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章 荆州牧托付心事 刘炎兴樊城收将
上回说到,刘瑞扫视了在场的所有人,要么高谈投降,要么低头饮酒,尽皆是庸俗之辈!然座末却有一少年独自哂笑,刘瑞向刘琦问他为何只是独自一人闷饮。
刘琦正在饮酒,却听到刘瑞的话,顺其手指看去,笑道:“贤弟有所不知!此人与吾也算是沾点亲故,然其孤傲自负,故而无人愿与其同饮。”
刘瑞笑道:“不知此狂士是谁?”
刘琦答曰:“此人常自比于管、乐,与其交近者称其为‘卧龙’,复姓诸葛,名亮!”
刘瑞闻言,手中的酒杯不自主的滑落,还好刘琦眼尖给他接住了,问道:“瑞弟怎么了?”
刘瑞缓过神来,说道:“无事,兄长且在此饮着,弟去会会那狂士!”说完拿着酒杯向诸葛亮走去。
待刘瑞向他走去时,心里暗思,史书言孔明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今日我当好好看看!待走到孔明身边,也不说话,径直坐到他一侧,顺手将其身边的酒勺拿起来给自己斟酒。诸葛亮看到身边的刘瑞后,笑问道:“不知阁下来此何意?”
刘瑞笑道:“闻的先生大名,故而欲来交谈一二!”
孔明笑道:“有何指教?”
刘瑞说道:“刚刚刘大人问计于众人,然在座者或言降,或漠不关心,唯有先生独自哂笑,似乎是在藐视众人,故而来此求教!”
孔明笑道:“不知阁下是何意见?”
刘瑞答曰:“今曹虽独霸中原,然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若两者开战,胜负未料!岂能一旦降之!”
诸葛亮闻言,该容相视,说道:“世上碌碌之辈闻曹名而丧胆,空负声名!阁下幼年,却见识深远,亮拜服!”
刘瑞笑道:“早闻卧龙先生之名,叹恨无缘相见,今日遇到,真三生有幸!”
孔明为刘瑞斟满酒后问道:“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刘瑞答曰:“在下刘瑞,皇叔之子!”
孔明闻言肃然起敬,说道:“亮于隆中之时便早闻阁下之名,后家师水镜先生亦曾提起。今日遇到阁下,真如伯牙得遇钟子期!”说完举杯与刘瑞共饮。
刘瑞笑道:“人生难遇一知己,若能与知己共创大事,岂不妙哉!”
孔明笑曰:“不知公子所谓的‘大事’是什么?”
刘瑞正色答曰:“扫除奸雄,复使九州一统!”
孔明拍手赞叹道:“远哉之志!然吾闻皇叔未有尺寸之地,不知公子如何立身?”
刘瑞笑道:“荆州富庶,岂不是立足之地?”
诸葛亮笑着点点头,说:“人言公子聪慧,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刘瑞说道:“先生谬赞了!人言卧龙凤雏乃当世大才,不知先生能否屈身随吾前往新野,吾父亦是久闻先生之名矣!”
孔明笑道:“承蒙相邀,岂能不去!”
正当二人谈的投机,刘琦却走来对刘瑞说道:“弟弟,吾父言有要事相商,请贤弟前去。”
刘瑞闻言,心里暗叹一声,对孔明说:“刘荆州召唤,不能不去!今日跟先生交谈甚欢,望先生勿忘,吾父子二人在新野恭候!”
诸葛亮笑道:“公子且去,亮定不负约!”
不时,刘瑞来到刘表府邸。刘表示意让刘琦出去,将刘备父子二人拉到内室,叹道:“今日唤贤弟、侄儿前来,乃是有心腹之语相谈!”
刘备问道:“兄长但有驱使,便可吩咐!”
刘表叹道:“近日吾身体愈感不适,自知大限将近,然心有顾虑,不得其解!”
刘备安慰道:“兄长勿要自疑,人食五谷,岂能不得病,只要静心修养,定能痊愈!至于兄长疑虑,备愿闻其详!”
刘表说道:“当年吾怀揣任令,独身来到荆州,至今荆襄九郡悉平!本当提兵救主,叹恨年迈不行,故百年后欲令子孙继吾之志,奈何蔡瑁权大,琦儿虽长,然庸弱难以行威,琮儿年幼,不堪大任,只恐一旦身去,基业尽皆落到蔡氏之手!吾观贤弟甚有大志,且声名远播,待吾死后,弟可自领荆州牧,善待吾儿,如此吾当无忧!”
刘瑞闻言,才想起刘表曾经想要禅让荆州给刘备,只是不知真伪,今日言此,只怕有诈,故而向周围扫视一圈,看看是否藏有刀斧手。
刘备闻其言,慌忙拜下道:“兄长言重了!弟岂敢有此心!”
刘表叹道:“贤弟勿要推让。”
刘备只是推辞。刘瑞扫视一圈后,并未发现有刀斧手,心里算是松了口气。刘表见刘备只是推辞,长叹一声,说:“弟果真忠义!然琦儿懦弱,只怕日后难以驾驭蔡瑁,不知以何法削其势?”
刘备闻言,陷入苦思当中。刘瑞抱拳说道:“伯父勿忧,侄儿倒有办法!”
刘表笑道:“瑞儿速速讲来!”
刘瑞说道:“荆州军马所忠者,乃是伯父!蔡瑁虽能调动,然大多要以伯父之名方可!今伯父可将荆州兵马分散,且令琦哥掌控,如此便可分蔡瑁之权!”
刘表叹道:“吾亦欲如此,奈何怕他起疑!”
刘瑞笑道:“伯父可委派忠义之辈,付之于军权,以驻守别郡之名调动兵马离开,且交与公子统领,如此蔡瑁难以违命矣!”
刘表闻言大喜,问道:“请瑞儿细言!”
刘瑞说道:“前翻孙氏遣军攻破江夏,至今江夏无人把守,伯父当委派一人领军前往驻防;南郡重要之地,听闻西川常有南下之心,不得不防,伯父亦可遣一忠义之将率军前去;樊城,乃是襄江分流之地,重要非常,亦需重军把守!若此三处军马皆忠于伯父,则日后蔡瑁虽有反意,也难以成功!”
刘表点点头,说道:“瑞儿果真聪慧过人!不瞒贤弟、瑞儿,吾虽为荆州之主,然疾病缠身,许久未曾亲自理事,故而至今荆襄之辈究竟还有几人忠于我父子,吾实不知矣!”
刘瑞沉思一刻后,说道:“前夕伯父遣兄长共抗曹军,侄儿在兄长帐中发现一将,此人忠肝义胆,有大将之才,可当重任!”
刘表问道:“是何人?”
刘瑞答曰:“乃是偏将文聘!”
刘表使劲回忆了一番,才说道:“吾想起来了,此人确实忠义!然三处紧要之所,今只有一人,那两处派遣何人?”
刘瑞思虑一番后,说道:“伯父可暂令文聘领兵前往江夏驻防,樊城地靠襄阳,当需公子亲自把守,至于南郡,侄儿确实不知了!”
刘表闻言笑道:“若贤侄能辅佐琦儿,吾,无忧矣!既如此,贤侄暂且随琦儿领兵前往樊城,且替吾细细筛选可用之士,到时令琦儿委任便可!”
刘瑞闻言,抱拳答曰:“伯父放心!”
刘表满意的点点头,对刘备说道:“贤弟可真是幸福!若愚兄生子如此,又何忧哉!”
刘备闻言,慌忙作揖道:“兄长言重了,琦儿善良贤能,稍加历练定可继重任!”后刘备父子辞了刘表,率领人众回到新野。
路上刘瑞对其父说道:“父亲,今日宴饮之时儿遇到卧龙先生了!”
刘备闻言大惊,问道:“此人现于何处?”
刘瑞摇摇头,说:“儿本欲带他一同回新野,奈何伯父相邀,只能辞了他!然临行前邀请他来新野,想必卧龙先生不日将来!”
刘备大喜,说道:“好,待卧龙先生来此,吾当善待之!对了,今日景升兄欲让位于我,究竟是何居心?”
刘瑞答道:“其知父亲忠义,故而欲以此言将父亲逼到绝境,使父亲说出辅佐琦兄之言语!”
刘备点点头,大叹一声后,说:“不想为父征战数载,却无尺寸之地!”
刘瑞笑道:“父亲勿忧,今日儿为其谋划,乃是为日后得荆州做准备!”
刘备大惊,问道:“吾儿细言!”
刘瑞说道:“此事重大,待回新野后再告与父亲!”
数个时辰后,父子二人回到新野,刘备将其子拉到密室。刘瑞说道:“今日刘伯父之所为,乃是知道其大限将至,欲为刘琦铺平道路!”
刘备问道:“景升兄虽有疾病缠身,然不至于....”
刘瑞摆摆手说道:“儿观其面色,形容枯槁,双眼无神,虽言语有声,行动自如,然气力少佳!若儿料不差,三四载必亡!”
刘备闻言大叹一声后问道:“瑞儿路上所言,是何意?”
刘瑞答曰:“前者儿与刘琦共防安众之时,便已知晓其懦弱无能!今观刘琦,不思替其父整治荆州,只顾沉于酒色,如今其虽壮年,然身体消瘦,元气损耗于女色之中!人若如此,安能长久?荆州久安,人才济济,刘表父子却不能用!士人闻父亲之名,竞相投奔,此乃是人心所向!若他日刘表病死,蔡瑁定然起二心!到时父亲当以辅佐刘琦为名起兵攻之,定然人心所向!且儿所选三处之军皆可听从号令!待消灭蔡瑁,占据荆州,暂时以刘琦为荆州之主!刘琦志小才疏,不能任之,定托父亲管理事务,如此父亲便可收取人心,荆州可有矣!”
刘备闻言,大喜,说道:“瑞儿之才,甚于龙、凤!”
刘瑞摇摇头,说道:“卧龙凤雏之才,胜儿数十倍!此非儿谦虚之言!”
刘备闻之,说道:“待他日遇到二人,定然将其留下!”
刘瑞在密室走出,前往花园看望甘氏。待走到花园,正看到甘氏与清荷、薇儿一同赏花相谈。刘瑞走去说道:“母亲好兴致!”
甘氏看到刘瑞,笑道:“吾儿速来!汝刚刚成婚,不好好陪陪清荷、薇儿,却整日出游,冷落了她二人!”
刘瑞笑着摇摇头,说道:“母亲教训的是,只是近日事多,不得不出去!”说完将清荷、薇儿揽在怀里,说道:“让夫人们挂念了。”她二人很温顺的伏在刘瑞怀里。
甘氏点点头,笑道:“瑞儿何时能让吾抱上孙儿啊!”
刘瑞闻言,说道:“母亲也忒心急了!”
甘氏方欲说话,却突然感觉不适,做呕吐装。刘瑞大惊,连忙过去扶住,将华佗找来为其把脉。刘备听闻甘氏身体欠佳,亦跑来询问。
待华佗为甘氏把完脉后,却一脸笑意的看着刘备父子。刘备忙拉着华佗之手问道:“元化先生,吾妻如何了?”
华佗笑道:“恭喜主公,夫人有喜了!”
刘备闻言,连忙走到甘氏身边,揽住她说道:“夫人当好好养身子,吾期盼着夫人能再生一个如瑞儿这般优秀的子嗣!”
刘瑞笑道:“儿恭喜母亲!”
甘氏看着他父子俩,说道:“瑞儿也要加把劲儿了!”刘瑞闻言只是傻笑。
正当众人沉浸在欢乐之中时,一仆人走来对刘备说:“主公,公子刘琦来见!”
刘瑞听到后,大叹一声说:“看来此番又要出行了!”
不时刘备父子来到前厅,刘琦看到他二人后连忙走上去打招呼。三人寒暄一番后,刘琦说道:“叔父,前日家父令我率军驻守樊城,并请瑞弟来助。嘱咐说凡事皆听弟弟的。故此番来新野,乃是邀请瑞弟随侄儿一同前往樊城。”
刘瑞笑道:“琦兄太过客气了,遣一仆人来即可,何必亲自到此!”
刘琦笑道:“此乃请贤之礼!”
刘瑞笑道:“兄长暂且稍候,容弟前去准备一番。”不时刘瑞来到后院,对清荷、薇儿说道:“吾暂且前往樊城,数日便归!”
薇儿听后,嘟着小嘴说道:“刚刚回来又要出行!”
刘瑞笑着抚摸着她二人的头发,说:“让夫人受委屈了,待吾回来,定会好好陪陪你二人。”
刘瑞令管亥、孙观率领五百野狼护卫随刘琦一同前往樊城。路上刘琦问道:“弟弟可知此次吾父调动兵马之事?”
刘瑞看了一眼周围说:“此间人杂,待到了樊城弟将事的原委相告!”刘琦听后,憨憨的看了眼周围后点了点头。
樊城太守府。刘琦问道:“此次吾父为何派我来樊城驻守?”
刘瑞屏退了众人后说道:“兄长可知荆州早已陷入危难之中?”刘琦摇摇头。
刘瑞继续说道:“如今伯父年迈,蔡氏掌权!蔡瑁身为荆州兵马大都督之职,掌控了荆州大部分兵马!伯父恐百年后兄长驾驭不了蔡瑁,故而此次分兵驻防各地,乃是欲分蔡瑁之兵!”
刘琦点点头说:“吾临行前父亲曾言,瑞弟聪慧过人,凡事皆听弟弟的,不知贤弟欲做何安排?”
刘瑞答曰:“首先当在荆州官吏中择忠义之辈,付之于兵权,使其忠于伯父与兄长!而后委任其太守之职,驻防要地!吾闻数日前文聘领兵前往江夏驻防,不知其手中有多少人马?”
刘琦答曰:“仅三千人!”
刘瑞瑶瑶头,说:“兄长以伯父之名下令,再拨一万七千军给文聘!”
刘琦说道:“只恐蔡瑁不给!”
刘瑞笑道:“蔡瑁虽有野心,然此时伯父尚在,他岂敢不给!”
刘琦点点头,说:“如此吾遣使调拨兵马。”
刘瑞继续说道:“请兄长将荆州官吏之花名册给我,弟当从中择忠义之士辅佐兄长!”
刘琦闻言,令仆人将花名册拿来,刘瑞翻开后仔仔细细的找寻,半个时辰后,对刘琦说道:“弟已选好,兄长可令偏将军王威领部下来此,与公子共同驻守樊城!封刘磐为南郡太守,封潘濬为护军,辅佐刘磐。另招李严、向朗、霍峻来樊城,辅佐公子处理樊城事务。”
刘琦闻言,一一记下后下达了调令。刘琦看着眼前的调令,却表现的非常犹豫。刘瑞问起原因,刘琦说道:“其他地方的调令皆好办,只有这南郡的,恐怕不妥。”
刘瑞问道:“兄长请明言。”
刘琦答道:“南郡太守蔡和,乃是蔡瑁之弟!若无缘无故将其调离,恐其不服啊!”
刘瑞笑道:“兄长勿忧,吾知襄阳一直未有太守,兄长可令其为襄阳太守。”
刘琦点点头,说:“既如此,吾便将调令一一发出。”
刘瑞点点头,又胡乱翻起花名册。当他翻到最后一页时,看到只有一个名字。本想忽略过去,然而总觉得那名字熟悉,故而又回头细看了一眼,不禁大吃一惊!
刘琦看到刘瑞表情异样后,问道:“贤弟怎么了?”
刘瑞指了指看到的名字说:“此人为何仅仅是都尉?”
刘琦看了一眼名字后,笑道:“弟弟何故大惊小怪!如此之辈,我荆州多矣!”
刘瑞闻言,叹了口气后说道:“兄长速速将他唤至樊城来!”
刘琦闻言,一挥手写下调令,让人送到攸县去了。当日下午,王威便率领着部卒来到樊城。刘琦、刘瑞亲自前往校场检阅。其实这种事刘琦是不太乐意做的,因为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府中的美酒佳人,故而此时显得非常疲倦。待刘琦与王威见面后,索性将剩下的事尽皆交与刘瑞,而他却独自跑回了府邸享乐去了。刘瑞看了一眼刘琦远去的背影,暗自摇了摇头。王威看到大公子如此慵懒,亦暗自叹了口气。
刘瑞转过身对王威笑道:“久闻将军之名,今日有幸得见!”
王威亦笑道:“不知大公子唤末将来此有何事?”
刘瑞说道:“樊城位置险要,故而招将军率军来此防备!”
王威闻言,说道:“既如此,末将听令便是!”
刘瑞点点头看向他身后的士卒,扫视一圈后突然发现一个熟悉但却又陌生的面孔,总觉得在哪里见过,故而问道:“敢问将军,那小校是何人?”说完指了指。
王威转身看去,答曰:“乃是军中一什长,名唤魏延。”
刘瑞闻言大惊,怪不得看着熟悉!魏延面如重枣,跟关羽相似!此时他厚下脸皮对王威说道:“此人长相与吾幼时的一玩伴相似,观其面故而想起故人。不知将军能将其否送与在下?”
王威笑道:“一什长而已,既然公子看上了,就送给刘公子吧!”刘瑞闻言大喜。
不时王威令一亲卫告诉了魏延。魏延听到后,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喏。待王威走后,刘瑞走到魏延身边,仔细端详了他一会儿,只见他长得虎背熊腰。魏延看到刘瑞如此看自己,故而抱拳问道:“不知公子有何吩咐?”
刘瑞闻言,楞过神来说道:“乃是欲请阁下一叙。”
魏延说道:“小人岂敢与公子同坐相谈!”
刘瑞笑道:“壮士言重了,请!”说完将他请到刘瑞暂时居住的府邸。
魏延跟着刘瑞来到府邸后,刘瑞让他坐下,说道:“阁下可是义阳人”
魏延闻言先是一惊,而后答曰:“正是!不知公子如何得知?”
刘瑞心里暗笑,总不能告诉你我是在《三国志》中看到的吧!故而说道:“乃是听他人所言!”
魏延一愣,说道:“小人若有得罪之处,请公子明言!”
刘瑞笑道:“文长误会了!吾之所以将汝留下,乃是看出汝有大将之才!”
魏延闻之,内心突然一阵激动,抱拳说道:“公子言重了,小人不过一什长!”
刘瑞摆摆手说道:“当年韩信也不过是登徒浪子!然其得遇明主,故而显名于世!以文长之勇武,稍加历练,若遇明主,亦不失为一方大将!”
魏延听后,离座激动的向刘瑞跪拜道:“延不才,愿以死力效忠大人!”
刘瑞连忙过去将他扶起来,说道:“吾乃是皇叔之子刘瑞。吾父在新野广招人才,今日文长便可持吾荐书前往新野去见吾父!”
魏延听后,抱拳说道:“延早闻皇叔与公子英明,叹恨无机会相投,今日有幸遇到公子,真乃在下之幸!”
刘瑞写好荐书递给魏延说道:“文长言重了!得遇阁下,乃是吾父子之幸!”魏延听到后,心里暗自发誓,定不负刘瑞的知遇之恩!
三日后,刘瑞所调拨的人大多就任。南郡的蔡和收到调令后原本不想走,但是看到刘磐虎背熊腰,彪悍非常。再加上他是刘表的侄子,故而只能乖乖去襄阳。刘磐本来在攸县驻守防备孙权,但是自从孙刘两家联盟后,攸县渐渐的失去了它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很清闲。忽然接到调令让自己去做南郡太守,刘磐不禁高兴的仰天大喊,自己终于能够尽展所能了!
南郡太守府,刘磐亲自将一名将领打扮的人送出了城,说道:“我与足下共同守卫攸县数载,本以为难以得到重用。不久却突然被封为南郡太守,以将军之勇猛,既然也被调去樊城,想必也将受到重用!”
那将领点点头,说道:“但愿如此!末将与大人就此分别,但愿他日能再见!”说完骑上马离开。
樊城太守府,刘琦看到一拨一拨来向自己请命的人,顿时感到一阵头疼。众人看到刘琦懒散的表情,都暗自摇头。不时刘瑞匆匆赶来,刘琦看到后兴奋的对众人说:“你们若有什么事,尽管向他请示即可,是吾弟将众人请到此处的!”
众人闻言,皆向刘瑞行礼,不时一人问道:“不知公子调我等前来有何事?”
刘瑞看了看众人,说道:“吾受刘大人重托,于荆襄官吏之中择忠义、有才之士辅佐公子,故而将诸位请来。”
三人听到后,心里猛地一惊,皆抱拳说道:“愿听调任。”
刘瑞点点头说道:“封李严为参军、向朗为主簿、霍峻为治中,汝三人当尽心辅佐公子!”三人闻言,皆抱拳应诺。
刘瑞看了眼众人,心想,就剩一个没来了!不时一仆人来报,言门外有一都尉手持调令求见。刘瑞闻言大喜,说道:“速速请进来!”
刘琦看到刘瑞如此激动,问道:“贤弟可曾将一都尉调来?”
刘瑞笑道:“兄长忘记了?花名册最后一人!”
刘琦想了一会儿,说道:“吾想起来了,我荆州都尉无数,弟弟如何就看上他了?”
刘瑞说道:“待见了那人,兄长自知!”不时仆人将那都尉引来。
刘琦在座上看到那人面相后,对刘瑞笑道:“贤弟欺我荆州无人可用?为何将此类人请到樊城!”
刘瑞闻言看向来者,不禁暗叹:“果然不失为一虎将!”
欲知那都尉究竟是何人,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