公主和长孙凌有意见。

不过王易这段时间“专宠”苏燕的举动还是惹得长乐公主和长孙凌心里发酸了,只是在王易甜言蜜语的“哄骗下”,不敢表露出来而已。

王易还是拒绝了长孙凌当日曾经提议过的让几名随嫁过来的侍女来临时充当“角色”,与这几名侍女没什么感情,即使要将她们收入房中,也要过些时候,熟悉了再说,至少是在与长乐公主圆房后,不然这个与他后世女儿差不多年岁的小妻子,吃醋都要吃到酸中毒了。

十月初,天气转凉的时候,长孙凌也生产了,与苏燕一般,同样生下了白白胖胖的女儿。这让长孙凌大为失望,对自己也是很恼怒,原本她以为先于长乐公主前怀孕,一定可以早于长乐公主为王易生个儿子出来的,那样他在府中就可以很骄傲了,但如今生出来却是个女儿,让她非常失望。

母以子贵,作为妻子的也不例外,第一胎为王易生了个女儿,长孙凌觉得满心的委屈,在王易面前都有点失去了底气,再加上这个女儿是未婚就先育的,让她满是不是滋味。

但王易却一点不介意,在这个没有计划生育的时候,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多多益善,反正以后这些妻妾都可以再生多胎,他不担心没有儿子。

王易很有兴致地为长孙凌所生的这个漂亮女儿取了个“王子矜”的名,与苏燕所生的王子吟一样,他都非常喜爱,看到王易不介意,长孙凌的心里才好受了一些。

看到长孙凌生了一女儿,原本很郁闷的长乐公主心里也好受了一些。

王子矜满月后,天已经很冷了,一年又将近。

贞观六年,虽然不能说与贞观四年、五年一样风调雨顺,但同样没有大的灾害,因为各项基地建议及水利设施进一步修缮完成,再加上新垦的耕地数量在增加,复种技术全面推广开来,占城稻在更多的地方种植,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注定是个丰收之年。

十二月中,大朝会日,长安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大的降雪,天气非常寒冷,但上朝的官员们没有一个因为天气的寒冷而抱怨,他们在悄声议论中都满是兴奋,他们知道,在这个朝会上,皇帝一定会再次宣布天下丰收的盛况,对于这些一年来为朝事忙碌的大臣们来说,天下丰收了,他们就有非常大的成就感。

果不其然,在朝会刚开始后,脸上有掩饰不住兴奋的李世民,亲自宣布了贞观六年的收成情况。

贞观六年与贞观五年相比较,粮食总产量虽然没有成倍地增长,但据民部统计完成的数据显示,贞观六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比贞观五年增长了五成,赋税也是增加了四成,这个数据虽然没有贞观五年末大朝会时候宣布数据那般让朝臣惊疑,但同样让百官惊喜不已。

不再有人置疑这个数据够不够准备,因为从长安的米价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了天下粮食的丰收,上好的大米,只要二文钱就可以买到一斗,自贞观四年起,长安的米价就从未超过十文钱一斗,其他的粮食价格,也与米价差不多的水平,这是天下粮食极其丰收,才会出现的情景。

李世民在殿上唾沫横飞地讲述着贞观六年取得的成就,粮食和赋税的数据他重复了好几遍,甚至以故作的样子在感慨又要在各地修建不少的粮仓了。接着又说了各地的一些基础建设数据,包括新修了多少道路,疏浚了多少河道、湖泊,新垦了多少田地,大唐境内人口增长了多少,新置了多少州县,又有多少胡人部落来归附等等诸多让朝臣们听着热血沸腾的数据,在听到这些让人心中加速的数据后,满殿的朝臣们都是止不住的喜悦,而那些旁听的外蕃使节们则是目瞪口呆。

大唐日益繁荣强大,这些使节所代表的向大唐请附的部落或者小国,再也没有可能脱离大唐的统治了,他们和他们身后的族人,唯有一直听服于大唐的份了。

接着李世民又宣布了一些经过朝议,准备在来年实施的新政。

出乎王易的意外,他向李世民提出延迟宵禁,以至再过一些时候取消宵禁的提议也被李世民采纳并在这次朝会上宣布了,从明年上元节后,长安城内的宵禁从亥时正开始,到寅时末结束,足足比原来的宵禁时间缩短了三个时辰左右,而且全国各地其他城市也是照此实行,这让许多不知情的大臣们吃惊,也马上有大臣站出来反对此议,但李世民一概不受。

接着李世民又宣布,为了方便行商者做生意,长安的东西市,开闭市时间也做出了改动,开市时间改为早上辰时正,收市时间则到了晚上戌时正,比原先营业时间延长了一倍左右,并计划在长安城南设立南市,以更方便行商者进行商业贸易。

除了全国其他城市的市坊开市时间遵照长安东、西市实行外,朝廷还颁布诏令,责令各级官府采取必要的手段,为农闲时百姓外出做生意提供方便。

除了这些王易涉足提请的新策开始实施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是另外人包括马周等人提议的朝政也将在新的一年内实施,包括征税办法的改革,户籍的管理等等。

天下粮食一年比一年丰产,赋税收入连年以高的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增长,诸夷臣服,每年来请附的部落络绎不绝,前来长安朝贡的使者更是一拔接着一拔,相比较几年前天下的凋零情景,几乎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照如此情景下去,大唐肯定会一年比一年繁盛。

百姓安居乐业,犯事之人极少,偷盗之事几近绝迹,贞观六年判死刑的更是降到了二十五名,民间真的可以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在今日朝会过后,王易不由的大发感慨,大唐建国到现在不过十多年,但天下的繁盛程度已经不比历史上记载的一些繁盛时代差,也比原来历史记载的贞观盛世还要繁盛了,可以说,让人非常骄傲的盛世大唐已经来临。

这其中有他做出的巨大贡献,王易非常的自傲,正是因为他这个穿越人的到来,在逐步改变着历史,并会让大唐朝着更好的方向行进。

对于李世民和朝中那些主政的大臣来说,天下间已经暂时没有多少让他们烦忧的事了。

唯一让李世民有点烦恼的,那就是位于青海的吐谷浑,时不时地派兵侵扰多大唐边关,兰州、鄯州、凉州、河州一带时常出现吐谷浑的人马,侵扰的规模不大,最多只有几千人,这些吐谷浑兵并不是以攻城掠地为目的的,他们主要是为了抢掠财物,而且是抢了东西就走…

李世民已经在悄悄地召集诸臣,商讨征伐吐谷浑的事宜了…

(第三卷终,敬请关注第四卷《泱泱大唐》)

第一章大灾的贞观七年

贞观七年在一场瑞雪及喜庆的爆竹声中来临。

因为连年的丰收,年关来到,基本上再没什么人要为年节时候没东西吃,吃不上好东西而犯愁了,可以说,上至君王、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是喜笑颜开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王易的府中,也是一片热闹的景色。在过去的一年内,王易娶了两妻子,添了两个女儿,又得了皇帝数不清的赏赐,虽然说妻妾们没有为他生一个儿子让人有点遗憾,但一年内如此多的喜事临门还是很罕见的,当然要热闹庆贺一番才行。

新进门的正妻长乐公主吩咐管家王复在除夕时候给府上每人分发了丰厚的红包,作为王易平妻,又晋级当了母亲的长孙凌,则自己出钱给府上每个人都置了两套新的衣裳。同样当了母亲的苏燕,原本也想拿出自己的体已钱,表示一下,但被王易劝阻了。

主人的喜悦,下人们也分享到了,府上所有的人,个个都是喜气洋洋的。

几位妻妾平安相处,还有这般心意表示,王易当然非常高兴。还有一件很让他高兴的事,那就是在上一年末的时候,他通过长孙凌的张罗,为府中的管家王复寻了一个出身还不错的妻子,那是长孙凌的远房亲戚,窦姓家族的成员,家道中等,与王复的身份还算相配。

王易这般关心他的事,王复当然感激涕零,再加上新进门的长乐公主还有长孙凌,对他这个舍弃自己前程,甘愿为王易管事的人非常尊敬,更让王复觉得他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因为除夕前后几天都是下雪,过年几天差不多都是冰天雪地,王易除了去走访一些必要的亲戚外,其他大部时间都窝在府中陪着妻儿们。他也在年前闲着无事的时候,呆在书房时挥毫泼墨。

一种以前没有出现过形似桃符的叫“春联”的东西,被他鼓捣出来,贴在府上的大门两侧,上拟几打言词简练但喻意喜庆的巧句。这一出现的新事物,在被有心人看到后,很快就被人效仿了,一时间长安城内许多达官贵人府门外,甚至平民百姓家门口,都贴上了这种叫“春联”的喜庆东西!

红色是吉祥色,满城的火红让这个年更加的喜庆。

因为连年的丰足,朝廷为示庆贺,上元节时候在长安城内举办了规模盛大的灯会,并且破天荒的连续五天,王易也在灯会开始后,带着妻女及王昙等人,去灯市里看热闹。

为让长安城的百姓能更热闹、方便地过年,自贞观七年元日开始,每天晚上的宵禁时间都延迟了,这个新年长安城内的热闹景象,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特别是上元节几天放夜,城内的嬉闹声响彻半城,许多人在大街上通宵达旦地玩乐。

上元节过后,全国各地的城市,宵禁时间都推迟了,城市内居住的百姓夜间玩乐时间更多了。

盛世盛景,百姓安乐,君王也高兴,当然也马上有人站出来,狠狠地拍皇帝马屁了。

正月末,大朝会日。

此前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彟等诸多朝臣以天下大安,盛世已临等理由上表请求皇帝到泰山封禅,但被李世民所拒,今日又有人站出来提相似的议,在朝会刚开始时,特进、赵郡王李孝恭第一个站出来,请求皇帝封禅泰山。

李孝恭一提议,马上就有众多的大臣站出来,以如今天下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定,文治武功取得了鼎盛,理应将这般盛事通过封禅的方式诏告天下。

看着黑压压站出来请求的一大群大臣,满是得意的李世民有点嘴都笑得合不拢的样子,但还是推辞,“众位爱卿皆以为封禅乃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大安,百姓安居乐业,四夷臣服,虽不封禅,又有何关系?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矣?且事天扫地而祭,在宫中即可,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

但李世民这话却马上遭到李孝恭的反驳,“陛下,臣以为不然,天下连年丰收,此是天地幸然之故,必当要以封福音祭祀的形式告慰天地,威服四夷,因此臣等恳请陛下,封禅泰山!”

其他站出来请命的大臣都随李孝恭行礼请命,见如此场景,李世民神情有点犹豫了。

就在这时,秘书监魏征站了出来,大声奏道:“陛下,臣反对陛下到泰山行封禅之礼…”

在李孝恭等请命封禅的大臣惊异之中,魏征款款而道:“陛下,如今天下虽然大安,四夷臣服,然今承隋末大乱,户口未复,仓廪尚不够充盈,若陛下决定东行封禅,那车驾出巡之时,千乘万骑,其供顿劳费,所费颇巨。且陛下封禅,万国来使咸集,远夷君长,皆有扈从,如今我大唐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凋零之像尚未除,此乃将我大唐之虚弱,呈示在戎狄人眼前…况且这些胡夷来使,需要的赏赐供给无数;为陛下车驾出行便利,需要运用无数的民工修筑道路,徒增百姓之劳苦。封禅之举,实是只崇虚名而受实害,臣觉得陛下万不可行封禅之举的”

魏征此语,让兴致勃勃的李世民顿然间觉得无趣了,而在魏征之后,御只大夫温彦博也马上站出来附议,表示在我大唐刚刚开始丰足之时,不可行封禅之劳民之举,这更让李世民扫兴,“魏爱卿、温爱卿言之有理,如今我大唐刚刚开始富足,我们万不可得意忘形,需要时刻不忘记贞观初年时候天下遭灾的惨状,或许今年,老天爷就不会如前两年这般善待我们了,灾祸无情,随时都会来,朕要带头勤俭节约,多为百姓谋利,封禅之举,朕没作考虑,诸卿不得再提!”

不论李世民真心还是假意,他这般说后,赞成皇帝去泰山封禅的大臣也不敢再言语了。

李世民在这次朝会上的警言果然得到了应验,贞观七年的春天,非常的寒冷,正月过后,连续的寒潮来袭,二月间,都下了好几场雪,原本应该暖和的清明时节,都是冻得人发抖。

三月间,天气转暖后,河南、河北一带连续的暴雨,黄河数处决堤,许多州县被淹,灾民无数,闻报后的李世民忧心忡忡,严令各级官府,赈救灾民,并派出了以特进李孝恭为首的朝廷赈灾团,赴河南、河北一带指导救灾。

所幸李孝恭行事果断,再加上其在朝中巨大的影响力,在他的带领下,河南、河北数州的百姓群起抗洪,终于将决口一个多月的黄河大堤堵上了。

这几年天下丰产,各地官仓存粮非常多,再加上朝廷的严令,各级官府以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安置灾民,家园被洪水冲毁的百姓,都有了住的地方,也有了吃的东西。

就在李世民及诸臣稍稍松了口气的时候,夏天来临,山东、河南一带再连降暴雨,河堤决裂无数,许多州县一片汪洋,数不清的良田和房屋被冲被淹,受灾面积和人口远比两个月前更甚,一些地方是连续的遭灾,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不得不再集中力量,赈救灾民。

数不清的车架,运载着赈灾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往北方运输。

就在北方的灾情还未完全消除之时,南方的梅雨季节又来临,给北方带来巨大灾害的雨带转移到南方后,倾盆的大雨,给富饶的江南大地也带去了灾难。

梅雨季节从五月中开始后,持续了近一个月,集中性的大暴雨连续地下,江淮诸州,湖、杭、嘉、婺、越、江、饶、衢、岳、洪、鄂等这几年逐渐成为大唐主要粮仓的江南地几近成泽国,长江数处决堤,长江沿岸的几大湖,全部漫堤,其他大小河流也是相似的情景,这一带几乎所有春种作物全部被泡在水里,将成熟差不多再过半来个月就可以收割的早稻,也在洪水不见了踪影,在洪水退去后,全部倒伏,并长芽、腐烂。

消息传来,让李世民极度的震惊,也让参加朝会的大臣们惊愕不已,所有人都知道,差不多半个江南道的早稻粮食,几近绝收了。

这几年江南一带极其丰富的粮食产量构筑了大唐丰收的盛况,大部的大臣都清楚,如今受灾的江南诸州,损失的一季粮食产量,甚至超过北方一个道的全年粮食产量,那是非常惊人的数字,再加上北方河南、河北两道连续的遭灾,今年的粮食总产量,根本不要想超越去年,即使与去年扯平都是不可能的了,如今洪灾还在持续,谁也不知道,损失会是几何,还有,晚稻有没有机会播种。

大唐近四分之一的天下遭水灾,且是最富庶的地方,无数的百姓生命和家园被洪水吞噬,损失的财物无以计量,朝廷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到抗洪中去,再也没有人敢提封禅之事了,而原本曾有过提议的针对吐谷浑的战事,也被搁置了!

但贞观七年的灾难却还未平歇,在南方洪水过后,连续的干旱,北方与南方同遭大旱,大旱持续时候,河南、河北一带更遭蝗灾,似雨点般从天而降的蝗虫吞噬着好不容易长大的田间作物,连长安一带都遭遇了蝗灾,王易的府中,还有太极殿中,都有蝗虫飞进来,啃食花木的叶子。

北方从春末夏初的水灾连夏天的旱灾,再加上近秋天时候的蝗灾,许多州县一年近乎绝收,数十万失去家中粮食的百姓需要官府的救济才能过日子。

万幸的是,南方在梅雨季节后,虽然遭遇了旱灾,但梅雨时节积蓄的大量雨水,通过修筑的水利设施流入播种了秋粮的农家田地间,让无数的百姓在绝望中看到了一点希望…

第二章这是趁火打劫

(感谢大柱辉书友的两张月票,这个月的月票少的太可怜了

太极宫武德殿内,已经很久未开颜过的李世民紧锁着眉头,叹了口气对坐在他身边的王易感慨道:“贤婿,你说,若我大唐连续几年这般遭灾,那如何是好?刚刚出现的繁荣,又成为过眼云烟,唉,朕在担忧,今年这般灾情,百姓还能安居乐业吗?”

“陛下,天灾无法避免,那是大自然的规律使然,但我们可以做的,却是可以将灾害所带的损失降到最低,”王易瞅了两眼眉眼紧锁的李世民,小声地说道:“陛下,今年内天下这般遭灾,但朝廷应对及时正确,赈灾的粮食和物质很快运抵灾区,各地并没有因为遭灾而出现大规模的流民,受灾的百姓都得到了安置,他们有饭吃,有衣穿,依然能很好地过日子,而且灾区没什么大的瘟疫出现,这本就是一个奇迹,这正是说明,陛下所行之策的英明,各级官府应对灾情的及时有力,这只有盛世时候才会出现这般情景,陛下应该感到欣慰才是…”

李世民瞪了王易一眼,似有点不满意王易这拍马屁的话,见状王易马上改口,“陛下不必心焦,臣觉得,只要南方诸州晚稻收成好,晚稻的产量比早稻高,今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依然不会差的,只要粮食产量平均到全国各户口上,能保证每人一年所需,那就完全不必担忧…各地官仓的粮食所存还是很丰富的,陛下也不要担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让没有产出的百姓买不起粮…”

王易这话让李世民有点满意了,点点头道:“唔,朕已经严令各级官府,严密监视各地的粮食价格,一旦有人哄抬粮价,必严惩不怠,朕也让各地官仓中的官粮,在必要时候大量投放到市场中,以平抑粮价,幸好前几天丰产,各地官仓存粮足够丰富…”

“陛下,正是有前几年极大丰产时候下所存的大量物资、粮食,才能让朝廷在大灾之年做出这般有效的应对,官仓里的粮食本就不是堆着显耀的,而是在这种危急时刻派上用场的,陛下令各级官府大力赈救灾民,无偿提供无数的粮食物资,此举是非常得民心之举,一定会让天下人称道的!”王易绞着脑子想了一小下,再带点吞吐地说道:“陛下,大灾时候全民应对,是最能激发一个国家臣民的凝聚力的,若此时应对得当,就如陛下这般,天下间的臣民,一定会更愿意听服于朝廷,听服于陛下的,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件幸事!”

听着王易这般并不是很自信的说法,李世民斜着头看了王易一会,点点头,“你说的有理,朕也这么认为!这种时候,若应对失当,那对于我大唐来说,就是祸乱的根源,历史上多少的大乱,就是从大灾开始的!”李世民说着,对王易露出一个赞赏的笑容,“贤婿,朕还要感谢你,正是因为你之策,让大唐连续几年取得了丰产,甚至这种大灾之年,还是让人看到希望…”

“陛下…”王易想谦辞,却被李世民打断了,“而且,在大灾之时,你所提议的诸多安置灾民的计划,还有应对瘟疫的措施,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灾之后,没有瘟疫,这是个让朕惊异的奇迹,正是你所提之法,避免了灾区出现让人恐惧的疫情,朕一定给予你重赏!”

听李世民说又要赏他,王易赶紧推辞,“陛下,虽然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但只要预防的好,瘟疫也是可以避免的!臣略懂医道,对瘟疫预防也略知,若不把所懂之学献出来,解决天下苍生之灾,那是罪大恶极之举。因此为陛下献计是臣必须要做的,这是对天下百姓必须要尽的义务,臣不敢因此得陛下赏,若陛下想赏赐臣,不若把赏赐之物捐给受灾的百姓,就当臣再为灾民尽一份善举!”

听王易这话,李世民脸上的赞色更浓了,“唔,你这般说,朕甚是欣慰,朕会满足你这要求的!”

“多谢陛下信任与体谅!”王易说着与李世民相视一笑。

王易原本请命领个大权在握的抚慰使身份,去灾区指导救灾工作,特别是指导预防瘟疫的工作,他知道古代时候,大灾连着瘟疫是经常性的事,会导致无数的灾民丧生,而他这个现代医学的高材生,对预防医学方面研究也不少,应对灾后预防瘟疫的手段还是不少的,因此他在得知各地出现灾情后,也第一时间写了一份非常详细的预防灾后疫情的方案呈给李世民,包括饮用水消毒、人和动物尸体的消毒深埋、杀灭蚊蝇等方面的知识要点。

李世民接受了王易所提请的预防瘟疫的方法,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到各级官府,让各级官员在安置灾民时候严格按王易所提预防瘟疫手段执行,但拒绝了王易想去现场指导的呈请。

王易知道李世民拒绝的理由,在被拒后,也没一再要求。今日再说起这事,王易还是有点自傲。

李世民站起了身,走到殿内大开着的窗子前,示意王易也走过去,在两人一道看着外面的景色时候,李世民又问道:“贤婿,今年不只遭灾,连原本臣服于我大唐的四夷也趁机作乱啊,你说,朕要如何应对诸夷的作乱!”

“陛下,诸夷作乱,必当要用铁腕的手段将其平灭,但现在我大唐遭此大灾,并不适合四处用兵,臣觉得,应该杀鸡骇猴,找一个距离最近的胡夷部落开刀,震慑其他夷狄,让他们暂时先老实了,待以后再慢慢收拾那些不老实的部落和小国!”王易说的没有一点含糊。他是个充满血性的汉子,极度厌烦如他所处后世时候,遇到与外的纠纷,只会抗议与交涉,数百万的军队养着数十年不打仗。要学就学老美,哪个国家不听话就动手打你,如今的大唐有实力这般做。

夷人确实是比较可恶的,前几年大唐迅速强大,发展速度让任何的人吃惊,诸夷都老老实实,除了一个吐谷浑敢蹦达几下外,大唐其他地方边关都是无战事,但今年大唐遭灾,边关的乱事也多了起来,实在有点让人忍无可忍。

年初时候,焉耆王突骑支遣使入贡。起初时候,焉耆入中国由通过大漠行走,但在隋末时候这条朝贡路闭塞,需要经由高昌,但高昌王时常扣留朝贡的焉耆使团。突骑支上表请大唐皇帝复开通过大漠之路,以便往来,李世民许之,但此举引起高昌王怀恨,遣兵袭焉耆,大掠而去。李世民在听知此消息后,曾经大怒,发誓一定要给高昌王麹文泰以颜色看看,若不是诸臣劝阻,年初李世民就会发兵讨伐高昌。

还有,西突厥肆叶护可汗不顾大唐皇帝的严责,发兵击请附于大唐的薛延陀,但为薛延陀所败。败后的肆叶护并不收敛,时常派兵侵犯依附大唐的西域各国,这是让李世民非常恼怒的事。

在江南遭灾时候,岭南一带也不平静,雅州的獠人起兵作乱,随后剑南一带的嘉、陵等诸州獠人也作乱,如今雅州道行军总管张士贵、邗江府统军牛进达正率兵在平定獠人叛乱。

除这些未伤及大唐根本的叛乱之外,最让李世民头疼的是,处于青海的吐谷浑。在这两年,连番进犯我大唐边关,兰、鄯、凉、河、姚等诸州时常被其侵扰,虽然吐谷浑的侵犯都被边军击败,但还是让李世民非常的恼火,但大灾之年,又下不了举大军讨伐这些不听话部落的决心。

听王易这话,李世民眉头跳了一跳,脸上露出了笑意,点点头,但没再说什么。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经到了十一月,王易府中两个小女儿,都已经长的有点大了,两个小东西都会走路,会开口说话了,十八个月左右大的王子吟,可以摇摇晃晃地拉着比她小几个月的妹妹,依依呀呀地闹腾了。

秋收已过,各地传来的消息让上半年遭灾而忧心忡忡的李世民和朝中其他大臣稍稍松了口气。江南一带,晚稻还是获得了丰收,若论单季产量,应该比上一年还有所增长的,但因为巨大的灾害,贞观七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赋税总收入,大幅下降已经成定局,所有人都祈望,因为江南晚稻的丰收,让下降的幅度小一些就好了。

就在李世民因各地传来晚稻丰收的消息而稍稍缓了心思的时候,北方传来的消息又让他异常震怒。

十一月中,鄯州、兰州、凉州等地接连发回来急报,说遭到吐谷浑数量众多的军队攻击。

综合鄯州、兰州传回来的军报可知,吐谷浑军队袭击兰州之后,又接着进攻鄯州,大掠而归,而且这次吐谷浑军队的攻击,不再似前段日子那般,只派出数千人马,快速攻击,抢得财物后马上就退走,而是集中数万的人马,集中攻击我大唐边关的几座城池,大有要把这些城池攻占的决心。

他们是在强攻几日无果,又遇到大雪才被迫撤退的。

李世民在接到前方传回来的军报后大怒,马上召集了朝臣商议对策。

正陪着妻儿们在院子里晒太阳逗乐的王易,也被宫内来人传入宫。

王易在抵达两仪殿之后,看到许多朝中重臣已经在那里,就他一个年轻的小子。

李世民铁青着脸,手中拿着一叠军报一样的东西在殿上来回踱步。

看到要召集的大臣都到齐了,李世民停下了脚步,站定后怒目扫过诸臣的脸,在诸臣胆战心惊中,大声地怒吼道:“吐谷浑举近十万大军,连番攻击我大唐兰州、鄯州、凉州,慕容伏允这是趁火打劫,”李世民说着,狠狠地将手中的军报掷到了地上,继续怒吼,“你们与朕说说,对于吐谷浑人这般挑衅,我们要如何应对…”

第三章杀鸡骇猴

刚刚在前几天被李世民授以司空职的长孙无忌上前,从地上捡起了军报,打开来看了起来。

这些都是边关守将以六百里加急送到长安的军报,军报中说,兰州、鄯州、河州、凉州、姚州等与吐谷浑接壤的大部边州县都先后遭到吐谷浑人的攻击。

虽然说我边军依据坚固的城池据守,击退了吐谷浑人的侵袭,但损失也很大,除不少的边军在战斗中阵亡外,还有更多的边民被吐谷浑人虏掠或者杀害,被抢财物无数,不少的民居被吐谷浑人烧毁,边州诸城的官员在严防吐谷浑再侵袭的同时,还要分出人员,安置这些因为吐谷浑人入侵而失去家园,靠自身无法度过已经到来寒冬的这些可怜流民。

长孙无忌看了沉默不语,将军报交给身边的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房玄龄看了也没说什么,再交给另一侧站在武将班列之首的尚书右仆射李靖。

李靖看了却没再往下传递,而是攥紧这叠军报,上前一大步,用他那威严宏亮的声音奏道:“陛下,吐谷浑人四处出击,我大唐多处边关受到侵袭,臣觉得,我大唐必须做出有效的应对…”

李靖的话让李世民大喜过望,忙问道:“李爱卿觉得,我们要做出何种应对?”

“陛下,臣觉得,应该举大军讨伐犯我大唐边关的吐谷浑人,给予其痛击,将其大部军队歼灭,我大唐边关才能得安宁,”李靖说着,作礼将手中的军报呈回到李世民手上,再肃身作礼奏道:“陛下,臣愿领军出征,为陛下扫除西北的边患…”

李靖的话让李世民大大地松了口气,刚才铁青的脸色也缓和了下来,还露出点残忍的笑意,但在他还未开口之时,刚刚转任为侍中的魏征以很快的速度站了出来,作礼奏道:“陛下,臣以为如今不可轻易言战。将过去的这一年,我大唐四处遭灾,粮食歉收,天下民心浮动,此时朝廷的主要关注点应该放在赈灾自救,稳定天下民心上,如何可以妄动兵戈?若是妄动兵戈,必是违天意之举!臣以为吐谷浑人犯我边关,是因为吐谷浑境内同样遭灾之故。臣听闻入冬后,吐谷浑境内连降大雪,人马牛羊冻死无数,他们犯我边关,抢我财物,这是迫不得已,无奈之举。臣以为,朝廷应派使者斥其不义,让其悔悟,并以兵威相陈,同时资以一定物质相助。我方之大义,再加上武事的威吓,吐谷人定会羞愧加恐惧,我使者抵达吐谷浑之时,就是他们退兵之时。待来年天气好转,青草复生之际,吐谷浑人生计得到保证,再不会犯我大唐军关了!”

魏征说的不无道理,贞观七年天气表现的很是异常,大唐境内遭受的灾害可以说是百年不遇,比贞观初年甚好多倍,洪灾、旱灾再加蝗灾连续而来,这些灾情刚刚过去,雪灾又接着来,差不多自十月开始,西北及漠北连降暴雪,牛羊冻死无数,草原上的各部落也是同样遭灾,许多部落生存受到威胁,一些支持不住的部落举部南下内附,或者归降于唐。

九月时节,突厥契苾部落酋长契苾何力和他的母亲、弟弟帅部落六千余户,计三万二千余口,向我大唐请附。李世民接受了契苾部的请求,诏命契苾部安置于甘州与凉州之间,任命契苾何力为左领军将军,进京任职,契苾何力的母亲也被授予姑臧夫人,其弟契苾沙门任贺兰州都督。

一些较小的党项、氐等羌族部落,也因气候恶劣,无法在草原上生存,纷纷上表请求归附内迁,以期得到大唐朝廷的资助,到目前为止,前来归附的大小部落计有三十余个,共讲三十万余万口。

这些情况殿内大部朝臣都是知道的,因此魏征此话后,有好些人站出来表示附议,其中有御史大夫温彦博,民部尚书戴胄等重量级大臣。

还未归列的李靖似乎对魏征所说的无动于衷,瞄了一眼站在身边的魏征和温彦博、戴胄等人后,再作礼奏道:“陛下,臣刚刚看了这些各地所报送的军情,从中可以看出来,这段时间吐谷浑人用兵的规模不小,攻城者都有数万,并不是像抢掠一把就走的样子,臣想着接下来吐谷浑人可能会有更大规模的攻击行动,陛下应该急令各地边关守将,严阵以待,防止吐谷浑人可能的攻城行动!以免城池失守,不过这些都是被动之举,再好的防守还是不如主动出击来得好,正所谓,攻击是最好的防守,臣觉得,为了消除我大唐西北一带的边患,巩固对河套之地的统治,避免边州在吐谷浑大军攻击下丢失,应该举大军讨伐吐谷浑人…”

李靖说完,再作一礼,退回了班列中。在上一次朝议是否出兵讨伐突厥人时候,李靖曾经当殿与反对出兵的魏征有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殿上的诸臣以为,今日两人间又会起纷争,但没想到,今天的李靖在说完后,马上退回了班列中,表明不想和魏征当殿争执。

原本想与李靖再来一次当殿争论的魏征看到李靖退回去,有点泄气,但依然很强硬地表示反对,“陛下,臣反对李仆射之议,上一次朝廷举大军讨伐突厥人的战事过去才几年,民间还未得到足够时间的休养生息,再加上年内遭遇了百年难逢的大灾,臣觉得,此时讨论是否出兵征伐之事,都是不顾及民生之举,必遭天下百姓的反对,臣坚决反对在大灾之年出兵!”

魏征说完,也很快退回班列中,温彦博和戴胄几人再次表明自己的意见后,也退了下去。

刚刚从泸州都督任上期满,改任左领军卫大将军的程知节程咬金在班列中听到有这么多的人反对,忍不住了,骂骂咧咧几步就蹦到殿前来,作礼后大声奏道:“陛下,这还要讨论什么,当然要打,让俺老程率一支大军,把那鸟吐谷浑人狠狠教训一下,不把全都砍成碎片,俺就不姓程,朝中怎么有这么多怕战的大臣,几年过去还是如此,谁要是再敢反对出兵,俺老程跟他没完!”

刚刚他以为,李靖这般表示了,就不会有人出来反战了,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站出来反对出兵,这让程知节暴跳如雷,马上冲出来骂人了。

上一次讨论是否出征突厥时候,程知节也是站出来如刚才这般言语的,他是个极好战分子,说话在所有大臣中最为粗俗,但甚得李世民喜爱,即使当殿辱骂其他朝臣,也没有治他的罪过。

出征突厥的战事,程知节也随李靖出征过,作为恒安道行军副总管,但在那场战事中,这一道人马发挥的作用最小,归朝后并没得什么封赏,这让程知节憋了一肚子气,许多年没捞到大的战打了,让他心痒痒的,刚回京时就和李世民发牢骚过,要皇帝在以后在战事时候,让他当一回主帅。今日他没有第一个跳出来请战,已经很让李世民意外了。

“陛下,别理会那些胆小如鼠的人反对,快决定出兵吧,让俺老程领兵,俺老程会领兵去收拾那些吐谷浑人的…”程知节继续在殿前唾沫横飞地大吼。

程知节的痞相让朝中不少的大臣很是恼怒,但所有人都明白这老儿天不怕地不怕,有人跟他对着干就要和你单挑,甚至被他当面折辱,这般瘋话出来,也没有什么人敢站出来反驳他。

朝中大部的人都怕他,怕与他顶牛,甚至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这种深得帝宠的人也是如此,只有魏征、萧瑀等少数禀性非常耿直的大臣敢与程知节当面辩驳,甚至不惧程知节提出单挑掐架地威吓。

“程爱卿,今日是朝议是否出兵的事,如何能这般说事,退下!”李世民怒喝道。

不过程知节这般说,还是挺让李世民满意的,这样的疯话,正好可以堵住一些反对人的口。

被李世民训斥了,程知节一点都没感觉到难堪,依然骂骂咧咧,“陛下,有人侵犯我大唐边关,如何能不战,若有人敢言不战,俺老程跟他没完…”不过也马上退回了班列中。

程知节退下后,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很快站出列,作礼奏道:“陛下,吐谷浑人狼子野心,自我前隋时候,就连年寇我边境,我大唐立国以来,在我大唐对其示好下,也没有停止过兵事,并且吐谷浑王邈视我大唐皇帝,上一次诸夷尊长皆来长安朝贡之际,独独吐谷浑王慕容伏允未曾来长安,如此狂妄之国,如今又三番五次犯我边境,如何能听之任之,臣觉得,一定要举大军讨伐才是,”李道宗迎着李世民那赞赏的目光,挺直身子,大声请奏道:“臣愿领兵出征,替陛下扫除边患”

李道宗刚说完,兵部尚书侯君集马上紧跟着出列,以更加大声的语调奏道:“陛下,臣觉得早些年就应该举兵教训一下吐谷浑,如此多年,吐谷浑人犯边无数次,我边关兵备不少,与吐谷浑接壤的几州皆重兵布防,防而不攻,徒耗军资。臣以为,不若举重兵,一战平定吐谷浑,永绝后患,如今吐谷浑人连番犯我边境,再加上吐谷浑境内遭灾,实力受损,再加上攻我边半不克,士气受损,正是我大唐对其宣战的最好时机,臣愿领兵出征,扫荡青海之地!”

“陛下,臣反对出兵!”新上任的礼部尚书陈淑达出列奏道:“陛下,臣赞同魏侍中所奏,如今我大唐遭大灾,实不宜妄动兵事,不然定会遭天下百姓反对,臣觉得,此段时间应以慰抚百姓,恢复民生为主!再者,吐谷浑如此穷荒之地,占之何用?臣以为,我方在边州防守即可矣,彼若来寇,以兵驱之,及其归去,怀之以德,即足可威服吐谷浑人也!”

紧接在陈淑达之后,长孙无忌也出列奏道:“陛下,臣附议,我大唐境内今年水患严重,加之北方遭受雪灾,牲畜冻死无数,如此大灾之年,妄动兵戈实是有违天意,臣以为,即使要用兵,当待来年,百姓安定之后才可,再者,如今天寒地冻,实在不宜举兵讨伐”

让长孙无忌非常意外的是,他的女婿,这个越来越得他赏识的王易,却在他奏言后,站出来与他唱对台戏了。

王易看到这么多的重臣站出来反对出兵,连长孙无忌都是如此,有些急了,在长孙无忌归列后,马上站了出来,“陛下,臣反对,臣觉得,吐谷浑连番犯我边关,我大唐一定要举兵反击…”

王易瞄了眼脸上气恼之色起来的长孙无忌,表示了一个歉意的眼神后,继续说道:“贞观四年,我大唐军队平灭了东突厥汗国,自那以后数年,诸夷都老老实实地听服于我大唐,不敢有异动,但今年我大唐遭遇大灾,不少的夷人部落就蠢蠢欲动,图谋作乱,吐谷浑更是如此,若是听之任之,不以雷霆之势对其进行反击,那诸夷必定会以为,我大唐在遭灾后无力举兵事,他们会以吐谷浑人为榜样,群起与我大唐作对,不再听服于我大唐,如今就有这种趋势,乱事四起…若诸夷都不再遵我大唐的令,那我大唐边关必定会危机四起,那想必没有人愿意看到的…”

王易吸了口气,提高语调,大声说道:“陛下,因此臣以为,我大唐一定要举大军讨伐吐谷浑人,特别是在大灾之年,更是不能听之任之。若我大唐在大灾之后,还有能力举大军讨伐吐谷浑人,那诸夷必定会认为,我大唐虽然遭遇大灾,但对国力影响不大,必定会心生忌惮,不敢公然反叛,反之,必有更大的乱事。我们正是可以拿吐谷浑开刀,杀鸡骇猴,若我大唐迅速出兵,反击吐谷浑人的入侵,那必定会极大地震慑诸夷,让他们不敢叛我大唐!”

“说的在理,朕非常赞同,杀鸡骇猴,朕不能容忍吐谷浑如此狂妄,也不愿看到诸夷跟随吐谷浑叛我大唐,让我大唐边关再起大的乱事,”李世民大声称赞了王易此议,再威严地喝令道:“诸卿不必再奏,朕决定,举大军讨伐吐谷浑…”

第四章请命出征

(感谢大柱辉书友再次两张月票的支持,感谢南太平洋书友的月票!^-^)

李世民此言让殿上的诸臣都大吃一惊。皇帝竟然在王易奏言完后,马上表态了,有人在心里嘀咕,不成前面几位重臣的言论,还不如王易这一个少年人所奏的重要?

因此李世民虽然下了定论,并令诸臣不要再议,但还是有人继续站出来,表示不同的意见,魏征也再次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在这种时候出兵。

不过在听了王易所奏及李世民这般威严的喝令后,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的,只有魏征和李世民下断言前不曾出来说话的萧瑀,其他表示不同意见的那些人,表示强烈反对的人没有,他们所说的意思大概就是现在已经快到寒冬时节,北方冰天雪地,不适合在这个时候举兵事,希望皇帝能在来年天气转暖后,再派大军出征。

李世民没有接受魏征等人反对出兵的建议,但接受了一些朝臣们提请的建议,包括李靖等人的奏议,同意在年后派大军出征。

如此迅速就做出了出兵吐谷浑的决定,这在大唐的历史上也是少有。诸臣都清楚地记得,上次决定举兵讨伐突厥时候,可是经过了数次朝议,朝臣们争论了许多场,从开始提议到最终决定出兵,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争论的激烈程度远比今天甚几倍,甚至有人都差点在朝堂上掐架…但此次却完全不同,今日只经过了几场并不算激烈的争论,皇帝就下定决心举兵出征。赞成的差不多还是那些大臣,反对的也是那几个人,为何就会出现这般情况呢?有点不太寻常!

但皇帝既然已经做出了出兵的决定,并不再接受诸臣反对的意见,此议就如此定下来了。

魏征和萧瑀等强烈反对派兵出征吐谷浑的大臣,也只得接受了这个现实,不再站出来抗辩。

李世民挺是满意,在如今诸臣来朝议军情时候那愤怒的神色,铁青的表情都不见了,代之的是满脸的兴奋,斗志被激昂起来的李世民并没回到御座上就坐,而是站在殿上前侧,以尽量威严的口气再问诸臣:“诸位爱卿,朕想知道,何人愿意领兵,替朕将吐谷浑收拾服帖?”

这次程知节的动作最快了,依然用他那粗大的嗓门吼道,“陛下,俺老程愿率兵出征。”

李世民未置可否,只看了程知节一眼,眼睛就投向班列中的其他武将。

在程知节后,李道宗和侯君集几乎同步站出来,表示愿意领军出征,替皇帝教训一下吐谷浑这只“鸡”,将吐谷浑教训的很惨,给其他那些“猴子”看看。已经被闲置好些年的赵郡王李孝恭也马上跟着站出来,表示愿意率大军,教训一下不愿听服于我大唐的吐谷浑。

看到几位能征善战的武将站出来请命,李世民很是满意,但他并没表态,探询的眼神依然在朝臣班列中来回睃巡,最后眼光落在了老将李靖身上。

几乎是在李世民将眼光落在他身上的同时,李靖大步站了出来,“陛下,臣在数年前曾领军出征突厥,对北地情况甚是熟悉,此次出征吐谷浑,臣也愿意再次领兵出征,替陛下扫平吐谷浑,将青海之地纳入我大唐的版图…”

李靖站出来请命,不出任何人的意外,但李靖所说的,却是非常出乎一些人的意外。刚刚前面诸将所说,都是要好好教训一下吐谷浑,并没有说要将吐谷浑汗国平灭掉,只有李靖如此说,而且是用平淡的语气说出来的,相比较前面程知节、李道宗、侯君集等那般中气十足的声音,李靖平和的声音更加让人感到惊异,也更让人动容。

许多人也想到上次出征突厥前,李靖请命出征时候,也是用相似的语气在皇帝面前说,会率我大唐将士,为皇帝扫平北方之敌患,还大唐一个安宁的北疆来。后来战事发展的过程及结局正是合乎李靖出征前所说,东突厥汗国被灭,大唐的北疆再没有大的敌患。

今日李靖明确地说了,会率军将吐谷浑汗国平灭,尽占青海之地,没有人会觉得李靖这是夸夸其谈,许多人已经隐隐地为慕容伏允担忧了,想着那位“执迷不悟”的吐谷浑王,很可能又要遭遇到与东突厥可汗颉利那般的命运,被李靖带到长安来,“安享”晚年了。

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只要皇帝答应了李靖的请命,那历史将会重演相似的情节。

李靖站出来请命,说的又如此轻描谈写,让李世民越加的满意,当下大喝一声,“好!李老爱卿愿意领军出下,朕自是深感欣慰,有李老爱卿亲自出马,吐谷浑之乱何愁不平,哈哈!只是朕担心,李老爱卿年岁大了,这些年身体又有些不便,能否吃得消在青海高寒之地率军作战!”

因为刚刚站出来有三位姓李者,李道宗、李孝恭年纪都比李靖小,为示区分,李世民就称李靖为李老爱卿了,后面的话也是表示了他对李靖的关爱及担忧,但这知让李靖听了不是滋味,马上抗议,“陛下,臣虽然已经近花甲之年,但身子骨依然硬朗,每天照样习武,还可开三石弓,策马连续奔驰数百里不在话下,陛下万不必担心臣的身体,臣吃得消到任何地指挥作战!”

“好!朕同意李爱卿的请求,就委以你为此次出征的统帅,率我汉家儿郎,替朕好好教训一下吐谷浑人,让我大唐的军民,能在青海之地策马放牧,”李世民更是大悦,刚刚这话他虽然主要是表示关心,但也有激将之意,李靖这般不服老,正合他的意,也就立即决定让李靖作为大军的主帅。

让李靖领军出征,这是李世民最放心的事,李靖正是他心目中最满意的主帅人选。

“多谢陛下信任!”李靖长作一礼,退回了班列中,李道宗、李孝恭、侯君集则有点遗憾和无奈,这三人中,唯有李孝恭敢与李靖一争主帅的位,其他两人无论是战功还审资历上,与李靖都相差甚远,但被李世民冷落了几年的李孝恭,在李世民决定后,也不会再出言与李靖争统帅的位。

程知节虽然心有不忿,但出于对李靖的尊敬,也不敢再争,很是不甘地退回了班列中,只是嘴里还在轻声地骂着谁,听到的人都装聋作哑,对这位无赖不作理会。

“好,今日朝议即到此!”大事决定下来,李世民马上宣布散朝,但留下了李靖、李孝恭、李道宗、侯君集、尉迟敬德等武将及长孙无忌、房玄龄、戴胄等重要的文臣,再商议关于出征的事。

没有机会站出来请命的王易很是郁闷,他原本想在李世民宣布李靖为出征大军的主帅后,再问询还有哪些将领愿意领军出征的时候,马上站出来请命,请求随李靖一道出征,顺便去青海湖那个异常美丽的地方去逛荡一圈来。

后世时候王易曾经去过青海湖游玩,为那里的美景深深折服,他想着大唐时代的青海湖,一定会比后世时候更美丽,因为现在还是原生态,没有什么污染。

只可惜,李世民在决定让李靖领军出征后,并没宣布其他随征的将领,就宣布散朝了,让王易连当殿请命的机会也没有,没法在众臣面前表露一下男儿的傲气,如何不郁闷。

王易和这段时间经常一道喝酒吹牛的马周一起走出了两仪殿,马周在恭喜王易的奏议被皇帝采纳的同时,也提议两人一道去喝酒,顺便讨论一下今日这事,原本想答应的王易,被突然冒出的一个念头搅了心情,马上和马周说声抱歉,在马周惊异的眼神中,王易再复往宫内走去。

因为王易现在是驸马,再加上非常得李世民宠信,也得长孙皇后的喜爱,可以比较自由地出入宫室,基本不会有人来阻拦,今日王易也是很顺畅地进到了宫里。

他重新进宫后,先到立政殿,陪这段时间身体养的不错的长孙皇后聊聊天,又逗那位可以说是他的小姨子,还只有两三岁但已经被封为城阳公主的小萝莉玩了会。

在长孙皇后疑惑将起时,王易也起身告辞,但却不是出宫,而是往李世民所呆的武德殿过去。

事也是凑巧,在王易刚刚抵达武德殿之时,被李世民召来议事的李靖等人刚刚议完事离去,王易得以顺利见到李世民民。

李世民似乎明白今日王易单独来求见的意思,但还是明知故问道:“贤婿,你竟还没回府?还有何事要向朕禀奏?”

“陛下,臣想随李相一道出征,特意来向陛下请命!请陛下恩准臣随同臣的恩师,一道出征!”

李世民一点都没意外,笑吟吟地看着王易,“哦?贤婿,上次朕希望你随李道宗出征,你却找理推,此番为何为请求要出征?就因为领军主帅是你的恩师?”

“陛下,臣一直实领武职,但没有战功立下,不能服众,很想上战场杀敌以立军功。陛下一直委臣以武实职,自然是想臣到战场上杀敌立功,臣如今师从李相几年,习得兵法不少,也想到战场上磨练一番,还请陛下同意让臣随李相一道出征!”

“你不怕上战场有危险吗?”

王易摇摇头,“陛下,臣不怕!臣是武将之后,习武多年,又习兵法多年,如何能怕上战场!”

“朕是希望你上战场,有战功立下,但朕答应,肯定还有不少的人不会答应的,”李世民意味深长地看了王易几眼,收起了笑容,严肃地说道:“皇后肯定不愿意你出征,长乐更是不愿意你离开长安,率军出征的…”

“只要陛下同意臣出征,臣一定可以说服公主的,公主同意了,那皇后娘娘也一定会同意的!”

“朕现在不能答应你,待没有反对你之时,你再来与朕说,今日先回去吧!”

“是,陛下!”王易大喜……。.。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