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形势莫测(1 / 1)

理宋 九言子 1063 字 10个月前

封建礼制便是如此,不论你是什么身份,也不管是什么场合,见到了先人牌位,那就要恭敬的去跪拜,磕头,问一声好,即便你是皇帝,那也不能例外。

赵昀尚且如此,百官自然更不用说,他们一个个的转身,齐齐对宋宁宗牌位跪拜叩首,态度虔诚无比,谁敢大意,众人道:“臣等拜见先帝。”

“哼。”

杨太后心中得意,随即越过赵昀,走到殿上,自有她带来的小黄门送来椅子。

杨太后坐了上去,而后目光环视众人,心中得意。

而与杨太后同来的崔成则不然,他见百官之中没有韩竢,心中“咯噔”一下,顿时有些慌张。

但崔成还是没有作声,事已至此,一切已经没有回头路,今日之后,要么封王拜相,权倾朝野。要么千刀万剐,身死族灭。

想到这里,崔成看向赵昀的眼神更加狠辣,只恨不得用目光将赵昀杀死才好。

赵昀感受到有人在注视自己,下意识的凭着本能看过去,见是崔成,赵昀心中恼怒,眼神中崩发杀机怒火。

崔成惊讶,不能承受赵昀的犀利目光,慌忙看向他处。

不去理会崔成,赵昀对杨太后抬手,道:“不知母后前来,可是有事?现在百官齐聚垂拱殿,商议大政方针,母后在此委实不妥,还请母后回返慈宁殿。”

杨太后嘴角弯起,露出轻蔑笑容,正要说话,她哥哥杨次山跪在地上,对杨太后恳求道:“太后,而今陛下亲掌朝政,梳理乾坤,百官信服,万民敬仰,太后实不该出现在此,还请太后还宫慈宁殿,维护礼法纲纪。”

杨谷,杨石,也是纷纷跪地,哭求杨太后离开垂拱殿。

杨太后气恼,怒道:“哀家乃是太后,难道在你们眼里,哀家是你们的囚犯不成?”

陈贵谊闻言,立即出班道:“太后,您的身份没有任何人会质疑,我大宋不论是谁,对太后您都尊敬无比。然这却不是太后可以在垂拱殿肆意妄为的理由,还请太后知晓,垂拱殿乃是王朝权力中枢,一举一动,皆事关王朝命运,绝不可失了礼制,乱了法统。”

吏部右侍郎曾从龙也立即出班呼应,道:“不错,太后早已撤帘还政,便再无置身朝堂的理由,若太后在此议政,你叫陛下如何自处?你又叫天下人如何看待?”

袁韶也紧跟着说道:“太后,陛下仁爱,世人皆知,我等臣子亦是对陛下之操守敬佩有加,若说陛下将你囚禁,我等臣工是万万不信的。”

三司使程珌也紧跟着说道:“是极是极,官家的人品,乃千年难得一见之圣古明君,太后无需有任何担心。”,,,

百官全部都站在赵昀这一边,为赵昀争辩是非,赵昀听的也是心下满意。

这些臣子虽然反对新法,但是在维护自己这个皇帝的权威方面,他们还是一点也不犹豫,也不愧自己真诚对待他们。

杨太后气急,但是却不知如何反驳,只得朝崔成使眼色,让他来说。

崔成会意,上前一步,朗声道:“我大宋在陛下亲政以前,本来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然而你们再看现在,各地揭竿而起,祸连天下,多少无辜百姓失了性命,民不聊生,敢问诸位使君,这是谁之过?”

赵昀冷眼看向崔成,而后缓缓走上大殿,端坐在龙椅上,沉声道:“崔成,朕还没有追究你呢,前番你涉及张春谋反一案,刑部本欲将你捉拿归案,不料你却投河逃脱,如今你在朝堂大放厥词,真当我朝律法如无物?”

说完,赵昀大声道:“来人,将其拿下,交有司治罪。”

赵昀话音落下,本来这时应该有两名殿前司禁卫进来,将崔成押下去,但是却不见有禁卫进来,好似全然没有听到赵昀的话。

等了许久,只见殿前司副指挥使冯榯一身盔甲,威风凛凛的进来。

冯榯没有向赵昀跪拜,反而是向杨太后跪拜,他朗声道:“启禀太后娘娘,马军司,步军司已入城,护卫皇宫,十万大军皆以太后娘娘号令是从。”

“啊!”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百官皆是满脸异色,震惊无比,他们交头结耳,议论纷纷,心中都是万分惊恐。

“怎么回事,难道太后要变天!”

一时间,百官人人心中都是浮现这样一句话。

赵昀脸色阴冷,目光如鹰般锐利,令人胆寒,但此时赵昀却又好似老鹰无翅,没有任何反应,为之奈何。

杨太后无比得意,看向赵昀更加傲慢自大,想起以前赵昀逼她撤帘还政,她讥讽道:“陛下,当年你逼迫哀家交出权力时,可料到会有今日?”

“哼。”

崔成也是冷笑一声,对赵昀道:“陛下,你以为你是天子,就可以为所欲为,却殊不知天子亦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你蒲一登基,便诛杀从龙功臣,而后你更是逼迫太后,命其交出权力,进而监视慈宁殿,堂堂天朝太后,竟然形同软禁,不得自由!”

崔成越说越激动,“若只是这些,还不至于惹得天怒人怨,偏偏陛下你还推行新法,使得天下人人自危,多少良善被你逼迫,最后是不得不反,而今好好河山,被你弄得满目疮痍,试问任由你继续折腾,我大宋江山还能长久吗?”

说罢,崔成转身对百官道:“诸位使君,陛下倒行逆施,无法无天,全无半分仁君之相,如今能够拯救我大宋江山的人只有太后,我等身为人臣,此刻当迎太后还朝,辅佐陛下,以期拨乱反正,还我大宋太平世界。”

说完,崔成当先朝杨太后跪拜,大声道:“臣恳请太后娘娘还朝,垂帘听政。”

冯榯见此,紧跟着跪地道:“臣恳请太后娘娘还朝,垂帘听政。”

许多官员见此,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等别人带头拿主意,自己也好随大流,躲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