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西孟加拉邦属热带气候。
平原地区除了短暂的冬季外整年气候炎热,而北部山区天气寒冷但湿度较高,炎热的季节从三月中旬一直持续到六月中旬。
夜晚,凉爽的南风会带来孟加拉湾的湿润空气。
所以当黎明时分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卡莱孔达空军基地出击,对于所有的印度空军第20战斗机中队都是无比惬意的事情,此刻战机群已经飞越了孟加拉湾沿岸该邦南部的海岸线,向着辽阔的孟加拉湾飞去。
在这次突袭行动的大部分时间里贾姆瓦尔中校和他的队友都将保持无线电静默的状态,虽然对于孟加拉国弱小的防空体系来说,这样的举动有些多此一举,但是他们同样清楚在自己的侧后一只凶恶的猛虎正盘踞在印度东南部近海的附近,那就是中国海军的“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
虽然和大多数印度空军的飞行员一样,贾姆瓦尔中校有着几乎是与生俱来的骄傲,但是面对着印度空军一长串被击落而宣告死亡、被俘或者失踪的名单,他此刻仍然希望自己不要在今天这样一个夜晚与中国海军航空兵遭遇。
但是他并不知道那些穿着中国海军航空兵深蓝色军服的中国海军“东海之箭”第47战斗机中队的代理中队长刘庆征中校此刻刚刚有些气愤的挂断了手中的电话。
作战室内所有的飞行员都凝神屏息的注视着自己队长脸上逐渐聚拢的乌云,没有人愿意在此时撞上枪口。
“江苏号上的那帮家伙竟然说要在敌机返航时,才出动拦截。”
面对着众人试探性的询问眼神,刘庆征中校难以遏止自己心中的愤怒,没好气的回答道。
他刚刚与“江苏”号核动力航母之上协同本次拦截任务的中国海军航空兵第62战斗机中队的队长确定完成任务的程序,双方就是否应该在第一时间拦截印度空军的战机群争论近半个小时。
由于“上海”号航母此刻正处于海上维修和保养的状态,所以在今夜的拦截任务之中,第47战斗机中队将主要提供战场掩护,而拦截的主力将是由“江苏”号核动力航母上起飞的第62战斗机中队。
与“东海之箭”第47战斗机中队相比,主要装备着中国海军歼-10H型中型战斗机的第62战斗机中队战绩同样辉煌,在马六甲战区的空战中该中队击落了超过30架印度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战机,而自身仅损失了2架战机,而这种“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战术也将大大提高今夜作战的拦截效率。
不过对于此刻的刘庆征中校而言,他最难以忍受的就是等待。
也许是感情方面的挫折,也许是代理中队长这个尴尬的职务。
总而言之,在爪哇岛的空战中被击落之后,刘庆征总是处于一种欲求不满的状态之中,他急需一场场激烈空战来证明自己,似乎如果不如此他的生命便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全部意义。
“那些该死的印度阿三,如果在返航的时候变换航线该怎么办?那些苏-30MK型战斗机丢掉了沉重的炸弹将会更加难缠。”
刘庆征心中默默的埋怨着。
而与此同时,副中队长童中校已经从“上海”号航母的航空作战处取回了有关此次任务的所有文件,包括飞行编号、预计弹射和着舰时间、指挥口令等。
他必须实现了解任务区域的气象、飞行员须知、以及战机的可使用情况。
当然,所有这些复杂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航母上的信息系统非常便捷的获取道。
“想不到乔京德尔竟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动手。”
在“上海”号航母的舰桥之上,徐杰大校面对着此刻纷繁复杂的战局多少有些忧虑。
根据他的判断,乔京德尔在控制了新德里之后,首先应该作的是稳定印度东部和南部的局势,其后才是对外扩张。
但显然他的判断并不准确,乔京德尔对孟加拉的军事行动比他预计的提前了整整3个月。
而此刻的由于长期的海外部署,中国海军长臂—“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已经不可避免的显出疲态来了。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航母是漂浮于海上的浮动机场,功率强大的核反应堆更可以提供给这种艨艟巨舰以波涛之上的无限动力。
一旦出海便可以在辽阔的大洋作长时间的部署和作战,而作为美国霸权象征的美国海军战斗群在世界热点地区无处不在的身影更强化了世人的这种误解。
但实际上作为一种高科技的现代化战争平台,航母战斗群的日常消耗实际上是无比巨大的,而一旦进入战时状态,更是极易疲惫的。
一艘航空母舰上所搭载的各种武器和设备可以说是繁复而庞大,所以其自身的消耗和所耗费的能源也相当的巨大,除了钢铁之后还要提供数以千计的军人的生活、工作空间和物资配备,如果再考虑到各种补给消耗之间的平衡,实际上,航母自身的储备对于每日所消耗的巨大物资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
仅以舰载战斗机群的航空燃料为例,“上海”号核动力航母所能携带的航空燃料储备为9000吨,这些数字即便是与一些地面装甲部队的油料基数相比也仍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实际上面对着航母上所搭载的庞大舰载机群相比,却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宝库,一架歼-11H型舰载重型战斗机出动一次便平均需要耗费燃油10吨左右。
而在长途奔袭的作战中,舰载战机更需要接收频繁的空中加油作业,这样每架次的油料消耗将比标准高出50%以上。
所以在激烈的海空战中很可能一个昼夜,“上海”号航母便需要消耗900吨左右的航空燃料。
按照这样的剧烈消耗,即便是大型核动力航母其航空燃料储备也只能在战线上维持十天左右。
而实际上这仍是理论计算而已,因为按照中国海军的规定,航空母舰在战区内的航空燃料储备不得低于50%,也就是说每隔4天左右“上海”号航母便需要进行一次海上补给。
除了舰载战斗机群的航空燃料之外,还有护航舰艇燃油消耗,一支由8艘常规动力战舰组成的航母护航战斗群,其舰用燃油装载量大约是17100吨,即便航母战斗群仅以20节的经济巡航速度保持航行状态,每天平均油耗都在1300吨左右。
如果要保证舰队始终保持着50%的舰队燃油储备,那么每隔一周便需要进行一次油料补给。
而在战区要求舰队始终保持70%的储备,那么每隔2~3天就需要进行一次海上补给。
除了最基本的油料保障之外,航母战斗群的海外部署还会迅速消耗大量的武器弹药、生活用品、淡水和修理配件等等相关储备。
特别是“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此次作战的海域主要是位于赤道附近的热带海域,淡水的消耗量更是惊人,除了近万人海军官兵每人每天100升的日常消耗之外,蒸汽弹射器更是“吃水”机器,即便航母上的战机每天只弹射起飞一次,就需要消耗上百吨的淡水。
另外冲洗甲板战机,存储消防用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
虽然“上海”号和“江苏”号每天消耗的大量淡水可以通过专门的制作淡水装置生产,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后勤补给的压力,但是制作淡水同样需要消耗舰用燃油。
所以当印度军队向孟加拉发起全面进攻之际,距离战区最近的中国海军攻击力量—“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实际正处于最为脆弱的状态之下。
由于长期的海外部署,战舰各方面的储备都已经接近枯竭的状态。
而一直作为航空作战主力的“上海”号航空母舰更处于离位维修的状态之下。
航空母舰根据故障大小和维修保养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三个级别:原位补给、离位补给和后方补给。
其中原位补给是最为基本的,指的是对航母之上的武器、机构和设备定期进行的擦拭、保养、更换简单的零件、排除简单的鼓掌,并对其进行预防性检修。
这种维修工作在“上海”号航母的海外部署以来从未间断过,以使战舰上的各种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之下,以延长航母巡航和作战的时间。
但即便如此长时间处于一线作战状态之下的“上海”号此刻仍需要进行定期的中等程度的保养和维修,必须驶离战位由中国海军的特别海上维修分队组织实施全面的海上维护。
此刻“上海”号航空母舰已经驶离了战术编队,在位于安达曼群岛以西60海里的海域由3艘中国海军新型的海上修理船进行着全面的检修。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海军舰艇类型日趋完善,但是舰艇的海上修理和抢修却明显跟不上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为尽快建造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海上修理船,中国海军装备技术部于1975年10月正式下达了第一型海上修理船—潜艇流动修理船队的设计任务书,由当时的708所3室进行设计。
也就是后来的中国海军648型“东修911”号潜艇修理船。
而伴随着中国大型航母的下水,为缺乏遍布全球海外海军基地的中国海军航母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海上修理船也被迅速提上日程。
不过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中国海军没有再立项研制专门的航母修理船,而是采用模块式设计。
相仿英国海军在马岛战争中的经验,通过征集民用集装箱运输船在战时通过加装专门的修理模块改装成修理船的模式,利用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的油田作多功能支援船作为前方修理船,为“上海”号航母提供离位维修。
这些万吨级海上巨人实际上已经是海上流动的修理基地,他们的作用不仅相当于船厂或具有专门设备修理的修理厂,同时还是海上的补给中心和旅馆。
在修理舰船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补给能力,向接受修理的舰艇提供补给弹药、食品和淡水的同时,还为作战舰艇上的人员临时提供相对舒适的居住医疗和休闲的场所。
不过在大部分“上海”号航上的水手都可以在相关的海上修理船上享受难得的假期之时,地勤维修组的骨干、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以及指挥人员仍需要留在舰艇之上。
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状况。
“现在的情况下应该将战舰开到新加坡去,在那里接受寄港补给。”
与徐杰大校相比,“上海”号的舰长马澜中校对目前的战局显得更为漠不关心。
在他看来孟加拉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根本不值一提。
与其这样在一线苦苦的支持,不如将舰队撤出一线,在马六甲海峡唯一具有航母补给能力的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进行全面的休整。
这样的建议当然不无道理,不过在这一合理性的建议背后,马澜中校却还有着另外的算计。
“如果我们撤离这里,那么整个孟加拉湾就会成为印度人的内湖。
印度海军的潜艇不仅切断孟加拉人海上生命线,甚至可以在孟加拉南部的沿海地区广泛的建立登陆点,从孟加拉虚弱的侧后刺上致命的一刀。”
面对自己同僚的建议,徐杰大校何尝不想给予已经征战数月的战士一个休整的机会,但是在目前的局势之下,共和国需要“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继续保持对印度东部海军的压力,以策应下一个阶段正凝聚于北方而来的雷霆。
“如果再多2个!不,1个航母战斗群,我们的处境就不至于如此的尴尬。”
面对飞行甲板前方孟加拉湾不边的夜空,徐杰和马澜两人不约而同的想到。
实际上中国海军此刻第一已经处于无兵可用的状态,虽然“直辖市”级大型航母还有停泊于天津的“北京”号,但是为了拱卫中国近海和应对北太平洋任何可能的突发事件,被称为海上近卫军的“北京”号航母战斗群此刻分身乏术。
而两艘“特区”级的小型航母又显然不适于这种角逐大洋的海空搏杀。
安达曼群岛的登陆战实际上已经是他们作战半径的极限了。
虽然在共和国的大型船台之上,另两艘“直辖市”级大型航母正在全力的建造之中,但是对于此刻的战区却是远水难解近渴。
所以此刻“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还需要继续支持下去,虽然他们并不知道除了疲惫之外,另一股力量很快便会将他们逐出战场。
就在印度空军的苏-30MK型战斗机飞过孟加拉湾的同时,近十艘印度海军的常规动力潜艇正悄无声息的在海底缓慢的移动着,在他们的前方2艘来自北国俄罗斯的“深海毒鲨”已经磨利的自己的锯齿,正盘算着如何将眼前的猎物一举撕碎。
印度空军对吉大港的空袭非常的成功,虽然在穿越孟加拉湾的夜空中不期而遇的积雨云带给了苏-30MK型战斗机一些障碍等这显然并不影响印度空军**吉大港的天空,在灯火阑珊的吉大港上空,在贾姆瓦尔中校的指挥之下印度空军的苏-30MK型战斗机在目标地域—吉大港军/民两用机场投下了众多集束炸弹,并使用俄制S-25-OFM型340毫米航空火箭弹对孟加拉陆军的阵地进行了低空的扫射。
当然作为一款具有强大对地攻击能力的多用途战机,苏-30MK型战斗机的空对地武器火控子系统,适应于各种空对面高精度武器,并能以装在座舱仪表盘上的4倍率多功能显示器上显示目标指示、飞行和导航等数据。
可以选用俄制KAB-1500Kr型电视制导航空炸弹和B—ETAB航空混凝土穿破炸弹来有效的摧毁目标。
不过对于孟加拉国空军落后的基础设置而言,使用老式的非制导型空对地武器也是绰绰有余了。
“‘闪电’已经完成任务,正按原计划返航。”
投完了所有的炸弹之后,贾姆瓦尔中校一边向卡莱孔达空军基地通报己方中队的情况,一边指挥着自己中队的战机再度飞越孟加拉湾的上空,返回出发时的基地。
加尔各答方面要求贾姆瓦尔中校按照出击时的航线返回,贾姆瓦尔中校不难预计到在回家的道路之上一定会有不请自来的朋友正在等待着自己。
而在仍处于维修状态的“上海”号航空母舰的待命室内,6名执行任务的中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已经整齐的坐好,聆听着本次协同作战最后的战前部署。
在短短十几分钟之内,他们必须用心了解本次任务的所有阶段。
和大多数想象中空战不同,大多数时候一场空战的战斗进程早在战机起飞便已经确定了。
首先是战术阶段—明确任务内容、威胁性质和威胁定位,动用设备的联络和呼唤分类用标准。
紧接着是确定战机飞行路线和各战机之间的角色分派和空中作战飞行路线图,此后则是目标选定和分类阶段。
需要确定投入战斗的标准,所能想到的战术机动,规划战机之间的间距以及射击顺序和目标,确定武器选择和发射时间。
在这一次拦截行动之中,由“江苏”号航母上起飞的第62战斗机中队将担任主攻的任务。
10架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歼-10H型战斗机将在2架E-7H型舰载预警机的指挥之下首先与印度空军交战,而由“上海”号航空母舰起飞的6架歼-11H型战斗机将作为第二攻击梯队在预定空域保持警戒。
随着起飞指挥官用信号下达起飞的命令,刘庆征将战机发动机的页面显示在自己面前的战斗机屏幕上,按下了两台喷气式发动机的启动开关,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2台发动机便处于稳定运转的状态之下。
此时,飞行甲板上的航空机械师高高的向他举起右臂,伸出一个手指,示意飞行员做最后的安全检查,虽然已经在“上海”号的甲板之上顺利的起飞了多次,但是刘庆征仍然仔细的检查了位于驾驶舱后侧的升降副翼和前缘襟翼条的运动情况,而仪表盘上的绿色指示灯也闪亮着,证明一切正常。
随即弹射指挥官示意开始滑行,刘庆征熟练的打开油门,松开制动器,沉重的战机开始移动,在不断接受着飞行指令的指挥下,战机缓慢的滑行到侧向弹射器的附近,停在喷气导流板前。
开始按照引导员的指令,以便对准弹射器。
遵照新的信号,刘庆征将战机向前移动了十几厘米,以便把弹射装置的弹射连杆连接到弹射器的拖梭之上。
等待挂钩员作完最后一次检查之后,刘庆征开始将目光转向在另一侧弹射指挥官。
随着代表最大推力的绿色荧光棒在漆黑一片的甲板跑道上闪烁出希望之光时,刘庆征用力向前压下了两个油门杆,歼-11H型战斗机的FWS10型发动机同时发出强劲的咆哮。
战鹰在“心脏”高速运转中产生出巨大的颤振,灼热的尾焰喷射在导流板上,远远望去好似一团熊熊点燃的营火。
但弹射器操作员将蒸汽阀们完全打开,突如其来的加速度猛的将刘庆征紧紧的按在驾驶座上,在短短的2秒钟内,他的战机便以230公里/小时的速度被弹射升空。
在迅速增大的爬升速度中,刘庆征收回了战机的起落架,战机以1000公里/小时的速度划破孟加拉湾潮湿的空气,全速飞往战区。
“我们的朋友来了!”与此同时驾驶着苏-30MK型战斗机的印度空军贾姆瓦尔中校已经从己方的大型空中预警机的数据传输中了解到了自己的处境。
10架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战机已经从南侧全速的向自己的机群扑来。
“今天我们要彻底解除中国海军对孟加拉湾的威胁。”
在加尔各答的战区指挥中心内,乔京德尔同样一夜无眠,他在等待着的正是这一场自己所导演的海空决战的上演。
“以一个中队的印度空军战机为诱饵引出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主力,再在孟加拉湾的上空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歼灭战,看来这一次印度军队的算盘倒是打得听精的嘛!”在北京的总参推演中心内,胡维风同样关注着这一场关系到孟加拉湾地区制海、制空权归属的战役。
此刻由一架印度自行研制的HS.748型大型预警机指挥的印度空军战斗机群开始从印度东部各军用机场起飞,扑向孟加拉湾的方向。
这一击印度空军决定拼尽全力,包括20架满载着对空导弹的苏-30MK型战斗机、30架‘幻影2000‘战斗机、20架米格-29“支点”型战斗机、6架JAS-39“狮鹰”型战斗机在内庞大机群转瞬之间便铺满了孟加拉湾的天空。
在兵力之上,印度空军在孟加拉湾的战场之上很快形成了6:1的绝对优势。
“敌军增援机群抵达战场还需30分钟。
不要留情,先吃掉眼前的印度空军苏-30MK型战斗机群。”
面对着印度空军早已布设好的陷阱,徐杰大校并没有丝毫的担心。
因为这一切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即便是再愚蠢的对手在此刻也能看出,此刻的中国海军“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正处于最脆弱、易收攻击的状态之下。
既然无可躲避,那不如让暴风雨来的更为猛烈一些吧。
孟加拉湾上空的激战首先在中国海军航空兵第62战斗机中队的歼-10H型战斗机与印度空军第20战斗机中队的苏-30MK型战斗机之间展开。
贾姆瓦尔中校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中国海军航空兵竟然无视雷达屏幕上逐渐逼近的威胁,仍然坚定的向自己机群袭来。
“难道他们真的打算同归于尽!这些中国人真的是疯了。”
在这种局面之下,在贾姆瓦尔中校看来任何有理性的指挥官都会在第一时间将拦截机群撤回己方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火力圈之内,配合舰载防空火力为掩护,保护自己的航母才对。
但不等贾姆瓦尔中校诅咒完疯狂的中国海军航空兵,双方的距离已经进入了超视距攻击的范围之内。
在2架E-7H型舰载预警机的指挥和引导之下,歼-10H型战斗机迅速前入印度空军战机的前半球,使自己的战机与目标呈迎头或相迎交叉的航向之内,在50公里的距离上先发制人的射出了所携带的PL-12型中距雷达主动型空对空导弹。
作为一种原本就作为夺取制空权而存在的重型战机,苏-30MKI型战斗机向来以机载电子设备先进而自诩。
其相控阵雷达一度被俄罗斯军工宣称能同时搜索/跟踪多个空中目标。
但是在实际空战中这种优势却在获得E-7H型舰载预警机支援的歼-10H型战斗机面前竟荡然无存。
“该死的雷达。”
面对着雷达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光点,贾姆瓦尔中校知道自己的战机根本无法发挥最大射程为90千米的俄制R-77型中距离对空导弹的射程优势。
唯一能作的只有驾驶着自己的战机采取战术转弯,同时施放干扰,以破坏敌方雷达的跟踪,尽量延缓敌方发射导弹的时机。
贾姆瓦尔中校无疑是幸运,在中国海军航空兵的第一轮猎杀之中,他躲过了本属于自己的致命一击,但并非所有的印度空军飞行员都如他那样的幸运。
在中国空军的超视距攻击中有4架印度空军第20战斗机中队的苏-30MK型战斗机被无奈的击落。
“这帮见利忘义的俄罗斯奸商!”而在加尔各答的战区指挥中心内乔京德尔同样暴跳如雷。
虽然空战的结局还没有最终显现,但是以大功率雷达和机动性能著称的俄罗斯新锐重型战机竟会被中国人自行研制的中型舰载机先发制人,这绝对是印度空军的一大耻辱。
但这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印度空军的灾难早在十多年之前便已经注定了。
1996年对时日艰难的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来说是时来运转的一年,这一年的11月30日印度与俄罗斯签署了价值15亿美元的苏-30MK战机的采购合同,根据合同苏霍伊设计局将向印度提供40架苏-30MK型战斗机,而在这之后苏-30MK型战斗机便成了苏霍伊设计局在印度市场之上的当家花旦。
随后的1998年11月双方签署了增购10架战机的补允协议,使直接购买飞机的总数量增至50架。
最终在2000年12月28日签署了在印度本土生产140架苏-30MK型战斗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的合同。
该笔交易成为当时俄印合作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军售合同,交易总额高达48.89亿美元。
直到今天乔京德尔都难以理解为什么当时的长期以来保守的印度军方高层和以吝啬而闻名的新德里政客会如此大方的拿出如此巨大一张定单。
一种说法是1996年装置推力矢量发动机和相控阵雷达的苏-37多用途战斗机出现在英国范堡罗航空展上,俄国人吹嘘可以将苏-37型战斗机所使用的推力矢量推进器和有源相控阵雷达改装一种新型的苏-30型战斗机,俄罗斯人甚至担保这种为印度量身定作的苏-30MK型战斗机将是未来25年内最强大的多用途战斗机,在世界空军范围内仅次于美国F-22的第四代半飞机。
被这一花言巧语搞得心花怒放的新德里马上就接受了莫斯科的建议,甚至在没有看到原型机的情况下就匆忙签署了协议。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当时莫斯科方面曾私下表示印度强大的“北方邻国”已经在探讨采购这种无与伦比的新型战机的问题,新德里心动不如行动,否则这个与印度关系并不怎么样的订购方将成为该机的买主。
所有这些迫使印度代表团签署了采购协议,为这一还停留在纸面上的型号支付了高达数亿美元的订金。
当然这一些都只是借口,多年之后因印度空军装备的苏-30MK型战斗机问题百出,而爆出的印度空军元老—考尔上将接受了俄罗斯军火商150万美元现金以及价值数十万美金钻石的巨额贪污丑闻或许才能真正的说明问题。
当然这个因此而被革除军籍赶出了印度空军的将军只是这笔巨额交易幕后利益集团踢出来的替罪羊而已,究竟在近50亿美元的采购费用之中有多少印度纳税人的血汗流入了经手人的手中,恐怕永远都只能是一个迷了。
不管怎么说苏-30MK型战斗机落户南亚,曾令印度空军着实喜不自禁的一阵子。
认为他们将成为亚洲少数几个能够与世界发达国家空军平起平坐的空中劲旅之一。
但是这中入手之后的喜剧并没有保持多久,印度人民院的议员们便开始质疑:为什么俄罗斯吹捧上天的新锐战机到了自己人的手上却飞不出“空中眼睛蛇”的特技,作不了超机动的战术飞行……。
苏-30MK型战斗机采用的是“三翼机”布局模式,即将正常的气动布局与前水平翼面相结合,具有可控制涡流的前置鸭式机翼,可产生接近于在飞机上使用自动适应机翼的效果。
良好的气动布局加上可调推力的矢量发动机,使苏-30MK型战斗机拥有独特的超机动性,可以完成诸多被俄罗斯军火商反复吹嘘的特技飞行动作。
但是虽然根据俄印两国的合同,印度所采购苏-30MK型战斗机必须具有推力矢量偏转技术的发动机,以保证战机在做完超机动动作之后,可以回到传统的驾驶模式,对下一个目标进行攻击。
但是第一批次交付给印度空军的苏-30MK型战斗机并没有安装前置鸭翼,更没有推力矢量发动机,机动水平与苏-27早期型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俄罗斯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他们的生产力紧张,负责动力系统生产的留里申设计局的工人因为资金不到位正在闹罢工。
所以上述两项设备才不得不延期交付。
现有的战机之上的飞行控制系统已经是俄罗斯军工企业和军方竭尽全力才达到的标准,甚至将俄罗斯空军自己战斗机上先进设备拆下来安装交付给印度空军的苏-30MK型战斗机之上了。
不过俄罗斯军工寡头们也承诺第一批苏-30MK型战斗机将在3年内全部免费回厂改装。
苏霍伊设计局的负责人西蒙诺夫当面向印度官员保证:“所有修改的部分都已经预留,未来的安装就会象面包夹香肠那样的简单。”
所有的工作都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如果说印度空军从1997年开始接收第一批飞机,印度在最初的几年将得到的还是基本型的苏-30原形机,然后逐步提升至苏-30MKI的标准还是有合同可以依据的话。
但是事情发展却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着印度空军的感情。
使用过程中印度空军官员发现第一批苏-30K中有几架根本就是原先为俄罗斯空军生产的苏-27UB,因为俄空军没钱买单而一直停放在苏霍伊设计局。
早先苏霍伊设计局曾经也想把这些飞机打折卖给印度的“北方邻国”但是遭到了拒绝,在和印度签订合同后这些换上新编号的飞机就被送到印度来充数。
在平均飞行700小时后,印度技术人员发现这些战机的发动机叶片出现裂痕,迫使印度空军不得不在当年将其全部停飞。
这是印度空军首次停飞苏-30战斗机,也是这个型号的飞机在全球装备国的首次停飞。
印度空军官员要求俄罗斯免费更换这些有缺陷的发动机部件,但俄罗斯乌法发动机生产厂却要求印度付费更换,因为保修期已过。
而苏-30MK型战斗机的机载雷达探测精度和识别目标能力也一直以来广为印度空军飞行员所诟病不已。
苏-30MK型战斗机的机载雷达虽然看得远,但却看不清,在演习中曾多次“击毁”己方飞机。
导致印度空军不得不下令苏-30MK型战斗机的飞行员在依靠肉眼识别目标之前不允许开火,这直接导致了在同年11月的边界冲突中参战的苏-30MK型战斗机听任巴基斯坦空军的歼-7P型战斗机大摇大摆地从眼皮底下溜走。
忍无可忍的印度空军拒绝再接收“半成品”飞机,并威胁将取消整个苏-30MKI项目。
俄罗斯方面则反驳说项目进度缓慢的直接原因是印方的拨款速度停滞不前,苏霍伊设计局没有获得足够的资金来进行苏-30MKI的研制和试飞工作。
从供货方来说,俄方是没有任何理由遭到指责的。
俄方表示,如果合同最终无法全部完成,俄方不会退还研制经费,如果印度拒绝购买俄飞机,俄将立即废除生产许可授权。
当然苏霍伊设计局还不忘旧事重提,威胁要把利用印度提供的发展经费研制出来的新技术装置在苏-30KN上出售给印度的“北方邻国”,当然还要提一下该国也是巴基斯坦的长期盟友。
面对强横的北极熊,印度人不愿也不敢和俄罗斯人较真。
印度空军一边忍气吞声,一边开始与法国接触商讨购买126架幻影2000-5型战斗机。
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货不对板的情况并不少见,其实被苏霍伊设计局挂在嘴边的“北方邻国”在与俄罗斯的军贸领域实际上也并未少吃亏。
但是与印度相比,中国将这种吃亏视为对本国军工产业的一种激励。
“这与演习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嘛!”此刻游弋于激烈战场附近空域的刘庆征中校和中国海军航空兵“东海之箭”第47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们注视着雷达屏幕之上一架又一架的印度空军的苏-30MK型战斗机被友军的中距离空对空导弹击落,表情却并没有过多的欣喜,有的只是理所当然的少许称赞而已。
要知道与俄制苏-27系列及其衍生型号重型战机的对抗,一直以来都是歼—10型战斗机服役以来的主要演习科目。
和所有重型战机和中型战机之间的对抗一样,俄制苏-27系列及其衍生型战斗机的优势在于大功率的雷达和远程打击的能力,而当距离拉近到中距离甚至近近距离的格斗之时,灵巧的中/轻型战斗机才能发挥自己的机动性能优势。
但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不能永远停留剑短于人的不利状态之下。
为了克制重型战机的距离优势,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不断从战术战法和硬件设备上下足了苦工。
在歼—10型战斗机正式加入现役之后,中国空军便不断在中国西北和西南组织整建制、全要素、全过程对抗和未知条件、电子干扰条件下的高难度对抗训练,通过在近乎实战的环境之下,攻克了一系列训练难题,创新克敌制胜的战法。
最终在与引进的俄制的苏-27/苏-30MKK型战斗机的的较量中,年轻的歼-10型战斗机不但可以以少胜多,还能保证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的先攻优势,从成都军区演习的10:1的优良战绩到西北天空的“四战四捷”,中国自行研制的歼-10型战斗机已经具备了全面克制俄制苏-27系列及其衍生型号重型战机的能力。
对于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这一系列演习结果,印度空军早有关注,但是他们仍然固执的认定中国空军派出的不过是早期引进的苏—27型战斗机的原始型号,雷达和航电设备不如刚刚服役的歼—10型战斗机,完全在情理之中,而自己拥有的可是俄罗斯空军一再加强和改进之后的苏-30MK型战斗机,对抗歼-10型战斗机应该没有问题。
不过他们显然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中国空军比印度更早的装备苏—27型战斗机,对这种曾经唯一可以与西方空中力量对抗的重型战机的改进和调试工作从未间断过。
被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歼-10H型战斗机所携带的主/被动电子对抗吊舱完全克制的印度空军苏-30MK型战斗机群,此刻已经被打乱了原先的战术编队。
笨重的苏-30MK型战斗机一边以不超过40度的转弯角,围绕着双方战机迎头的轴线进行蛇形机动。
躲避着迎面而来的中国空军的PL-10型中距离空对空导弹,一边寻找着几乎将自己所携带的俄制R-77型中距离对空导弹打出去。
虽然在这样的大范围机动的状态之下,即便是先进的俄制R-77型中距离对空导弹也难以命中目标,但是至少聊胜于无。
随着一发发R-77型导弹挣脱了导弹挂架的束缚,孟加拉湾的夜空之中再度布撒开死神的巨网。
主动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自主截获目标的距离约为20千米,在发射之后到自动截获目标之前这段时间,是超视距空战的关键阶段。
已经占近先机的歼-10H型战斗机在预计敌方导弹接近到一定距离后,可以轻松的采取规避动作,例如转弯或者爬升。
因此空空导弹的可攻击范围是有限的,在偏离其发射方向一定距离之后,导弹由于能量的消耗将无法追上目标。
所以印度空军苏-30MK型战斗机看似来势汹汹的反击,实际上却是一无所获。
而随着双方超视距空战的结束,两军战机之间的距离已经进入了20公里的中距离空战范围之内。
此刻在第一轮打击中被驱散对型的印度空军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中国海军航空兵的钳型攻击之中。
钳型攻击的战术实际并没有太多的玄妙可言,说白了不过是几个机组协同攻击同一个目标,以达成对其中一个机组或战斗机有利的战斗态势。
对于实行钳型攻击的每一个机组来说,他们所要作的占位激动和武器运用与进行迎头攻击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真正的难度在于战区之外担任指挥任务的E-7H型舰载预警机以及各机组平时训练时形成的配合程度。
战区之内的歼-10H型战斗机在接到了目标指示信息之后,迅速熟练的分成两个战术小组,一个战术小组机动到目标航行轨迹的对面,在利用机载火控雷达锁定目标之后,力争首先发动攻击,而另一个战术小组则机动到目标的侧翼。
如果敌机向准备实施攻击的战术小组实行机动规避,则往往正好进入已经占领了有利攻击战位的另一个战术小组的火力打击之内。
而两个战术小组的攻击阵位之间还保持着不少于1500米的高度差,在三维空间的空战之中对手几乎没有可以躲避的空间。
在整个钳型攻击的过程之中,中国海军航空兵的E-7H型舰载预警机除了不断向己方的战斗机群提供目标最新的指示信息和实施攻击引导之外,还时刻跟踪观察着空中的战况,监视和保护着实施攻击行动的己方战斗机的后半球,以在出现威胁之前能够及时的通报给相应的战斗机。
陷入中国海军钳型攻击之中的印度空军的苏-30MK型战斗机显得的更为被动,无论在哪个方面似乎都难以摆脱中国海军航空兵的猎杀,被击落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早已注定的宿命。
“我们的增援在哪里!”看着自己的部下不断的被击落,印度空军第20战斗机中队的指挥官—贾姆瓦尔中校一边驾驶着自己的战机努力艰难的摆脱着难缠的锁定,一边祈祷着时间能够过的再快一些。
从印度东部机场飞来的增援机群能赶快出现在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侧后,将自己和可怜的印度空军第20战斗机中队救出这夜空之中的死亡牢笼。
但贾姆瓦尔中校所不知道的是印度空军强大的增援兵力也同样陷入了空前的苦战之中。
应该说乔京德尔在这次空中决战的机会选择上独具慧眼,随着中国海军的“直辖市”级核动力航母“上海”号进行离位维修,唯一还在第一线坚持作战的中国海军“江苏”号中型核动力航母的确难以独自抵抗印度空军如此庞大的攻击机群。
标准排水量只有4万吨的“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和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航母一样属于中型航母,只能携带40架左右的固定翼战斗机,包括2架E-7H型舰载预警机、24架歼—10H型战斗机、3架歼轰-7E型电子战机和9架歼轰-7H型战斗轰炸机。
即便加上从“上海”号核动力航母上赶来的增援兵力,也难以与从东部各机场上起飞的印度空军绝对压倒性的优势兵力相抗衡。
不过乔京德尔显然忽视了最基本的一点,那就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参战兵力的数量,更取决于双方参战部队的战斗意志和战术素养。
“‘江苏’号上的中国海军航空兵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百战之余,而印度空军经过了马六甲海峡战区的连场重创已经锐气尽失,不过是惊弓之鸟而已。”
面对印度空军的倾巢而动,此刻仍在“上海”号航母之上关注着战区发展的徐杰大校淡然一笑。
在他的眼中,今夜的激战不过将成就一场“孟加拉湾上空的猎火鸡”而已。
随着“江苏”号航母之上的剩余的歼—10H型战斗机、歼轰-7H型战斗轰炸机和歼轰-7E型电子战机悉数弹射起飞。
孟加拉湾西部的天空之中,战况愈加激烈起来。
虽然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在实际的空战之中印度空军却丝毫没有感觉到轻松。
面对着中国海军航空兵所采用的包围战术,印度空军的大机群几乎处处被动。
所谓的包围战术指的是分别携带中、近程空对空导弹的战斗机协同作战时所采用的战术。
各战斗编组的战斗机在接到目标指示之后,首先由携带着近程空对空导弹的歼—10H型战斗机机群按照钳型攻击的战斗模式分开,其中一组作为诱饵爬升,采用佯攻行动诱敌追击,而其他战斗机组则按照由“上海”号起飞进行“补位”的E-7H型舰载预警机的指令,以散开的航向降至低空,形成两侧包围的态势。
试图形成隐蔽攻击的目的。
与此同时,携带着中程空空导弹的歼轰-7H型战斗轰炸机和“上海”号航母上增援来的歼-11H型战斗机则在舰载预警机的目标分配之后,采用迎头先发攻击的模式,实施攻击。
在整个过程之中E-7H型舰载预警机始终不断为己方的战斗机机群提供着目标指示信息和实施攻击引导。
印度空军的大机群先是被密集飞来的中程空对空导弹打的找不到北,其中最为恐怖的倒不是歼-11H型战斗机所发射的PL-10型和俄制R-77型中距离空对空导弹,而是由歼轰-7H型战斗轰炸机所发射的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秘密装备的PL-X远程空对空导弹,凭心而论PL-X远程空对空导弹并非是中国空军为自己所研制的武器,它是美国空军AIM-54型“不死鸟”远程对空导弹的仿制品,中国空军研制它的初衷完全是由于盟国的委托。
“不死鸟”AIM-54系列远程导弹是目前西方国家装备部队的重量最大、射程最远的空对空导弹之一。
它于l962年开始研制,1972年装备部队,但是很快便于1980年全面的停产。
它主要配挂在美国海军的F—14型“雄猫”舰载战斗机之上,F—14型“雄猫”舰载战斗机可以一次携带6枚AIM-54远程导弹。
在机载雷达的制导之下利用多枚空对空导弹攻击多个目标。
在仿真有电子干扰情况试验之中,F—14型“雄猫”舰载战斗机曾用6枚“不死鸟”击落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6个目标,从而震惊了世界。
不过由于操作重量的限制以及对于飞机阻力产生极大的影响,美国海军极少携带凤凰飞弹执行一般性的巡逻任务,数次F-14型战斗机作战任务当中都只有携带AIM-7M型“麻雀”和AIM-9“响尾蛇”型对空导弹,直到1999年1月6日,起飞自卡尔文森号航舰上的VF-213的F-14D在担任行动的任务中,对两架伊拉克米格-25战斗机发射两枚“不死鸟”AIM-54导弹。
但这两枚AIM-5导弹都没有击中目标,这也是美国海军在F—14型“雄猫”舰载战斗机和AIM-5导弹一同退役之前唯一公开的实战纪录。
不过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世界上装备着F—14型“雄猫”舰载战斗机的国家并非只有美国一家。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在中东地区围堵前苏联的南下,便全力扶持伊朗的巴列维王朝。
一时之间各种美国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一而足的都出现在伊朗的军火采购名单之列。
这其中便有一直被美国视为不传之密的F—14型“雄猫”舰载战斗机。
与美国对其他铁杆盟友留一手的作法不同,在对伊朗的军售之中,美国政府的小动作少了很多。
为伊朗量身定作的F—14型“雄猫”战斗机保留了最大技术亮点—即AN/AWG-9火控雷达和AIM-54“不死鸟”导弹的组合。
这是美国保持多年的先进技术。
它使“雄猫”具有下视下射能力和多目标跟踪攻击能力。
而AWG-9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为120~317公里,也使“雄猫”具有了堪比预警机的辽阔视野。
虽然比美国海军自身装备的F—14型“雄猫”战斗机技术参数仍然有所降低。
但是毕竟已经足够伊朗独步海湾。
不过世事多变,1979年初霍梅尼高举伊斯兰革命的大旗,鼎盛的巴列维王朝一夜之间被推翻在地。
美国最放心的中东盟友瞬间成了空前的心腹之患,这着实令美国政府郁闷了许久。
不过好在AIM-54“不死鸟”导弹售价昂贵,工艺复杂,单枚售价达百万美元。
虽然巴列维王朝财大气粗也只订购了714枚,而美国政府在政变发生之前也只交付了284枚,顺利扣留下剩下的430枚也算是亡羊补牢。
此后两伊战争之中,伊朗空军虽然数次使用AIM-54“不死鸟”导弹击落伊拉克空军的战机,首开了AIM-54“不死鸟”导弹实战获胜的纪录,但是毕竟存货有限,打一枚少一枚。
到了21世纪伊朗空军的F-14A型“雄猫”战斗机只能搭载并发射由“霍克”地空导弹改成的远程空对空导弹,一度令美国政府心花暗放,先进的AIM-54“不死鸟”远程导弹流失的噩梦终于可以告一个段落了。
但美国政府并没有想到这种先进的远程导弹早已在遥远的东亚被仿制成功。
实际上伊朗政府对AIM-54“不死鸟”远程导弹研究工作自革命胜利之后便从未中断过,不过当时冷战正酣,美国固然是不共戴天的仇敌,而苏联又何尝不是危险的代名词呢?而世界上唯一可能拥有技术仿制这种先进武器的国家除了这两大超级大国之外,或许也只有在军工领域自成一体的中国了。
所以伊朗政府从两伊战争开始便向中国交付了数枚AIM-54“不死鸟”导弹的实物,委托中国进行全面的仿制。
无独有偶,在80年代中国也曾与F—14型“雄猫”战斗机失之交臂。
1984年,美国格鲁门公司曾表达了向中国提供一批24架F-14改进型战机的意愿。
这批F-14战机是A型的升级版,换装了F110-GE-400发动机,推力增加,性能大幅度提高,油耗降低。
在之后的数年里,双方就性能、价格等进行了没完没了的谈判,格鲁门公司甚至邀请中方技术人员访问它的工厂并邀请美国海军飞行员进行飞行展示。
但是随着冷战的终结,这一中美两国的蜜月期也噶然而止。
中国空军只能从伊朗手中接过AIM-54“不死鸟”远程导弹的实物开始了艰难的仿制工作。
不过经过了中国军工多年的努力,这种已经被美国遗忘的种子最终在中国生根发芽。
代号为PL-X远程空对空导弹最终在21世纪初秘密的进入了列装。
由于空军另有远程导弹的研发计划。
PL-X远程空对空导弹最终被海军所接收,被部署在航母战斗群的歼轰-7H型战斗轰炸机之上。
这样的做法缘于歼轰-7H型战斗轰炸机拥有总共15个外挂架,巨大的载弹量同样可以同时携带超过6枚PL-X远程空对空导弹。
在预警机的指挥下同样可以客串F—14型“雄猫”重型战斗机的角色为航母战斗群提供远程防空的掩护。
随着超过50枚印度空军飞行员从未见过的PL-X远程空对空导弹急速袭来,印度空军的庞大机群很没有与中国海军航空兵展开雷达接触就在120公里的距离上已经几乎被打残了。
而印度空军的战机刚刚从PL-X远程空对空导弹的打击之下恢复过来,歼-11H型战斗机所发射的PL-10型和俄制R-77型中距离空对空导弹又迎面而来。
不得不再次规避这些致命的打击的同时,灵巧的中国海军航空兵歼—10H型战斗机却已经从低空切入了他们的队列……。
“看来从空中打击中国人航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加尔各答的印度—孟加拉战区指挥中心内卡尔马特中将有些绝望的说道。
空战虽然还在继续着,但是不仅作为诱饵的印度空军第20战斗机中队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就连后续派出庞大机群也已经被远少于自己的中国海军航空兵击落了不少。
“不,我们正在逐渐占据上风。”
直到此刻乔京德尔依旧信心十足,虽然他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海军指挥官,但是他却清楚的知道,在人类最伟大的海战之一的中途岛海战之中,正是由于美国海军鱼雷机群没有战斗机护航、舍生忘死地猛扑南云的舰队,才最终调空了日本联合舰队的“零”式战机,为最终的一击赢得了时间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