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李适开窍(1 / 1)

第298章 李适开窍过了许久,李适尴尬的干咳了几声,求饶一般的说道:“好了,你不用说了。

我知道,这一次你是对的。

好吧,你就去严查裴延龄和窦参一案,朕不插手了。

另外,朕也愿意将私缗贡献出来,捐入国库。

明天,你将裴延龄和窦参带来见一见朕。

朕要当着面狠狠的骂一骂这两个祸国奸人。

朕只是让他们负责收纳各地孝敬的贡奉和贡品,没想到他们却拿着朕给的这个权力,卖官鬻爵贪赃枉法。

朕的确是有错,可是这两个奸人,朕也饶不得他们。”

李世民吁了一口气:“父皇英明!”心中暗道:李适开窍了.他可不想被裴延龄和窦参拖下水,变成被人唾骂的千古罪人!李适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自言自语一般的说道:“在奉天的时候,唐安公主过世你也是亲眼所见的。

朕当时心里又痛又恨。

一个没有钱的皇帝,真的是一事无成。

从那以后,朕就意识到了钱的重要。

朕只是想多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没有想到,却是闹成了这样的局面……罢了,罢了。

朕无论做什么,总是落得一个不好的下场。

这天下的事情,朕管不好,也懒得去管了。

大唐的天下,连同朕的私缗,都交给你吧。

国库虽然空虚,可是朕的私缗却未必就空虚。

拿着这些钱,做你想做的事情去吧!朕只在这玄武殿里,修心养性,什么也不想管了。”

“父皇英明!”李世民心头大喜:这就是李泌所说的,意想不到的收获么?李适这个敛财皇帝,究竟弄了多少钱在身边呢?得到他的私缗,这可真是意外的惊喜!李适苦笑:“如果我真的是英明,就不会沦落到今天这般境地了。”

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站到一边不说话了。

本来就等着皇帝开口撵自己走了,没想到李适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入神的看着自己。

片刻后。

李适声音幽沉的唤道:“李漠……”李世民微微一怔,拱手拜了一拜:“儿臣在。”

李适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地看过李世民,而且眼神也变得深遂和凝重,其中似乎还有了一股穿透力,想把李世民看穿。

李世民感觉很有些不习惯,迎上了李适的眼神,却无法品读出他此刻心中所想。

“或许……我是真的错了。”

李适就这样看着李世民。

自言自语如拉家常一般的说道,“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把你看清;现在,也仍然没有。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觉到对你的陌生。

你究竟……还是不是我所熟悉的、早逝的二弟地儿子呢?”李世民不觉婉尔,淡然一笑回道:“当然是。”

“那为什么……”李适的眉头皱起。

异常的疑惑,“这几年来,你的变化是如此之大?我是看着你长大的,二十多年来,你什么时候学过武艺?什么时候学过兵法?又什么时候。

有了这样深沉地心机和惊人的城府?这一切,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我曾经做过无数次的设想,想要弄清楚你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改变。

可是都无法解释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一个浑浑噩噩不学无术的皇家公子,转瞬间变成了一个文韬武略经天纬地地奇才。

这样的事情若不是亲眼所见,谁又会相信?”李世民除了微笑,也不能做别的什么了。

他无法给李适解释,发生这一切地原因。

难道要告诉他,现在李漠的这副躯壳里,装着大唐太宗皇帝的魂魄么?“只能说……”李世民做出一副无奈的表情,“父皇是太不了解我了。”

李适摇头苦笑:“早知如此……我何不干脆立你为太子?”这一句短短的话语。

却在李世民的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李适,居然会想过立我做太子?!李适继续着苦笑的表情,黯然神伤地说道:“不是我要讨好你。

其实……至从奉天一战后,看到你和太子之前形成的巨大反差,我真的动过这种心思。

要立你为储。

因为我知道,你终非池中之物。

早晚要乘雷上天。

你的才能和胆魄,正是现今大唐所需要的。

可是,正当我刚刚有一点这门心思地时候,有一个人劝退了我这个念头。

而这个人,现在就是你身边最重要的一个幕僚。”

“谁?”李世民异常惊愕。

李适扬嘴一笑:“李泌。”

“是他!”这一下,李世民当真是十分地惊讶。

他想不到,李泌当初在奉天来见一次皇帝说了一些话——居然就是谈论的自己的事情!“不错,正是李泌。”

李适笑了一笑,说道,“想不到吧?李泌,现在被你尊为先生奉为上宾的四朝栋梁、当世奇才,当初特意前来见我,就是专门谈论立储之事。

当时我的这个想法,也只跟李泌一个人说了。

他的态度相当的坚决,强力反对我重立太子,并要我想办法削弱你的力量,最好是不要放在长安。

听了他一番话后,我也就同意了。

后来,也照这样做了。

唯一遗憾的事,李泌不肯留下来帮我,甚至不惜借借死遁逃了。

要不然,现在或许不会是这样一个结局。”

“明白了……”李世民恍然大悟,点头说道,“以李泌当时的立场来说,他的确没理由支持我。

太子是国之储君,是江山根基,不能妄谈废立的。

当时,李泌也是在尽人臣之本份。”

“是的……”李适说道,“时隔几年,李泌再度出现,却成了你的幕僚。

世事真是无常。

当我得知李泌都成了你的幕僚以后,就完全明白了——连他都认可了你这个大唐的主人,那就证明,你是真正适合管理大唐的人选了。

连李泌那样的人物都能弃我而去……我再也无话可说,只能认命了。

我一点都不怪李泌。

当时在奉天,他慧眼如炬第一时间就看出了你的才能和可能带来的威胁。

他激励我励精图治、好好**太子,不要给你什么机会。

可是,我却没有这个能力。

只能用一些手段和办法,来打压和削弱你。

这显然不是他的初衷。

现在,连他都对我彻底地失望了,足以见得,这些年来我的确是干得不怎么样。

大唐演变到了今天,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在这副乱摊子,我是无法收拾了。

将它压在了你的肩头。

或许你有能力让它起死回生。

不管我在你眼里是如何的无能和不堪,但是……有一个想法,是与你相同的。

那就是,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唐在我眼前覆没、沉沦。

我不想回到九泉之下后,无颜面对太宗皇帝和列祖列宗。”

李世民露出了今天最欣慰地一抹笑容。

淡然说道:“放心。

你能有这样的觉悟,就足以有颜面去面对太宗皇帝了。

他也不会怎么责罚你的。”

李适愕然的眨了几下眼睛看着李世民,然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惆怅而又幽长地说道:“李漠,你要当个好皇帝。

希望我在有生之年。

能看到大唐兴旺起来。”

“会的。”

李世民简短的吐出了两个字,看向李适的眼神中,多了几许深沉的意味。

离开大明宫地时候。

李世民的心情异常的不同。

其实现在局势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地变化。

李适这个傀儡皇帝对他的态度如何,不会对局势产生任何的影响。

可是,看到李适有这样的心理转变,李世民仍然很是高兴。

不仅仅是心理上少了一个包袱的存在,今后要办起事来,要取得李适的支持就更加容易了。

毕竟他还是天下人公认的皇帝,许多事情有他出面。

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是很有利用价值地。

更难得的是……现在居然就这样平白的又得了一笔财富。

现如今,钱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终南山那里的东西,毕竟不方便频繁的、大量地取用。

有了李适提供的这一笔资金,他可以去办许多想办地事情了。

这还真是如同李泌所说——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此同时。

李世民对于李泌这个奇人,又加深了几层认识。

也多了几分佩服。

在奉天时,李泌的立场也是鲜明的。

他要忠于皇帝,为皇帝着想。

在当时来说,他提出不另立太子绝对是出于一片赤诚和忠心。

现如今,他又挺身而出为自己效力,也是从大局出发,立足于江山社稷的明智之举。

而且此人聪明绝顶见知卓越,立足于大局不拘从于小节——这样的一个人才,还真是古今罕有啊!既然李适的态度已经明确,要想收拾裴延龄一干人等,可就容易得多了。

李世民决定:亲审裴延龄与窦参!在亲审他们之前,李世民将二人带到了大明宫玄武殿,见一回李适。

李适是怎么怒骂这两个浑人的,李世民不太清楚。

因为当时房间里,只剩了他们三个人,连太子也退出了房外。

只不过裴延龄和窦参从房间里出来以后,就像是被滚水烫过了的公鸡,死气沉沉都快要崩溃了。

看来,李适不知道给他们扣了多少屎盆子。

这两个可恨又可怜的替罪羊,马上就要成为李适与李世民二人的刀下亡魂了。

见过李适以后,裴延龄和窦参放弃了一切抵抗,将所有的事情供认不讳。

他们二人常年来,利用皇帝赐予的职务之便,疯狂的收受贿赂、聚敛钱财。

李世民兵变时,二人非但没有惊慌逃走,反而认为当时是盗取国库的最好时机。

于是他们以皇帝的名字,诈开了国库,盗取了黄金六千余两,藏匿了起来。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一次皇帝被赶出了长安,没过几天又被接了回来。

眼看着要穿帮了,他们仍然不慌不忙。

因为皇帝的私缗,还由他们保管着。

他们相信,皇帝要是不想让私缗暴露,就会想办法保住二人。

无论如何,有皇帝招架,他们是能够保得性命的。

于是裴延龄被逼得急了,又招出了共谋的宰相窦参。

他认为,两名保管私缗的宰相一起涉案,皇帝肯定就会不住了,会出面来保他们。

裴延龄的确是够聪明,皇帝真的出面了。

可是裴延龄没有想到,太子就连皇帝的面子也没想给,而且反道是将皇帝说服了,主动说出了关于私缗的一切事情。

事到如今,裴延龄和窦参简直就是枉作小人。

他们对皇帝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在国法律法面前,也成了罪恶滔天的大罪人。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裴延龄与窦参也放弃了狡辩。

在李世民、陆贽、李景略逼逼利诱之下,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又招供出了许多党羽。

这些人,都是这些年来与二人关系密切的朋党,一起贪污受贿、朋比为奸的奸佞之徒。

统计名单,居然多达一百六十七人之巨!从五品县令到三品高官,甚至是一些国公、侯伯,都在此类。

与此同时,皇帝的私缗也全部落入了李世民的囊中。

清算财物,不算那些珍贵的古玩字画和各国进贡的珍贵宝物,光是真金白银,其价值都多达三百万贯之巨!罚没裴延龄与窦参这两个巨贪的家财,加起来居然也多达二百万贯。

这还不算二人侵占私购的田产、房宅和养的那些妻妾、仆役、丫鬟和珍禽异兽名花奇草。

五百万贯的巨额财富,让空荡荡的国库里顿时满积如山。

朝堂之上,眼看着也要掀起狂澜。

惊天动地的剧变,爆发在即。

残唐重生李世民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