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身世之迷(上)(1 / 1)

泱泱大唐 黄昏前面 1663 字 8个月前

“好!作叔,那您慢慢讲,我洗耳恭听!”王易点点头,看到王作那神色张平静的脸,也压了压激动的心情,身子往后挺了一下,一然肃容地等着王作讲述!想必他的身世一定像一个故事一样很是精彩,在隋末唐初时候,有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登上历史舞台,有太多精彩的故事上演,王易不知道哪一段故事是属于他的,属于他的父亲或者父亲身边其他亲人的。

王复脸色变得严肃,在盯着王易看了好一会好,这才开始讲述:“想必二公子如今也是知道,前隋末年,小人得道,朝纲败坏,天下群雄并起,都想一争天下。经过几年的战乱,一些小的义军被消灭或者投奔大的义军部落,及至到了后来,天下的力量都汇集到几个人的名下,河南李密所领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南李子通,江淮杜伏威、辅公祐,当然还有太原一带的李渊、李世民父子,这几支是力量最强大的义军,也是最有可能问鼎天下的力量…”

“作叔,这些我都知道!”

后世时候研究隋唐史的王易,如何会不知道随末唐初时候天下间风云的变化,这是一段让后世时候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历史,一部讲述这个时代风云的《隋唐演义》不知倾倒了许多人,王易对隋唐时代感兴趣正是源于小学时候偶然间看到《隋唐演义》的连环画,虽然长大后知道这本书里面讲述的诸多故事都是瞎编乱造的,甚至颠倒黑白,但里面刻画的诸多人物形象却是很丰满,如只有三板斧功夫的程咬金,使双锏的秦叔宝,武功天下第一的李元霸,还有隋唐英雄谱上其他诸多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非常让人喜欢,小时候王易还曾和小伙伴们为自己喜欢人物的事迹及排名而争论不休。

王易后世时候还是研究隋唐史的,隋末群雄争霸的事迹自然知道不少,几支大的义军如何集聚力量,如何征战,还有主要人物的事迹他也非常清楚。

当然现在王易所看到的书上是不可能有这些事迹记载的,但在平时间,却能从手下的人口中打探到,王作和王复父子都数次和王易说起过隋末争乱的事,这样除从历史记载上了解这些情况外,王易还从人家口上了解了许多他不知道的情况。

不过让王易惊讶的是,从王作和王复口中所讲述的,与他后世看书时候所了解的却有很大的出入,不过他想想也觉得这情况正常,书上所记载的历史,有可能是被动了手脚的,官方记载与民间所传的自然不同样,而且每个人嘴巴里讲出来的历史都是不一样的。

见王易神色在转眼一会间就变的如此平静,王作微微的有点惊异,稍稍停了会,盯着王易的脸看了一会,这才继续说道:“这些主要力量当中,居于江淮一带的义军,虽然说不能算是最强大的,但他们所占之地是最富庶的江南之地,再加上所施之政颇得民心,是一支不可让任何人轻视的力量!”

王作稍顿了一下,瞄了神色平静的王易一眼,继续讲述:“江淮义军以年轻善战的杜伏威为领,还有其视为兄弟的辅公祏同为领,这两人是多年的朋友,当初也是一道起事的,两人都是有谋略之人,且都心怀天下,但杜伏威各方面表现更出色,因此杜伏威的威望日隆,而辅公祏在军内的影响力逐步下降,两人因此而日渐生隙!虽然未闹到公开决裂的程度,但所有人都知道,两人是面和心不和了…”

“杜伏威作战勇敢,手下也有不少能征善战的将领,特别有两员武功与谋略都非常出众的大将,被其收为义子,一姓阚讳名棱,另一将姓王讳名雄诞,阚大将军年纪大一些,被军中众军士称作为‘大将军’,王大将军为‘小将军’,但这两人中无论是武功还主谋略还是以王大将军更为出众…”

说到这里,王作又稍停了下,神情复杂地看了看王易,王易心内已经有波澜起来了,但神色还是平静,没有将心思表露出来,示意王作继续讲述。

王作在再次惊异之中,继续讲这个故事,“王大将军常以出奇兵制胜,而且王大将军在作战中曾经数次救过杜伏威的命,更因为王大将军善抚恤将士约束部下,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因此王大将军在江淮军中威信更高,也颇得江淮一带百姓爱戴,在江淮一带及军中威望甚至都盖过了辅公祏,这让辅公祏日渐不满…”

王作说到这里,又停了下来,再次眼光复杂地看着王易,张张嘴,想特意对王易说点什么,但一下子不知道如何说!

“作叔,你继续说!”王易听到这里,听到王作在讲话中的语态,对自己的身世已经稍稍的有点数了,只是王作未讲完,暂时还不敢完全确认。王作刚刚所讲的这几个人物,他都是有点知道,只是没有过太多仔细的研究而已,这几人中关注的较多的还是杜伏威与辅公祏的事迹,这两个悲剧性的隋末唐初枭雄事情基本清楚,但王雄诞和阚棱这两个次要人物关注度就相对就少一些,只是没想到,他的身份竟然与其中一个人有着亲密的关系…

王作见王易脸上有所悟的样子,微皱的眉头有点舒展开来,继续说道:“为谋求更大的势力范围,各部义军间相互征伐,战事进行多年,一些小的义军逐渐被吞并或者消灭,北方李渊、窦建德、王世充三足鼎立,而南方大部地方依然被杜伏威和李子通部所占。这时李渊已经在长安自称皇帝,建立大唐,其中秦王李世民,也就是当今的皇帝,率军消灭了关西的割据势力薛举、李轨,开始谋求其他地方。李渊派出使者向杜伏威招降,杜伏威在王大将军和阚大将军等所劝之下,于武德二年九月宣布归唐,被李渊封为淮南安抚大使,后来被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楚王,武德三年被李渊委以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并改封吴王,赐姓李…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受封,江淮一带的事务仍由杜伏威和辅公祏主管,但江淮军的军务主要由王大将军和阚大将军所管,辅公祏因反对归唐而被杜伏威夺去兵权,只领仆射职…”

王易很专注地听着王作的讲述,在听王作讲述过程中,也不断在琢磨其话中表达的意思,他也从王作对诸人的称呼上查觉到了一些异样,王作在说到杜伏威、辅公祏,甚至李渊等人的名字时候,都是直呼其名,说话间也没多少恭敬的意思,但在说到王雄诞时候,却一直以“王大将军”尊称,这自然不会是王作随口之语,在如今这个最讲究礼节的时代,从对一个的人称呼上,就可以看出很多情况来,王雄诞和王作的关系定非一般!

“武德四年,因李子通不愿意归唐,奉唐皇李渊的旨意,杜伏威所领的江淮军与江南的李子通部在苏州一带决战,王大将军施以计谋,只率数千兵马,就击破灭李子通部,李子通部迅速溃败,自\焚营帐,逃至杭州一带,王大将军亲自带领手下几万将士,穷追至杭州,很快攻克杭州,并将李子通生擒,这一战使得王大将军的名望上升能极高点,得李渊重奖,被授以歙州总管、宜春郡公,这引起辅公祏的进一步忌恨,并数次在杜伏威前污蔑王大将军,说王大将军有二心,但杜伏威并没相信数次救他性命的大将军会叛他!”王作继续讲述,但在讲述时候脸上已经有愤色起来了!

“武德五年,除江淮一带外,李唐已经控制了天下大部地盘,唯一势大的就是表面上听服于李唐的江淮军,而此时攻灭刘黑闼和徐元朗部的秦王李世民所领的唐军陈兵河南一带,久未归长安,并时常与江淮军起磨擦…”王作脸上有点迷茫的神色露出来,也加快地讲话的语速,“江淮军内部此时意见纷杂,以辅公祏为首的一些将领强烈要求叛唐自立,公开与李唐决裂,但以王大将军和阚大将军为首的更多将领持相反意见,王大将军痛陈多年的战乱已经让富庶的江淮一带涂炭,应顺应大势,止戈息乱,不应再起兵事…”

“在王大将军劝告下,杜伏威审时度势,为免江淮百姓再遭兵患,果断地决定离开江淮之地,前往长安,想以其自身为质,博取李渊的信任,保全江淮军数十万将士的周全,避免江淮之地再遭战火的涂炭…”

王作的神色变得非常凝重,声音也有点高亢起来,“此次去长安,王大将军一再要求陪杜伏威一同前去,但杜伏威不放心江淮军交到其他人手上,让王大将军留守江淮,由阚大将军陪同他一道前去,王大将军为表忠诚,让其长公子也一道随杜伏威等人前行!杜伏威也知道辅公祏有二心,为了避免江淮军内部出乱事,临行前,将所有军务都委以王大将军,并一再叮嘱王大将军,不许让辅公祏插手军务,江淮一带的所有事务,江淮军二十余万人马,全交由王大将军统领…”

这一段历史王易清楚,历史上的记载,杜伏威正是在武德五年左右自请归朝,到长安去的,由阚棱陪同一道前去,临行前把江淮军交给其义子王雄诞所领。

但在杜伏威归朝后,江淮军内部却出大事了…

----------------

ps:收藏和推荐惨淡,兄弟姐妹们,大力顶一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