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章 擒二帅羌王服心定西凉姜维守边(1 / 1)

九十七章擒二帅羌王服心 定西凉姜维守边

雅丹得救后被众人簇拥到彻里吉身边,问道:“士卒伤亡如何?”

彻里吉苦着脸,摇头叹息道:“士卒伤亡数万,剩余的也散了个净!”

雅丹长叹一声,陷入沉默。

正当此时,庞德、冯习、张南引军调转方向杀来。

彻里吉大惊,拉起雅丹向北逃去。

羌中骁将俄何烧戈寻不到主帅,只得引着残部向陇右逃命。

彻里吉与俄何烧戈逃跑的方向虽然相背,然其意图都一样,就是逃回羌国!当日彻里吉率军绕过西郡抵达武威,其实取道陇右回羌国相比走西郡而言,路程缩短了不知几百里。然彻里吉慌乱之中,只想找一个安定的地方保命,故慌不择路,打算原路返回。

俄何烧戈一路收拢散卒,聚起三五万人,只是有兵刃者不多。虽说此番大败,然若能多带回点兄弟归国,想必定能得到国王赏识。这便是此时俄何烧戈的想法。

正当他引军行了十余里路时,却不料平地理响起一声火炮。

对于羌兵而言,这种声音简直如同恶魔的召唤!

俄何烧戈心中一惊,知晓自己中了埋伏。

果然,炮响过后漫山遍野旌旗摇动,锣鼓冲天。

原本内心惶恐的羌兵看到此情景,早就吓的丢了魂魄,无数人呆呆地立在原地,似在等死。

黄权在山上见自己成功唬住了羌兵,心中暗喜,喊道:“汉皇仁慈,不忍过多杀戮,尔等若跪地投降,当即免死!”

早有通羌语的士卒翻译给他们听。

羌兵听后,如获大释,纷纷跪地请降。

俄何烧戈面如土色,调头便逃。

蜀军眼尖的士卒发现后,立即架上弓箭向他射去。

只听到俄何烧戈一声惨叫,一直竹箭精准的穿过他的大腿。

数名汉军士卒冲过去将他按倒,不时便被绑成了粽子。

彻里吉、雅丹引着数万败卒一路向西郡逃去。

庞德等将率军从后不停的追杀,时有落伍者死于汉军刀下。

彻里吉等人惊恐万分,狠狠的抽着战马,欲甩掉身后的追兵。其实他们**战马已经非常卖力了!

彻里吉、雅丹在众多败卒的掩护下顺利与庞德拉开距离,正当他庆幸之时,突然传入耳中数声炮响。

无数羌兵骑士被响声震下马,那些依然立在马背上的骑士个个表情呆滞,头看向天空,似乎在祈祷着什么。

炮响之后,大地突然变得震动起来,彻里吉向前张望,见一英俊青年手持长枪、领着数千骑杀气浓浓的飞奔而来。

彻里吉大怒,喝到:“后有追兵,前有堵敌,何不死战以求生存!”言毕率先杀出。

众士卒听闻此言,皆抱着必死之心欲与前方数千骑兵决一死战。

不料彻里吉刚刚奔出数步,其左右各出现万余士卒,传来的杀喊声将刚刚凝聚起战意的羌兵吓得连连倒退。

彻里吉大声呼喊,欲振奋士气,然如今败局已定,士卒已然沮丧到极致。

姜维当先冲锋,向彻里吉奔来。彻里吉倒地是久经沙场的勇将,见敌将冲自己杀来,又因他年幼,遂不放在心上,心想倘若能将此汉将斩杀,或可振奋士气。

想到此,彻里吉一咬牙冲杀过去。当他跟姜维兵器交错的瞬间,彻里吉顿时醒悟。此人虽二十出头,然其勇力并不亚于庞德!只是如今已然交锋,在想全身而退已是不可能了。

彻里吉挥舞着大锤拼死奋战。

姜维灵巧的避开其巨力,时不时的用长枪抽他一下。

转眼间,彻里吉已然被抽了数下,虽说全身有铠甲防护,但每次姜维偏捡那铠甲护不到的地方下手,例如小腿、手腕。

彻里吉被抽的几乎失去理智,疯了似的向姜维要害处下手。

姜维似乎玩够了眼前的猎物,将枪一转,轻易的将彻里吉手中的大锤挑飞,借着收枪狠狠抽过去,枪柄在彻里吉背上弹出一道灰尘痕迹后,彻里吉已然落马。

早有士卒冲过去将他生擒。

姜维令士卒将彻里吉绑成粽子后,一甩马鞭向雅丹冲去。

雅丹本是文人,跟汉人的军师一样,平日出谋划策可以,冲锋陷阵就有点勉强了。此刻他发现能轻易生擒彻里吉的那将正冲自己杀来,当即令亲卫前去挡住他。

数百名护卫舍生忘死的冲去,不料姜维手舞长枪,冲进乱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

那数百名护卫没有一个是他的一合之敌。

姜维如秋风扫落叶之势冲散阻挡自己的羌兵后杀到雅丹身边,如同提起一婴儿般将他拉到马背,然后冲阵而去。

此时庞德率领大军追杀羌兵,双方乱战一场后,突然听到彻里吉大呼停战,羌兵听闻自家将领发令,遂纷纷停下战斗。

姜维压着彻里吉、雅丹缓缓走到阵前,雅丹垂头丧气,道:“众儿郎们不要在抵抗了,吾等非汉军对手!”众羌兵闻之,纷纷抛下手中兵刃向汉军请降。

庞德令人收缴了羌族衣甲器械,正欲率军返回,却不料陈登引着大军从后而来。

庞德匆匆迎上去,道:“元龙来迟矣!”

陈登笑道:“看来此战战果颇丰啊!”

庞德道:“伯约于乱军之中生擒彻里吉、雅丹,并劝其招降羌兵,故战斗方能结束。”

陈登满眼赞赏的看了姜维一眼后,走到彻里吉、雅丹身边,道:“如今武威已被吾取了,二位不妨随吾前往城中相叙。”

雅丹、彻里吉哪敢拒绝,乖乖被押着向武威行去。

路上众人问陈登是如何取了武威,陈登笑道:“吾故意令人散播出吾欲尽起大军与彻里吉大战之消息后引兵离开。武威城中的羌人闻之,待吾走后出兵烧了吾军大寨。然他们却不知吾走出三里后立即率军返回。当时羌兵正在营中放火,被吾尽数包围在营中。羌人突围了数次皆不成功,其部下死伤惨重,最终全军覆没。如此,吾便顺势取了武威。”

众人闻之,无不对其智谋称赞。

一个时辰后,众文武相继回到武威,黄权领着两万士卒及数万羌兵赶回大寨,早有蜀军校尉等候。

校尉见到黄权后,将他引进城中,期间向黄权诉说了陈登取武威之法。

此时陈登正在议事厅中安抚彻里吉、雅丹,黄权兴冲冲的走进大厅,正看到陈登与众人。

陈登笑道:“公衡可是迟归矣!”

黄权笑道:“因羌兵过多,故路上耽搁了些时间。”

陈登问道:“公衡俘获多少人众?”

黄权道:“四万余人!”

陈登大惊,向他细问了战况,黄权一一相告。

雅丹听闻俄何烧戈亦被生擒,心中先是一叹,而后又是一喜。

他原本指望着俄何烧戈逃回国中报信,然此时而言,这个想法有成泡影矣!不过俄何烧戈能够活着,这不也是一件美事么!

陈登令人将俄何烧戈请进厅中,亲自为他解缚,以好言安慰。

陈登回到前座,对雅丹、彻里吉道:“吾主乃帝室之胄,因国中奸逆横行,不得已起兵安定天下,本欲勤王兴汉,然曹丕弑君篡位,断我汉祚。吾主顺应天意,登基为帝!自平定凉州以来,本欲遣使与贵国通好,然因国务繁忙,耽搁至此!如今贵我交兵,平民死伤甚众,岂不惜哉!不若双方互通友好,免去这兵戈,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雅丹叹道:“吾等皆为臣子,此事当劳烦大人遣使与大王商议。”

陈登点点头,笑道:“如此,诸位且先于城中小住,吾料不日羌王自有定论。”

众人只得应诺。

雅丹看着陈登,面露难色,欲言又止。

陈登笑道:“雅丞相可是有话欲讲?”

雅丹道:“敢问大人是如何用兵击败吾等的?”

陈登笑道:“吾听闻贵军铁车安有四轮,车身沉重非常,故预算天气,得知昨日之雨,遂令士卒悉数回营,以示弱于汝!待雨过天晴,大地泥泞不堪,故令令明引五千军前去挑战,目的便于引出贵军铁车。而后令其诈败。后又令吾两员大将领兵前去接应领命,且在原地布下车阵。又遣军在西坡下松土灌水,使坡底更加泥泞,又遣善射之士埋伏在坡底密林中,只听炮响便杀出。”

雅丹闻之,长叹一声,然他此时却想到此战自己并非一无是处,毕竟自己统领铁车阵大破蜀军的车阵。想到此,雅丹脸上阴霾尽扫。

陈登似乎看出其所想,道:“吾早知晓普通车阵难以抵抗贵军之铁车阵。”

雅丹突然一惊,满是疑惑地看着陈登。

陈登解释道:“吾之所以布下此阵,无非欲坚汝追击之心!”

雅丹闻之,脸上阴霾复现,道:“在下败得心服口服!”

陈登大笑,随后令人统计战报,此战生擒羌兵十万,直接、间接斩杀羌兵近五万,逃跑者不足千人。兵器、粮草不尽其数,特别是那千辆铁车,令陈登激动了好久。

雅丹、彻里吉兵败之事传回羌中,羌王迷当大惊失色,问计众人。

众人皆脸色煞白,商议过后,有人建议羌王向西逃跑、有人建议他投降汉朝。

迷当思虑过后,遣出一使者往陈登军中探探口风。

使者抵达武威后,陈登以好言相劝,并放雅丹回国以示己方诚意。

雅丹回到羌国后,力劝羌王归服汉朝,羌王遂令雅丹前往长安请降。

刘瑞得知陈登大胜,令其暂时驻军武威威慑羌人,而后商议如何对待羌王。正当此时,忽闻羌人使者至,刘瑞令人将他引进殿中。

雅丹缓缓走进大殿,见到刘瑞端坐首位,立马俯身下拜,口称万岁。

刘瑞笑着令人将他扶起并赐予坐垫,道:“父皇早日巡视蜀中,尚未回来。故令吾以太子身份代为监国。”

雅丹自知认错人,故离席谢罪。

双方寒暄一番话,雅丹道:“吾主一时不明,遣军冒犯贵国。如今兵败,甚是悔恨,故令臣特来请降,愿永世为大汉国之属!”

刘瑞笑道:“吾本不欲与羌王为敌,奈何兵加之于百姓,不得不出兵!今羌王既诚心悔过,吾父皇自然可包容其过失!”

说到这,刘瑞脸色一变,厉声喝到:“然倘若羌人复入侵,则我大汉必血洗羌族,严惩不贷!”

雅丹闻之,脸色煞白,连称不敢。

数日后,陈登班师回国,刘瑞出城三十里相迎。随后羌王遣雅丹送来贡品,其中宝物、朱丹、镔铁、牛羊马匹数不胜数。

刘瑞嘉其诚意,代刘备下旨封其为羌王,赐予印绥以安其心。

后陈登递上功劳簿,刘瑞一一阅览了众人功勋,封庞德为池阳乡侯,食邑三千户、加封陈登为新平乡侯,食邑四千户,其余人等皆有封赏。

刘瑞看到姜维的功绩后,对其才能赞赏不已。

后召姜维单独入殿,问道:“伯约年齿几何?”

姜维闻之,先是一愣,而后道:“臣二十有一。”

刘瑞点点头,问道:“家中可有父母妻儿?”

姜维道:“家父早年为抵御羌人而殉国,臣乃遗腹子!家中仅有老母,并无妻儿。”

刘瑞道:“伯约智勇双全,日后定为吾国中支柱!然汝尚年轻,当需历练!如今武威诸郡刚刚平定,士民不稳,吾欲令伯约前往镇守,不知汝可愿去?”

姜维抱拳道:“臣必竭尽全力,定不负殿下厚恩!”

刘瑞大喜。翌日设朝,刘瑞宣布拜姜维为护羌中郎将,兼护张掖、西郡陇右、武威四郡安危。

姜维抱拳领命,当日便取了印绥前去赴任。

刘瑞知姜母生活贫困,故令人前往天水将其接至长安,派人专门照料其生活。姜维听闻此事,大为感动。

数日后,刘备三兄弟在蜀中游览归来。

刘瑞率众文武亲自出城相迎。

父子二人见面后好一番寒暄,刘瑞向刘备讲述了这些日子的大事,其中便有平羌之事。

刘备笑道:“朕在途中听闻此事,本欲尽快赶回,然后来听闻元龙、令明出征平羌,故心安矣!”

陈登、庞德二人闻之大为感动。

刚刚刘备之言,虽没有直接夸赞二人,然却对他二人的信任给与了肯定。

刘瑞又将自己封羌王、功臣侯爵之事一一相告。

刘备连连点头,称赞其所能。

其实此次羌人扰境,本不是一场偶然,其根源乃是司马懿欲试探蜀国战力,故令人前往羌地**羌王,令其骑兵骚扰凉州。然羌人作乱到归降,期间竟不足两月!司马懿闻之,不禁大惊,他知此时蜀军战力极强,难以撼动,故建议曹丕遣使往江东孙权处,与暗中与其联盟,共同对付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