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李风崖到京(1 / 1)

镇国太子 疯狂星期四 1072 字 10个月前

月兰恭敬道:“殿下,有一部分是因为今日瀚海先生李风崖到了京城,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庆祝帝国军队大胜。”

赵寒闻言朗笑道:“这么好的消息,是应该好好热闹热闹。”

很快,赵寒就已经到了京城外的长亭处,此处距离京城有十里范围。

赵寒身为帝国皇太子,值得他如此大费周章以礼相待的人,放眼天下也没有几个了,李风崖算一个。

赵寒到了长亭处下了马车,那些前来迎接的官员也只能在距离此处百米远的位置上站着,他们的官阶再高,还是比不上赵寒和李风崖。

赵寒带着月兰与冷公公站在长亭中负手而立,没过一会儿,他的视线中就出现了一辆马车,紧随其后的是十多辆没有车棚,但上面摆满了书箱子的马车。

赵寒见到这情景目光一凝,带着这么多需要小心运送的书,他明白为什么顶多一两天的路,李风崖却走的这么慢了。

马车的速度很快,没过一会儿,李风崖的马车距离赵寒也不过就五十米远了。

此时李风崖所乘坐的马车突然停了下来,随后赵寒就见到李风崖下了马车,快步向赵寒走了过来。

赵寒做戏自然也要做全套,他也露出一副情不自禁的模样,向李风崖走了过去。

二人在路中见相遇,李风崖竟然还是个老演员,此时他老泪纵横,声音哽咽道:“老夫何德何能,竟能得太子殿下前来迎接,老夫受之有愧!”

赵寒不得不在心中感叹一声,这老东西演技还挺好,他也露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馋扶起李风崖连忙道:“先生不必自谦,你乃是当世文圣,不知有多少文人士子是你的学生,本宫能请瀚海先生入朝为官,可真是本宫三生有幸,亦是帝国之福。”

赵寒将李风崖捧的这么高,李风崖也十分受用。

赵寒与李风崖同行,很快就到了在此等候的文武百官面前。

他双手负在身后,对着朝中大臣们面容严肃,宣布道:“诸位,想必你们都认识瀚海先生,如今李先生入朝为官,本宫奉旨监国,便在此替父皇宣布圣旨。”

圣旨,哪怕是赵寒代为起草下达的,那也算是皇帝的旨意。

李风崖地位再高,也高不过当今皇上,他立刻跪伏在地,恭敬道:“李风崖,听旨。”

不只是李风崖,就连其他的文武百官也纷纷跪下,圣旨面前,除了赵寒以外,其他人都要跪,不跪就是大不敬,赵寒就可以杀了他。

赵寒环视周围,神色威严开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瀚海先生李风崖,博通古今,潜心向学,其尽一生教化万民,不辞辛劳,乃当世大贤。”

“今瀚海先生一心为民,愿入朝为官为帝国谋福祉,为百姓谋福祉,此乃帝国之幸,着吏部商议,特加封为正一品内阁大学士,入内阁。”

听到这,不少大臣都脸色微变,说不出心里究竟是嫉妒还是羡慕。

赵寒在刚穿过来时,就研究过大江帝国的官阶制度。

大江帝国的官职,和前世的唐制有些相像,却又有所不同。

但总的来说都是从正一品到从九品,一共有十八个阶级,其中最大的不用多说,自然是正一品。

不知道多少文人费尽心机的参加科举,入朝为官,为的就是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正一品的官员,入内阁。

但他们这些人就算进了朝廷,想要熬到那个位置,起码都要熬个几十年,就算是如今身为首府的叶槐,那也是熬了十多年才熬上那个位置的。

即便如此,叶槐只用了十多年就成为首辅,已经是其他人无法复制的奇迹了。

叶槐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的,再加上他本身就有野心有能力,否则换另外一个人都无法复制他的成功。

可今天就有人把叶槐的奇迹打破了,李风崖刚一入朝,就从没有官阶的白衣,瞬间成为了正一品大员,让不少大臣都羡慕嫉妒极了,他们这些人到死,都不知道能不能坐上正一品的位置。

但李风崖的成功也不可能复制,毕竟能有这种地位的人,也就只有他一个。

李风崖恭敬行礼,沉声道:“老臣遵旨,叩谢陛下,叩谢太子殿下!”

李风崖自称的改变,标志着他真正的入了仕途,赵寒嘴角露出笑容,亲自上前将李风崖扶起。

他现在看李风崖这张脸越看越亲切,因为李风崖已经成了内阁中的一份子,成了赵寒在内阁中与叶槐相抗衡的关键。

如此一来,就算是叶槐想要再做些什么,也不免有些束手束脚。

赵寒拉着李风崖上了太子车撵,为了让李风崖放心,他没有先带李风崖回东宫,而是带着他向城郊走去。

在车撵上,赵寒笑道:“先生放心,这京城虽然没有瀚海居那样别致的风景,但本宫也为你寻了一处不错的宅子,那里风景宜人,且周围也没有太多吵闹的店家,保证能让你安静的钻研学问。”

赵寒微微一顿,在勾起李李风崖的好奇心后,才继续道:“而且那处宅子距离学宫比较近。”

李风崖闻言果然大喜,他连忙追问道:“殿下,学宫已经正在修建了吗?”

赵寒颔首道:“这是自然,本宫身为皇太子自然要说话算数,学宫正在修建中,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开始招生,届时就请李先生多多费心了。”

李风崖听的心花怒放,他连忙笑道:“请殿下放心,老臣一定会尽心尽力。”

赵寒还想和李风崖再多说两句,此时在车撵外,他们就已经听到了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

“瀚海先生!”

“先生!在下已经拜读您的文章许久了,有几处疑惑,不知先生可否为在下解惑?”

“先生!”

……

车辇附近那些文人才子的欢呼声一道比一道高,除此以外还有不少闻名而来,想着瞻仰当世文圣的百姓也夹杂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