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震动(二)(1 / 1)

靖康志 逍遥五楼 1517 字 8个月前

第六章震动(二)

五月十三日秦桧离开西平府,东返汴梁城!

和议成,大宋赚尽了便宜,官家御笔手扎也着实表扬了几句,秦桧的心情非常好,联想到靖康元年为副使,与金人谈判的情景,便愈发地得意了!

四军司之地,五万匹马,五万石盐,一百万两白银,再加上通商税赋定为一成,大宋自立国以来,从来都是赔人家东西,原来,拿别人东西的感觉更好呢!这份和议,签字的人是他秦桧,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他的名字必将与这份和约,成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人生百年,何其短暂,能青史留名,死亦何撼?

走到延安府,很是听了些风言风语,京城传来的各种文书,也在揭示一个事实:此为多事之秋,京城实在是个是非之地啊!

李纲重病,张叔夜去世,七名宰执少了两人,而且是东西二府的长官,能不引起震动吗?谁都盼着那个位子,坐上去的却只有一人,那么,到底会是谁?心中的事情想不明白,身子就懒;身子一懒,连带着小病就出来了。于是,他更有充足的理由,把行程拖长了!

每天走二十里或三十里,能歇就歇,能腾就腾,比老牛快不了多少!随行人员,大多在京城有家室的,急着回家看儿子,那是真急。他们的急,秦桧看在眼里,可他却不急!

这天晚上,看完文书,应该到了睡觉的时间,了无睡意,抓了原来的书办,现在的员外郎东方英,扯扯闲话!

“回京之后,你有什么打算?是想留在京城,还是想外任?”秦桧靠在床榻上,闻道。

东方英不过二十六岁,已经是正七品员外郎,从来没想过升迁得这样快。眼前的秦相公,就是他的恩人,如果能有机会报恩就好了。

“恩相容禀,下官哪都不想去,就想跟在恩相身边,别的做不了,端个茶倒个水,总还行的!”东方英道。

秦桧道:“你还年轻,前途不可限量,能外任为官,造福一方黎民,再回到京城也不晚啊!”

听到这话,东方英竟落下泪来:“恩相,为何要赶我走呢?”

秦桧也有些感动,把玩着手里的一对儿玉球,笑道:“不是赶你走,是为了好啊!你若是有别的想法,尽管说出来,对错都算不了什么!”

东方英一边抹泪,一边道:“下官知道,您是为了我好!可是,相公不为自己着想,下官也要为相公着想呢!”

秦桧甚是惊奇,问道:“这是如何说起啊?”

“相公想一想:中书门下四名相公,只有恩相素无党羽,势力也最单薄呢!您不急着回京,难道不是在为京城的局势担心?您为国担心,下官也为您担心呢!下官愿意留在恩相身边,不愿出京做官!”东方英说到最后,失声大哭起来!

秦桧待下属,从来都是以利益为先,有利则聚,无利则散,今天听了这一席话,心中非常感动,下了床榻,走上前来,轻抚着东方英的脊背,道:“唉,难得你有这份心田,我知道了。不要再哭,我还有话问你!”

此人见识不凡,是个可造之才呀!

“依你之见,本官应该如何动作?”若是在往日,他向一名七品员外郎问计,自己都会笑死,今天却觉得再正常不过了。他没有把东方英当成寻常的小官,而是看作自己的子侄呢!

东方英道:“当今官家,识人之名,圣人亦不能过也!看那几位军团都指挥使,吴阶跋扈,曲端嚣张,岳飞沉鸷,王禀忠勇,刘琦儒雅,仲无伤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无论什么样的人,无论多高的官职,见到官家,还不是老实得像个孩子?这些最难驯服的武将都服服帖帖,文官更是如此呢!在这样的圣主之前做事,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够了!恩相,意下如何?”

秦桧闻言,豁然开朗,起身一拜,东方英不敢受礼,也不敢去扶,只能回拜!

秦桧露出难真诚的一面,诚恳地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坐,坐下!”

望着忐忑不安的东方英,拉起他的手,小伙子慌的不行,手竟在颤抖呢!

“你的年纪,与我的子侄辈相当,今后我也不拿你当什么同僚,就把你当成子侄;你也不要一口一个恩相,就把我当成你的长辈,一个亲近的长辈,可好吗?”

东方英感动得不行,哭道:“相公,东方英怎么担当得起啊!”

待情绪平静下来,又拉了一段家常,秦桧越发觉得东方英是块可造之才,心中欣喜不已!

最后,秦桧吩咐道:“你去传我的命令,明日卯时整吃早饭,卯时三刻出发!本官要飞马回京!”

“是!”东方英神情气爽,大声答应着,退了出去!

张叔夜去了,已经去了七天,想尽了一切办法,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上天非要如此,即使身为皇帝,也只能徒呼奈何!

张叔夜的丧礼,逾制之处颇多,有些御史已经开始上本了,赵桓根本不作理会:这样做,一方面是让自己安心,也是要表彰王者的丰功伟绩!

就是功绩不论,单论情分,朝中大臣没有一个比得上的,就当是对王者的追思好了!

心里的委屈、悲伤,无人可以倾诉,皇帝真的是孤家寡人呢!

也许,应该出去走走了,再待在宫里,会闷处出病来的!

正要吩咐裴谊去准备,开封府尹聂山在外求见!

人进来了,没有让他坐下,自然也就无须上茶了!

赵桓有气无力道:“案子有眉目了吗?”

聂山道:“回陛下的话,臣无能,还没有眉目!”

赵桓盯着他不说话,心道:那你来作甚!

聂山小心地说道:“陛下可知,女真征高丽,立下头功的是何人?”

朕又怎会知道!

“是承信郎,提点西京情报事务的第五风呢!”

“哦?”赵桓眉毛一挑,“难道就是那个给韩世忠送情报的第五风?”

“正是他啊!”

一听这事,赵桓来了精神,喜道:“你来说说,他都立了什么功劳?”

“在辽阳府,第五风生擒高丽二王子、翼阳公王皓,然后**,一举拿下了高丽西京平壤!”聂山身子活泛起来,脸上尽是笑容!

“嗯,真是大功啊!”赵桓起身道,“这不是要做大官了吗?”

“他现在已经是万夫长,回到黄龙府,恐怕还有封赏呢!”

赵桓喜道:“抓牢他,一定要把他牢牢地握在手中!为韩世忠送去情报,功劳不小,就封第五风为宣节校尉,提点上京情报事物。你看如何?”

“皇恩浩荡,臣代第五风谢陛下天恩!”聂山接着说道,“最近京官串连得厉害,陛下应该有所留意呢!”

赵桓也不接话,等着他说下去!

“李纲相公虽然病了,每天去拜望的人可是不少。据说,相公不能见客,都是两位衙内在招呼!”说这些话,聂山可是加了小心,陛下的心思摸不透,可不要弄巧成拙才好啊!

“是吗?”

“张邦昌相公白天处理政务,晚上接待官员直到亥时,每日都是如此!”官家似乎想知道这些情况呢!

“哦?”

“赵鼎、何栗两位执政,也是客人不断,比平常的时候,多了一杯都不止啊!”

这些情况,赵桓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本来想知道,却又不能让聂山晓得自己的心思,只能装出不冷不热的样子!作为皇帝,无论如何不能让属下把心思猜透。聂山绝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可是有些事情,就得需要这样的人去做,用正人君子反倒要坏事!所以,既要用他,也要防范着!这个尺度拿捏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说完这些事情,聂山告退,赵桓淡淡地说道:“朕要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你也要给朕一个交代!破不了案子,你就致仕回家吧!”

“是,臣明白!”聂山一身冷汗,退了出去!

哼,这样的人也要做宰执吗?朕有一个秦桧就够了,绝不能让他再升迁一步!

拿起桌子上的折子,想着郑亿年这个人:若是所料不差,这个折子,一定出自秦桧的授意,那么,既然你挑了事,这件事情就由你来做好了!

合并三省为一省,令六部各司其职;在州府之上设立路一级机构,还事权于地方,都是必须做的事儿,实施起来,肯定大费周张!

做,不管多难都要做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