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的上空,烟雾中硕大的一个空洞清晰可见,可以直接望穿到对面,无论烟雾再怎样弥散,这片五、六米方圆的烟雾隧道始终是它们的禁区。
在此之外的区域,才算是受到了流光的波及,虽然并未彻底摧毁,但被强烈影响到的范围,这片区域里,云雾激荡,泥沼沸腾,二、十米范围内的变异兽、怪兽和丧尸被切的皮开肉绽,如果风力可以再强大一点,它们可能也都七零八落了。
可惜啊,暴风的攻击波及到此时已经过散乱,结果只是让它们重伤,只有靠近中心区边缘处的数只变异兽、怪兽和丧尸,保持着晶核还在的死亡形态……往里去一点,就是尸骨无存,往外靠一点,只是皮开肉绽。
整个战场上,一瞬间变得凝滞起来,无论是李少关他们,还是山谷那边的极少数没死的变异兽、怪兽和丧尸们……
因为无论是它们或他们,都从来没有见过,威力如此强大的攻击,几乎可以与……可以与地球上最强大科技武器相媲美,就连普通超导弹炸弹都做不到如此的程度!
大型的现代化武器或许也能取得这般骇人的成绩,只不过,那些东西怎么可能由一个人完成这个样子的操作!
“数十万兽潮,就这样一炮被全灭了!”李少关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了!
李少关也看过很多科幻电影和真实的军事武器实验录像,那些小型化、单兵化的高科技武器,虽然看过不少,但是比起安蕾丝的这一束光的威力,实在是相形见绌、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啊。
由于个体能力的暴涨,末日之后这一个月里,那些个枪弹和武器,在很多进化者眼里,未必就比刀枪剑戟斧钺勾叉拿在手里威力更大。
但是安蕾丝射出的这一束光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以威力而论,这种武器对于如今人类的威慑,就如同古时代的大炮,对于普通人类一样,同样的无可抵御……
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场四个人的目光就不约而同的沿着那道光的轨迹,一后移,最终会聚到了始作俑——安蕾丝的身上。
此时此刻的安蕾丝又在做什么呢?
他什么也没有做,只是在努力的站着。
没有错,仅仅站着而已。
那束光出现,周围少有的一些金属制的物件脱离了各自原本位置,向安蕾丝的所在之处疾飞而去的同时,安蕾丝其实也在同一时间离地而起!
她被自己出的那道光蕴含着的偌大推动力所推动,足足倒退了十几步之多,然后才在身体化成的电弧的帮助下,重新稳住了身形!
当所有人的目光重新凝聚到安蕾丝身上的时候,她刚刚踉跄着退完最后一步,将将站稳脚跟。
从这反作用力的程也可以看出来,刚才射出去的那根本就不是一道光,而是一根箭,一根经过了重量、密、造型以及磁性处理的骨箭,或说,是一颗端细小的炮弹。
而扛在安蕾丝肩膀上的那个巨大圆筒,用比较术化的用语来说,应该叫做“肩扛式电磁空间冲击生器”,或简略点的说,就是一门空间电磁炮,只不过这本应该是……完全停留在理论上的造物。
现实世界里的电磁炮,虽然已经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但是由于庞大的超导线圈,厚重的磁场隔离层,巨大的制冷系统,其制成后的体积,甚至已经出了炮这种玩意的常规范畴。
如果不是这种型号的电磁炮,那么因为炮弹的射轨道短,炮弹本身在应磁性、空气动力以及材料坚固等方面受到约束,射出来的炮弹就仅仅能够达到第五宇宙左右,跟能够挣脱整个宇宙空间,并在飞行径的附近产生空间扭曲的终宇宙还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而若是想要让炮弹达到那个理论值,除了把射轨道加长到几甚至上千米,弄到炮口根本无法调转方向以外,就没有其他可能了!
想要进行区域范围式的破坏,要么就是许多把安蕾丝武器同时进行射击,要么……就是n多个放射点同时工作,只是无论哪种方式,依旧脱离不了型体巨大这个致命约束!
在各有优缺的几种选择里面,电磁炮其实是最被看好的,因为在理论上……
在理论上如果能够制造出完全常温的限超导材料,制造出既有很强烈的应磁反应,又质量足够轻,强足够坚固,可加工程足够高的炮弹材料,就完全有可能制造出磁场加区长在常规范围内的空间电磁炮。
这种完全存在于理论中的武器,可以将炮弹在短短的超导轨当中,飞快的加到一万公里每秒以上的终速,甚至于相对论在与质量上的换算,都已经开始有了些微的体现。
不要觉得从一千多公里每秒提升到一万公里每秒这很容易,请注意一个大前提,炮身的长是固定的,不能改变,最终的如果要增加1o倍,也就意味着平均加快了1o倍,炮弹在炮管里的加时间缩短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
也就意味着,同样的一段距离,所需要的推动力至少要增强至1oo倍以上,才能够完成质的转变……
在研究方向本来已经确定,只是材料特性需要尽量往理论限上靠拢的研究中,不要说赫然1oo倍的差距了,就算只是1o倍,没有几十年几代人前仆后继、孜孜不倦的研究都不可能做得到。
事实上,想要将空间电磁炮小型化,变成一种可以随身携带操作的,如同火箭筒一样方便的单兵武器,所需要攻克的难关至少有个:
先是能量,既要携带方便,又能够进行爆性释放的能量,在这方面,只是依靠能量卡是绝对无法满足需求的,卡片存储能量的方式的确是高效而且安全,可是安全的另一层含义就是稳定,而稳定也就意味着缺乏爆力。xx网站
无论再怎样优化的激系统,能量卡或其它常规存储方式都是无法满足电磁炮射击的瞬间所需要的庞大能量的,除非是有巨型电机或核反应堆这一类的动力源。
其次是超导材料。
虽然超导的课题早在二十世纪就开始了研究,但是最先进的超导材料依然是必须处于零下五十摄氏以下的环境中,才能进入到超导状态。
需要如此的低温就必须附带着制冷系统,而附带了制冷系统,就势必要增加电磁炮的体积、重量以及复杂程。
不过,这个问题倒是末世后在网络上,有人想出了一种匪夷所思的解决的办法,那就是……专门招聘那些拥有制冷能力的人作为操作手,利用人体的自身异能代替制冷系统。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式的解决方案,科学的意义就在于普及,在于让所有人都享受到便捷,这种需要特定人群才能够操作使用的产,并不符合科的价值观。
至于最后一点,则是可行的炮弹材料。
其实炮弹材料的问题,在制造电磁炮的初期根本就不算什么问题,因为随便找一块金属就可以承受住当时从零提升到第一宇宙左右,也就是七、八公里每秒的起步。
但是等到出膛达到了第五宇宙,也就是一千公里每秒的时候,普通材质的炮弹就已经无法承受了,更何况是要在十米左右的距离内,从零起步加到一万公里每秒……
什么样的材质才能够在保持炮弹自身流线外形的同时,还能够承受得住加带来的大力,与此同时还可以保持着对磁场的高**性,这便成为了制约空间电磁炮小型化的最关键因素。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除了加长超导轨之外,就再没有射出空间冲击波的第二种办法。
但是,安蕾丝偏偏就做到了,这个神秘的少女攻克了不知道多少科家,研究了多少年也始终没能解决的世纪难题!
李少关、司徒雪刃、李李仁、欧小莞,这四个人,见证了一个科学奇迹的诞生!虽然,当时的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