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章 北伐曹魏一(1 / 1)

八十五章 北伐曹魏 (一)

待远处的身影走近,刘瑞不得不相信自己没有看错人。他三步并两步走过去,道:“清荷来此作甚!”

公主对刘瑞微微一笑,在怀中拿出圣旨,举过头顶,喊道:“陛下有旨!”

刘瑞一脸惊愕的看着清荷,一时间竟然忘记阻拦。待他醒过来时,清荷已然登上高坛。

刘备仔细看了看清荷手中的圣旨,发现果然是真的,故率先下跪喊道:“臣刘备接旨!”

清荷念到:“朕继位以来,天下分崩!自知德才不足,本欲禅位,然受拘于曹操,不得自任!朕闻皇叔德才兼备,可堪大任!故令清荷携玉玺出宫,让国于皇叔!期盼皇叔扫尽国贼,重兴汉室!勉之!勉之!”

听完圣旨,众人皆大惊,坛下的刘瑞亦是惊得不敢相信。

清荷读罢圣旨,在腰间解下一盒子,跪拜于地,双手奉上。

刘备不敢接,将清荷扶起,道:“公主,此圣旨...”

清荷道:“当日陛下送清荷出宫前,言曹氏时有篡汉之心,皇兄不忍将汉家神器让与国贼,故令人伪造一玺自用,将真玺交与清荷,言若日后大汉为曹所篡,便将此玺献于皇叔,登基为帝,重续汉祚,剿除国贼,兴复汉室!”言毕再次下跪,献上玉玺。

刘备不敢接,正欲推辞,百官亦是跪拜,刘备这才接过传国玉玺。

百官看后,无不大呼万岁。

拜舞礼毕,改元章武元年。立甘氏为皇后,糜氏、吴氏为贵妃,长子刘瑞为太子;封次子刘禅为颍王,三子刘永为鲁王,四子刘理为梁王;封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许靖为司徒,沮授为司空,陈群为御史大夫,杜琼为太常,董和为大司农,简雍为大鸿胪,向朗为太仆,蒋琬为少府,陈到为光禄勋,刘巴为宗正,邓芝为廷尉,陈震为将作大匠,陈登为侍中,秦宓为太子太傅。封庞统为大司马,田丰为太傅,徐庶为督军(位在丞相、太尉之下),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大将军领荆州牧,张飞为车骑将军令司隶校尉,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赵云为卫将军,黄忠为镇军大将将军。封太史慈为前将军,张颌为右将军,张辽为左将军,甘宁为后将军。封魏延为镇北将军,使镇汉中,封高览为镇南将军,使镇永昌,封文聘为镇东将军,使镇彭泽,封庞德为镇西将军,使镇犍为。其余文武尽皆封赏,众人按公爵封侯,于是文武皆乎万岁,两川军民无不欢悦。

登基大典结束后,刘瑞回到家中对清荷道:“清荷瞒得我好苦啊!”

清荷附在刘瑞怀中,道:“夫君生气了?”

刘瑞假装生气道:“你说呢?”

清荷拉着刘瑞的手,道:“皇兄以如此大事相托付,故未敢轻易告与他人!天下知此事者除却清荷,也只有皇兄。”说完故作委屈状,可怜兮兮的看着刘瑞。

刘瑞终于忍不住大笑,道:“算了,为夫就不怪罪你了!”

翌日设朝,众文武齐至朝堂,刘备道:“朕自起兵以来,常以兴复汉室为志向,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朕欲起倾国之兵伐之,诸君以为如何?”

法正道:“今两川兵甲足备、粮草丰厚,又曹丕篡位,中原人心浮动,正可出兵伐之!然大军非一日可集结,故陛下当耐心等候,明年再行出兵!”

刘备道:“朕讨贼之心,一刻亦难等候!”

孔明谏曰:“陛下初登大宝,当先安抚民众,依孝直所言明年出兵,则安抚之事以毕、军马集结完备!如此两全其美,望陛下察之!”众文武皆附议。

刘备道:“既众卿皆以如此,朕当从之!”

随后下旨集合兵马、押运粮草以备来年大战。又发使者前往江东,商议两家共同出兵。

使者抵达江东,将刘备之书信呈上,孙权暂令使者回馆驿,召集文武商议,张昭道:“今天下三分,曹、刘称帝,主公若不进位,则以臣子面对二帝,恐失江东民望!”

孙权道:“子布言重了!孤只欲为大汉臣子,未有别图!”

而后众人再谏,孙权不准。

随后以张昭为首的文武皆上表请孙权进位,孙权长叹一声,道出了心中顾虑:“诸位心意孤心领了!然如今江东薄弱,曹、刘强势,孤若贸然称帝,则刘备必以此事起兵攻伐,孤恐独木难支,故不进位!”

张昭道:“若主公联合曹丕,当如何?”

孙权摆摆手,道:“刘备、曹丕,孰与孤近?”

张昭道:“刘备!”

孙权道:“孤与刘备有联姻之宜尚且不能信任,何况曹丕乎?故为今之计,唯有联合刘备共伐曹丕!”

顾雍道:“今刘备遣使请兵,主公打算如何答复?”

孙权看着顾雍,笑道:“元叹之意如何?”

顾雍道:“主公可许之!待曹、刘熬兵之际再行出军,如此主公可收渔翁之利!”

孙权大喜,道:“孤之意亦是如此!”而后宣刘备使者进殿,言江东定然尽起兵马呼应陛下。

章武二年四月,刘备命诸葛亮镇守成都,管理国事、李严巡视永昌,防备南蛮、以庞统、法正、田丰、陈登为谋,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张辽、张颌、高览、庞德等为将,起川兵三十万,且令全军挂孝,高举‘讨伐汉贼’大旗。令刘瑞率领狼军十万随军出征,令关羽督荆州兵马十五万攻南阳、洛阳。

封陆逊为荆州刺史,坐镇南郡以防不测。

刘备起兵之消息传到洛阳,曹丕大惊,慌忙召集文武商议。

是时大将军夏侯惇刚刚病逝,曹仁受封为大司马,故出列抱拳道:“陛下勿忧,臣愿提兵出征,必斩刘备首级!”

曹丕壮之,遂赐予曹仁尚方宝剑,令其督率雍、凉兵马出征。遣贾诩、司马懿等人为谋,遣徐晃、曹洪、夏侯尚、夏侯霸等人为将共同辅佐曹仁。

又令曹真率军十万驰援南阳,遣满宠、乐进佐之。

数日后,刘备军四十万抵达汉中,并汉中守军五万共四十五万军在汉中誓师出征。

当日探马来报,言曹仁督率四十万大军镇长安、曹真督十万援宛城。刘备以曹军势大,问计众人。

庞统献计道:“陛下可令一上将将兵数万于箕谷以为疑兵分曹仁兵势,而却统帅大军走祁山取陇西。”

刘备方欲应答,魏延出列说道:“启禀陛下,臣有一计可速取长安!”

刘备问道:“文长有何妙计?”

魏延道:“陛下可率领大军走大路,攻秦州吸引曹仁主力,臣愿领精兵万人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到时陛下牵制曹仁主力,使其不能回援,臣可趁长安空虚之时破之!到时陛下领兵向东而来,臣向西而进,如此长安以西可一鼓而定!”

此言一出,刘备不禁眼前一亮,道:“此计甚妙!”

田丰阻止道:“不可!曹仁乃魏国名将,岂能不防备?若曹兵事先伏兵于谷中,于半路截杀,如此岂不危矣!”

刘瑞沉思一刻,道:“倘若能先安全渡过一批士卒把住前谷口,而后率领大军突袭长安,如此可乎?”

刘备问道:“倘若如此,朕方可为此计!”

刘瑞抱拳道:“儿臣愿领狼军留下助长文一臂之力!”

刘备准其言,令刘瑞率领十万狼军在箕谷以为疑兵,并遣田丰、陈登、张颌、高览相助。而后亲率大军走祁山攻打武都。

曹仁召集雍凉四十万大军抵达长安,向镇守长安的钟繇询问了战报。

钟繇道:“前日探马来报,言刘备兵分二路,一路军驻箕谷、一路兵出祁山,却不知哪里为其主力!”

曹仁皱眉头,问道:“箕谷驻军者为何人统领?”

钟繇道:“看其旗帜,似是狼军!”

曹仁皱起眉头,道:“狼军精悍,不可力敌!”

司马懿道:“大司马可遣一大将领兵数万驰援武都,只需挡住刘瑞大军,则箕谷之军不足为虑!”

曹仁看了一眼麾下诸将,问道:“何人愿统兵前往?”

郭淮抱拳出列道:“末将愿往!”

曹仁大喜,道:“吾与伯济精兵三万,切记,只宜坚守,无需出战!待吾破了刘备大军,则箕谷狼兵自退。到时伯济从后掩杀,必可得全胜!”

郭淮接过令牌,领命而去。

曹仁看了看地图,道:“陇西乃是阻挡刘备军之要塞,奈何吾军距此处太远,一时难以驰援,为之奈何?”

贾诩道:“大司马可遣使令金城守将遣军驰援陇西,令其务必坚持三日!”

曹仁采纳其计,随即发使前往金城,而后尽起大军驰援天水。

钟繇问道:“大司马亲率大军前往,不知留何人驻守长安?”

曹仁略一沉思,道:“驸马夏侯懋可守之!”

钟繇闻之,不由变色。

曹仁道:“长安城池牢固,子林足可任之!”

夏侯懋抱拳道:“叔父尽管放心!”

刘瑞率领十万狼军屯驻于箕谷,遣派哨骑四处游弋,探查敌情。

不时探马回报,言魏将郭淮率领三万大军抵达武都,山谷之中皆插满魏国军旗。且曹仁亲率大军四十万向西支援各郡,仅留夏侯懋镇守长安。

刘瑞闻之大笑,道:“曹仁此番必败!”

田丰问道:“殿下为何如此自信?”

刘瑞道:“夏侯懋乃夏侯惇之子,凭父荫而被招为驸马,实则乃是无用之辈!今曹仁令夏侯懋坐镇长安,岂不是拱手相让?吾驻兵箕谷,迟迟不肯进兵,乃是欲知何人镇守长安,而后再行用计,今番时机成熟,不日长安可得也!”

魏延道:“殿下打算如何通过子午谷?”

刘瑞对魏延耳语一番,魏延眼睛一亮,道:“殿下果然妙计!”

刘瑞道:“为保万一,吾遣野狼护卫相助,如何?”

魏延抱拳道:“多谢殿下!”

随后刘瑞拨三千野狼护卫与魏延,道:“万事小心!”魏延抱拳而去。

曹仁使者抵达金城,守将韩德接到帅令,发兵两万星夜前往陇西。

时陇西太守杨陵尽率城中兵马三万抵达祁山,并立起五个大寨防备蜀军。虽抢先占据地利,怎奈兵微将寡,难以抵挡。忽闻韩德引兵两万来援,杨陵大喜,亲自迎进寨中,道:“某已在山上建立起营寨,唯恐兵少难以阻挡蜀军,今将军到此,某无忧矣!”

刘备率领大军直达祁山,探知魏军已然在山上下寨,刘备令赵云为先锋,领兵两万先行。赵云点起兵马来到山下擂战。

杨陵与韩德正于大寨中商议军情,忽闻擂鼓之声,不时小校道:“大人,蜀军先锋赵云率军两万在山下擂战!”

韩德大笑,道:“来的好快!杨兄且在寨中安坐,看某出战斩赵云首级!”

杨陵道:“将军且慢,那赵云勇猛非常,当需小心啊!”

韩德不以为意,笑道:“太守放心,凭着俺这柄大斧,一千个来,一千个死!”言毕点起兵马两万出寨迎战。

不时,韩德率军杀出寨外,双方在寨前各自摆好阵势。

韩德打马来到阵前,骂道:“反国之贼,安敢犯吾境界!”

赵云大怒,挺枪纵马,骂道:“贼将敢与吾一战否!”

韩德方欲出战,其长子韩瑛道:“量此鼠辈,不劳父亲动手!”言毕打马出战,未及三合,韩瑛已然被刺于马下。

次子韩瑶见之,纵马挥刀来战。赵云不答话,挺枪直刺其胸口,韩瑶以大刀防御,赵云刺穿大刀,长枪穿过其胸,韩瑶坠马而死。

三子韩琼、四字韩琪大怒,各自挥舞兵器杀出。

赵云抖动枪头,独战二将。

不时只听到一声惨叫,韩琼左肩处中枪,韩琪觑见赵云破绽,不救韩琼,举刀砍向赵云。

赵云拨回枪头横扫过去,韩琪不备,为赵云划断喉咙,坠马而死。韩琼大惊,拨马便逃。

赵云冷笑一声,张弓搭箭,正中其头颅。

韩德在阵中看到四子皆死于赵云之手,不禁怒火中烧,挥舞着大斧杀来。

赵云策马迎上,韩德举斧劈向赵云头颅,赵云一个侧身躲过,正看到韩德心窝处暴漏,故挺枪刺去。

韩德大惊,却已是收手不及。眼睁睁的看着枪头刺进自己心脏,韩德吓得冷汗直流。只听到一声清脆的声音,韩德铠甲内的护心镜救了他一命,虽然未死,但强大的冲击力狠狠的打在了其胸口,韩德口吐鲜血,打马逃回。

他畏惧赵云神箭,故边逃边向后看。

其麾下士卒见主将逃跑,纷纷跟着向寨中涌去。赵云一声令下,两万蜀军瞬时杀出,直杀到魏寨门前才止住脚步。

韩德狼狈逃进大寨,杨陵闻知其兵败,赶忙出来抚慰。

韩德解开衣甲,护心镜已然被刺成数瓣。

杨陵清点了军士,折军近万。韩德叹道:“不料赵云竟勇猛如此,吾一时轻敌,致使四子尽丧于其手!”

杨陵道:“将军且先安心养伤,待大司马援兵到后,定然为将军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