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心事众人听了后,第一想法便是:这个才子莫非是疯了?怎么舍近求远有钱不赚?!司马光好奇的问道:“改之,你为什么要把做出来的玻璃器物全部都要卖给辽国人呢?”王静辉听后微微笑道:“因为这些玻璃器物根本就不值钱!”反正英宗赵曙父子都已经知道了他的底牌,索性就自己交代了吧。
殿中众人听后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该怎么说王静辉好,不过除了郭逵外,其他人心中差不多都多少已经有些明白王静辉这样做的原因了。
郭逵虽然不知道王静辉为什么这么做,但他现在最喜欢听到的便是玻璃不值钱了,毕竟这望远镜片虽然磨制上很是费力,但其材料玻璃不值钱,想必这望远镜也不会贵到那里去吧。
不过他还是很好奇的问道:“改之,为什么不卖给我大宋人呢?”王静辉笑着说道:“这玻璃说的简单点就是用沙子烧制成的,外人不解中间的诀窍才使得玻璃器物如此昂贵,我正是要把这没有什么价值的玻璃高价卖到辽国和西夏去,来用他们的钱开书院、办《梅雪》、多资助一些我大宋家境贫寒的子弟读书、给贫苦百姓施药……这些钱可都是玻璃器物赚回来的。
当然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一夜之间让这玻璃器物变得如瓷器这么便宜,那辽国人现在花上上千贯买的一堆只值几贯钱的东西,那时会有什么表情?比如现在要制作望远镜,把人工磨制镜片的费用刨除。
这两个玻璃片也不过就是十几文铜钱而已。
郭大人如果有心将这望远镜装备到我大宋军中,这价钱自然好说!”当初颍王赵顼兄妹去徐氏珠宝行来竞拍那只玻璃杯。
就是为了给赵曙祝寿用地,王静辉最后白送给他们一只来成全他们地孝心,英宗赵曙赵曙自然曾经听赵顼说过其中的原委,而王静辉后来与徐氏合开玻璃作坊也确实做到了。
虽然价格还是比普通瓷器高得离谱,但赵顼兄妹也相信他可以将玻璃杯地价格降到谁都可以使用的地步。
再加上王静辉给他们的印象虽然是商人,但心中并没有太看重金钱,要不然也不会在雨灌汴都之前他一口气捐出三十万贯拉疏通汴都沟渠了,所以当王静辉说起这些玻璃器物价格的时候,英宗父子并不担心他会趁机敲竹杠。
相反英宗赵曙也知道王静辉王静辉之所以提起他不在大宋领土上大规模销售玻璃器物地时候,也认识到他话中的意思了,其实王静辉每次向他们进策的时候,都多多少少提及要发挥大宋在商业上面的特长来打击敌国。
这种策略在以前是没有人去想到这个方面的,谁也不会认为在战场上相互对抗了百年的老对手会在财货贸易面前倒下。
而经过这么长时间以来王静辉不断的阐述其那套“经济理论”后,就是谎言也会让北宋的高层统治者动摇其思想,更何况王静辉每次出策论的时候都说的有理有据,让人无法辩驳,实行起来简便易行有效,就算不成功也会是大宋捞到不少好处,正更让英宗赵曙父子非常佩服。
到目前为止,王静辉也认识到他自己想要凭借个人力量来使宋朝摆脱历史地宿命。
这种做法是不现实的,但他也认识到靠自己与颍王赵顼特殊的关系,不断的去影响高层统治者的治国决策,这是条看似可以走通的道路,也是最有可能达到目标的途径。
所以在他和那些“历史名人”会面的时候,当然要借机来兜售自己地看法。
让这些国家统治者能够多一种选择。
纳粹魔王曾经有句名言:谎话说了一千遍就变成真的了。
王静辉也认为这么说也有道理,这样做的效果现在看起来还算是不错,至于宋朝今后会走向何方,他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政治家,他不会知道答案,但他认为这样总比重复历史哪条老路要好的多。
虽然自己的经济理论是一塌糊涂,但其观念终究要比王安石那个老家伙要稍微强上那么一点儿,给现在的英宗父子多吹吹风,也好给他们打上一针防疫针,能够明辨一些最基本地东西。
王静辉向殿中众人简单的说明了一下望远镜的原理,虽然他们对此属于无知类型的,但只要他们明白望远镜的作用,他便达到目的了,最后在枢密副使郭逵期待的眼神中,英宗点头敲下了想王静辉先订购八十只望远镜的订单,单价在一百贯,看其效果以后还有订单。
“还是少得可怜啊!研发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嘛,这次亏本儿也就认了!”现在王静辉手头磨制镜片的熟练工人还是很少,这么低的定价确实是有些亏本儿,不过看到望远镜即将登上历史舞台,他还是非常期待其效果的,心中默默的想到:“希望望远镜能够在宋军将士手中对敌作战的时候,能够收到些成效吧!”在福宁殿问对后,王静辉终于被掏干存货被放出来,他现在只想回到自己的老窝儿去休息一下,毕竟面对英宗赵曙和群臣的各种问题,他说话都是要在心中仔细权衡过后才说出嘴的,毕竟此一时,彼一时,这种国家发展上的问题,他的意见很有可能会被采纳,他不想因为自己的想当然而把宋朝给害了,所以问对后,他显得非常疲劳。
不过旁边一起出宫的颍王赵顼可不理会王静辉的疲倦,拉着他上了自己的马车去颍王府。
在路上王静辉有一句没一句的搭着赵顼的话头,但此时他想得更多的是明天怎么拉应付富弼和郭逵,从明天开始他可要客串一把军火专家了。
火药最佳配方这个没有问题,他知道火药的最佳配方;不过改造弓弩对于他来说可是件非常艰巨的任务,他今天下午的时候也只是想用自己学习地物理知识来对弓弩进行些简单地改动。
现在想起来他倒是有些头大了:自己的脑袋里面就有这么集中简单地机械机构的理论知识,那是为了高考才奋斗出来的。
但现在可是要动真家伙了。
自己肚子里面的墨水已经快要不多了。
“难道老天真大要我明天在富弼和郭逵面前丢脸栽跟头?晚上可要好好回忆一下那些机械机构,看看那些可以派上用场。”
王静辉用力地摇摇有些发木的脑袋想道。
其实王静辉以今时今日的财力如果自己埋头苦心干上十年二十年的。
从炼钢到现代火药生产全套技术给做出来,肯定能够把燧发火枪给造出来,让宋朝提前进入热兵器作战时代。
他曾经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现在又不是面临金朝和蒙古人强力南侵。
对热兵器的需要似乎还没有到这么迫切的时候。
他认为现在的宋朝就算你把火枪给造出来,也只能是在战场上稍站上风而已,关键的是整个宋朝社会发展出现了问题,这可不是热兵器所能解决的,弄不好朝廷内部官员有这么一两个败类,把火器的秘密给桶出去,那宋朝完蛋地更快。
现在北宋面临的三大弊政在王静辉的眼中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而英宗赵曙父子面临的财政危机,更是他的强项,不过他还是没有贸然说出解决的方法。
毕竟扒掉自己的现代知识后,自己并不比这些古人强多少,至少当他看到司马光地奏章的时候,司马光的战略眼光就比自己强得太多。
自己要是多嘴,搞不好反而会把宋朝拖入深渊,这好心办坏事的事情多了去了,远在金陵的王老头儿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个例子吗?王静辉现在家大业大,哪有这么多时间泡在武器开发上?在他看来现在宋军所使用地武器已经够先进的了。
除了骑兵由于马匹的问题发展不起来外,在哪个方面游牧民族都不是宋朝的对手。
自己把火药的最佳配方给桶出来,靠着现在来看威力巨大的火药,来开发出用投石机发射的抛射炸药包、地雷、手榴弹,宋军只要不是主动出击到敌国境内,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况且在随后的二十年中。
王静辉也没有看到历史上有游牧民族大规模入侵的历史记载,就是和西夏小打小闹而已。
不过想到宋朝和西夏的边境战争,王静辉立刻想到了这个时代的军事天才王韶,正是这个不是很出名的将军向神宗皇帝献上了《平戎三策》从而得到了神宗赵顼和王安石的重用,他也是变法派手中的一张政治王牌。
王静辉本来在这次进宫问对的时候想把王韶的《平戎三策》给拿出来交差的,不过问对还算比较顺利,他也就打消了这种想法。
“还是等这个将军自己拿《平戎三策》来当进身之阶吧,他现在应该正在西北边境地区溜达考察呢,不过以后一定要找到他。
如果王安石冒头了,那就更要抢在王安石前面向北宋的高层统治者推荐王韶,自己现在已经取得了英宗赵曙父子一定的信任了,推荐个把个人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王静辉回想起王韶后,心中默默的想到。
“有了新式炸药包、手雷、地雷,再配上望远镜,还有对敌局势的清醒认识,明年西夏谅祚进犯边疆恐怕就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
自己在给英宗赵曙他们上上眼药,估计谅祚会一头撞到铁板上也不是没有可能!等到把王韶从那个犄角旮旯里面挖出来后,想必以后的十几年中西夏那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搞不好把西夏灭掉或是极大的削弱它的实力,也不是件不可完成的任务。”
王静辉想到这里,嘴角微微的露出笑容。
正当王静辉自己在全神贯注的思考的时候,而旁边的颍王赵顼也在仔细观察他。
赵顼看到王静辉刚上马车的时候,感到他十分疲惫,连自己的话头都不愿意接,不过一会儿就时而紧锁眉头,时而面露微笑,好像在考虑什么问题。
赵顼虽然对王静辉现在正考虑的事情非常好奇,但以往的经验告诉他:如果现在去问王静辉,肯定是毫无收获的。
不过他赵顼不急,颍王府中有人自然会让他张嘴。
想到这里。
赵顼地脸上也露出了微笑:“真是卤水点豆腐。
一物降一物啊!”对于眼前这个才子和自己妹妹蜀国公主之间地事情,颍王赵顼还是有些担心的:蜀国公主今年已经十八岁了。
在这样地年纪,公主都会出嫁的,而不巧的是慈寿宫曹太后最近似乎很关注蜀国公主,已经有很多次被叫到慈寿宫里面去了。
这有些让颍王的心头总是笼罩着一层淡淡地阴云:恐怕王静辉和自己妹妹之间会很麻烦!也正是处于这种考虑。
颍王赵顼这次才会安排王静辉晚上入宫面圣,并且旁边还有大臣作陪。
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认识到王静辉胸中的才华,能够给王静辉争得足够的名望,这样也许会对王静辉有所帮助。
赵顼认识王静辉的时间也不算短了,除了在濮议当中有些不是很愉快,但明白了他的用心后,赵顼对他心中也没有什么芥蒂了,无论在哪一方面来看,王静辉的才华都让他十分倾倒。
而且王静辉作为一个非常有名气的文人,并且也十分富有。
但也没有像其他所熟知的文人那样,在家中蓄养歌妓,或是留恋于秦楼楚馆的毛病。
这在赵顼地眼中是十分惊异的,要知道大宋所有擅长诗词的才子都会把妓院当成自己第二个家,有经济实力的文人家中,狎妓更是一个传统,王静辉在其中也算是非常另类的了。
此时王静辉对于赵顼来说可是亦师亦友,而与蜀国公主又是手足情深。
当然希望自己的妹妹能够嫁给一个自己满意的才子,况且两人都是有情有义。
不过慈寿宫曹太后最近频繁召见蜀国公主,这让赵顼感到两人之间会平添波折。
从小便在深宫内院中长大的他,当然明白朝廷虽然不会像汉唐那样把公主远嫁到匈奴,但公主下嫁给朝中地名门望族这也是一个传统,并非每个公主在婚后生活中都十分幸福的。
况且本朝那些名门望族的子弟。
赵顼也悉数过几个,这些人不仅在才华上比王静辉相差甚远,就是为人和普通的士人相比也都十分龌龊不堪,自己的妹妹怎会嫁给这样的人?前几天赵顼便向父皇赵曙隐讳地提及曹太后频繁召见蜀国公主的事情,但英宗赵曙听后竟然默不作声,这更是让赵顼心中担忧,所以他每次去平民医馆见王静辉的时候,都有意识的带上蜀国公主。
不过好在英宗赵曙曾经口头上默许:只要王静辉能够在制举科考试中独占鳌头,就会赐婚蜀国公主下嫁个他。
这多少让赵顼心中稍微有底点,虽然考场夺魁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考试的题目却正是王静辉所擅长的。
赵顼对王静辉的能力还是非常信任的。
王静辉本身就是当代的诗词大家,“一杯酒一首词”已在汴都文人***里面传为一段佳话,估计在这方面连苏子瞻都会避其风头,更何况是其他的人。
当赵顼得知上次制举科的头名状元苏轼和他父亲苏洵都住在王静辉那里养病的时候,他就明白了为什么王静辉这么有把握了,能够得到名满天下的苏洵父子的教导,这可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够享受的待遇。
现在颍王赵顼能够做到的便只有耐心等待了,他只是期待在王静辉考场夺魁之前,父皇能够在蜀国公主的婚事的事情上对任何人都继续保持沉默。
对于父皇赵曙和养母曹太后之间的事情,赵顼是非常清楚的,他虽然很敬仰曹太后的智慧和作为,但他更关心自己妹妹未来的幸福,希望曹太后能够……正当马车上的两个人各自满怀心事的时候,马车已经到了颍王府邸的门口,王静辉和颍王赵顼都各自收拾了自己的思虑,缓步走进颍王府。
王静辉进入颍王府的时候,当然知道今天晚上还要继续受到赵顼的盘问,但他更期待在这里能够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蜀国公主。
想到这里,王静辉的脚步变得更为轻便快捷了,连目光都变得柔和了许多。
对于王静辉的变化,颍王赵顼也同样看在眼中,他只好微微苦笑的摇摇头,让管家去忙别的事情,改由自己带路快步领着王静辉向自己的书房走去。
书房的烛火是点着的,不过这在大户人家中很平常,但王静辉没有在书房的门口看到书房中有人影,心中不禁有些失望,而赵顼则是微笑着亲自给他推开书房的门请他进去。
虽然王静辉有些失望自己最想见到的人没有在书房在中,但也不好现在就拂袖而去,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不过他刚刚进入书房,便呆立在门口……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