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建奴南下(1 / 1)

皇太极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阿济格,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轻松感觉。

桌子上放着一个茶壶和几个茶杯,自顾自的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细呷一口,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对于苦寒的辽东来说,茶叶是必不可少之物。

辽东并不产茶,这些茶叶基本上都是晋商贩卖过来的。

阿济格很快就看完了军报上的那些内容,将军报又重新还给那个太监。

脸上的兴奋多了几分。

“如果, 如果这上面的内容是真的,说不定,入主中原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

阿济格的脸上多了几分狂热。

入主中原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几乎成了心中的执念。

那繁盛的江南水乡之地,以前只在书籍上领教过。

如果鲍承先在军报上所说的这些事化为现实,午夜梦回的那些美梦, 将会一一浮现。

“此事事关重大,征伐喀尔喀与之相比,倒是落了下乘!”

皇太极端着一个酒杯,脸上满是郑重。

喀尔喀部落,如何能与繁茂的大明相比?

再说了,之前就已经将喀尔喀打服了,这次虽然杀了皇太极的使者,可并没有直接竖起反旗。

一切都有回旋的余地,不用急于这一时片刻。

南边的美貌国度,这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非要做一个调换,在皇太极的心中,十个喀尔喀都比不上一个大明。

“主子的意思是?”

阿济格看着皇太极, 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

“此事事关重大,朕必须回去坐镇。至于教训喀尔喀,就交给你去吧。

朕会调走两黄旗、正白旗大部,镶白旗大部留给你。

你率领镶白旗大部, 在进入喀尔喀之后, 不要轻敌, 也不要随意行动。

到时候见机行事,如果他们明摆着谋反, 不用太过着急, 先拖着他们,等着朕忙完大明那边的事。就会过来,到时候好好的收拾一顿他们!”

皇太极有条不紊的下达了命令。

两黄旗就是正黄旗和镶黄旗,这是皇太极的立身之本,他本人就是两皇旗的旗主。

两黄旗也是八旗当中实力最强大的,相较于其他各旗,有着近乎压倒性的优势。

除了皇太极之外,实力最强大的便是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两的镶白旗和正白旗。

这两人和皇太极一直面和心不和,当年遗诏之事,诡谲云涌,时至今日,都不知道其中事实到底为何。

加上皇太极逼死多尔衮多铎兄弟俩的母亲阿巴亥,使得双方之间的裂痕更大。

崇祯十年,皇太极为了更好地控制两白旗,于是借口整顿旗务,将两白旗打乱后混编。

改镶白旗旗主多尔衮为正白旗旗主,正白旗旗主多铎则改任镶白旗旗主,阿济格担任镶白旗小旗主。

阿济格, 就是皇太极伸入两白旗的旗子。

这次攻打喀尔喀,皇太极抽掉了镶白旗近乎全部的兵力, 以及相当一部分正白旗的兵力。

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削弱多尔衮多铎兄弟俩手中的兵力。

至于他的两黄旗,虽然也跟着他一起过去,但大概率是打酱油。

“喳!”

阿济格再次行了一个打千礼,领下了皇太极的命令。

……

大军调转方向,朝着盛京城方向进发。

皇太极那肥胖的身体,压的**的战马有几分吃力。

前方就是盛京城,皇太极笑了。

太阳流转,月亮爬上了夜空。

书房当中,挤满了王公贵族。

鲍承先的军报早已经传遍众人,房间当中的气氛显得轻松。

可有人面色忧虑,觉得此事有诈。

“诸位,鲍承先送回来的军报你们都看了吧?诸位可有什么想法!”

坐在皇位上的皇太极环视一周,开口询问。

一张胖脸挤得就像是**一样,笑容从来都没有消失。

他的那个心腹狗腿子范文程率先站了出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和往常一样,习惯性的送上几个响亮的马屁。

皇太极自然心情愉悦,马屁谁不喜欢听啊?

说了将近一刻钟,这才说起正事。

“陛下,如果这次事情真的能行,那么我大清入主中原将不再是虚妄。

这个孙杰和大明朝廷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咱们必须要把他拿下!

一个鲍承先,恐怕显现不出我大清的诚意,不如,再次派遣位高者前去!”

范文程这话,倒是说到了皇太极的心坎上。

这正是他心中所想。

不然怎么说范文程是最忠实的狗腿子呢?光是这揣摩人心的本事,就不是他人所能比较的。

代善还是一如既往的鄙视范文程,冷笑道:“派一个位高权重的人过去?不如把你派过去吧。

你的本事大家有目共睹,过去之后肯定能把他拿下。”

说完话,又重新看向皇太极。

“此事非常蹊跷,陕西在大明腹地,我大清和陕西几乎没有什么联系。

距离太远,相隔何止千山万水,万一出事,一时半会会也传不回来。

军报上说的容易,可要如何做呢?成功倒也好,可失败了呢?白白浪费时间不说,反而会消磨咱们的精力!

再者,这个孙杰凭什么要相信我大清?从来没和咱们接触过,空口白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即便归顺咱们,咱们凭什么能控制?面和心不和呢?又或者,成事之后,又有他心?”

说到这里,他又狠狠的瞪了一眼范文程,冷声道:“汉人,首鼠两端的货,信不得!”

范文程缩了缩脖子,有些心虚。

代善老谋深算,并不看好这个办法。

他说的这些,皇太极之前就想到了。

不过,也仅仅只是犹豫了一小会儿。

他和代善不同,他是一个胆大的人,也是一个能抓住任何机会的人。

当年继承汗位,风云变化,时局诡谲,如果不是他果断出击,恐怕现在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不是他。

这个办法风险很大,但收益同样很大。

如果能够实行成功,将会让他们提前不知道多少年入主中原。

这个**摆在眼前,如何能让人善罢甘休呢?

这是以小博大,孙杰能投降,更好,不能,也没有什么损失。

空手套白狼,一本万利的事,总要事实,毕竟没有什么成本。

至于以后要造反,那先等到以后再说。

“说的不错,不过,如果一直畏手畏脚,我大清何以壮大至此?”

皇太极有些不悦。

文治武功,开国拓疆。

皇太极可不仅仅只想当辽东的皇帝,他还想当整个天下的皇帝。

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代善又如何能劝说的动呢?

没过多久,便商议出了对策。

派遣宁完我,从张家口,借晋商之路,前往陕西。

同时,收紧辽东兵马,探马尽出,扣关锦州。

夜色深沉,蝴蝶的翅膀开始扇动。

历史的流程早已经出现了偏差,谁也不知道往什么方向发展。

锦州,是山海关的门户。

这是山海关的桥头堡,是明军必守之地,也是建奴必争之地。

位于辽西走廊最北端,若是不拿下它,别想入京。

松锦大战之前,建奴想要从辽西走廊进攻北京无异于痴人说梦。

虽然建奴屡次破边墙叩关,入寇京畿,但想扩大战果,却不容易。

要是原本的历史上没有李自成之流,建奴想要入主中原,永远都只是一场梦。

天地大亮,辽东前锋总兵官,征辽前锋将军祖大寿站在城墙上。

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城外那时隐时现的建奴探马,让他忧心重重。

每每遇见这种事,就代表建奴又有大动作。

这次,城外又出现这么多的建奴探马,不用想也知道代表着什么。

片刻之后,他从城墙上走了下去。

没过多久,八百里加急朝着京城而去。

战马奔驰在京城外面的官道上,距离京城已经不远了。

下午时分,崇祯拿到了祖大寿传回来的八百里加急。

坐在御书房当中的他,看着手中的这份军报,脸色铁青。

从他登基开始,建奴就越来越不安分。

每过几年就会入寇,这次锦州城外出现大量的建奴探马,不用想也知道要出事。

八百里加急上面的详细内容不多,驻守在锦州城中的这些明军,哪里还有胆子出去搜集军情?

早就被建奴打怕了。

崇祯四年,祖大寿在大凌河之战当中惨败。

如果不是诈降建奴,恐怕早就战死沙场了。

从那时之后,他对建奴的态度陡然转变。

不敢说畏敌如鬼神,但也差不了多少。

崇祯一时间有些慌神无措,冷静下来之后,急忙让人把内阁首辅以及兵部尚书杨嗣昌找了过来。

当今内阁首辅叫做孔贞运,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庸庸书生。

没过多久,两人就站在了崇祯的面前。

当他们两个人看过崇祯递下来的八百里加急时,两人反应各不相同。

孔贞运脸色煞白,就像是没了血色一样。

这副模样,让崇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大为不满。

这个孔贞运本来就不是什么厉害,今年四月份刚刚当上内阁首辅,按照历史来看,再过几天就要被罢免。

“孔爱卿,你为何如此模样?难道你怕了建奴?朝廷每年花那么多的俸禄,难道只是为了养闲人?”

崇祯脸色阴沉,甚至已经顾不上皇帝的体面,出言呵斥。

孔贞运被吓得跪在地上,不停的叩头。

一个文弱书生罢了,让他说四书五经尚且还可以,商议这种国事?能有什么用?

“滚,赶紧给朕滚出去!”

崇祯一指窗外,大声呵斥。

不出意外,这几天他将会丢掉内阁首辅这个职位。

孔贞运如释重负,急匆匆的往外退去。

崇祯的目光重新来到了杨嗣昌身上,看到眼前这个深受信任的大臣,脸色好了不少。

“此事,你以为如何?!”崇祯开口询问。

杨嗣昌还有几分本事,稍作思考之后,便开始分析。

“去岁入冬以来,辽东大雪不断。白灾兴起,粮食受损,牲畜冻毙者不计其数。

辽东本就苦寒贫瘠之地,遭逢此大灾影响甚大。他们肯定会南下掠夺,疯抢粮食人口以及各类物资。

朝廷必须严防死守,让辽东守将死守宁远,锦州,山海之地。京师北边,同样也要严防死守。

宣镇,大同,蓟镇,都要严防死守,防止建奴绕道宁锦。”

杨嗣昌的声音在御书房当中响了起来。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崇祯二年那一次,皇太极就绕道喜峰口破关而入。

往后屡次入关,几乎都绕过了宁锦之地。

他接着说道:“山海关守将,以及宁锦守将不能调动。如今境内流贼逐渐平息,应征调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等部兵马北上,防备建奴入寇。”

崇祯有些担忧,说道:“如果将这些人全部调过来,那些流贼会不会趁机兴起?”

已经不是第一次有过这种事了,往年时有发生。

崇祯想把流贼一次性全部消灭干净,也想把建奴挡住。

他这种心态有问题,两线作战本就兵家大忌。

“陛下,事分两样,流贼现在逐渐已经平息,朝廷不必太过重视。

当务之急,是先防住建奴。”杨嗣昌劝道。

……

几天之后,崇祯的命令传到了陕西。

征调孙传庭领兵北上,征调驻扎在潼关附近的洪承畴北上。

倒是没有注意到孙杰,却把他给遗忘了。

这倒不是崇祯故意忘了他,而是压根没考虑他。

孙杰的兵马,本来是“反贼”,在崇祯的观念当中,应该和那些流贼差不多。

这些人的战斗力堪忧,面对面根本就不是官军的对手。

官军又不是建奴的对手,把这些人调过来,能有什么用?

这些人说不定还要军饷或者粮草,战斗力不行还要花钱,这生意怎么看怎么不行。

崇祯已经穷疯了,能少花钱就少花钱。

孙杰击败了孙传庭,可崇祯并不知道这事儿。

孙传庭也不会让这件事情传到崇祯的耳朵中。

再说了,杨嗣昌又怎么会允许孙杰过来?

秦王府之事过去没多久,孙杰又是知情人之一,他要是过来了,万一胡咧咧乱说,该怎么办?

且不说吞进去的那些银子会不会吐出来,能不能活命都两说。

搞死当朝一介亲王,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就算崇祯有这心,杨嗣昌也会“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