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六、好心办坏事(1 / 1)

明末朱重八 三十二变 1646 字 8个月前

乡勇联军的首战即告大胜,横行狼被联军大破,狼狈南逃,离开了大荔的地界。朱元璋也不追,下令收兵,他一下令收兵,来自澄城和大荔的两只乡勇军自然而然地也收了兵。

洛川来的李攀龙,以及蒲城和华县两地来的一共两千六百名乡勇还想追击抢功,但是他们在乡勇军的总军势中只占很小一部份,一旦大军不动,他们哪里还敢动,只好乖乖地退了回来。

众人将军队驻扎在大荔与华县、潼关这三地中间的位置,当夜加餐犒劳乡勇。一群头儿们围坐在一起,商量接下来的行动。

李攀龙忍不住就向朱元璋道:“朱员外,刚才我军大胜,若是死命追击,定能拿下横行狼的首级,那就是立了不世的奇功,说不定皇上一乐,就给咱们也封个官儿做呢,您为何在这种时间收兵?”

朱元璋当然不会傻乎乎地告诉他“我是在帮三十六营保留实力”,他淡淡地看了李攀龙一眼,道:“十万贼众都散布在潼关附近,横行狼这一逃,说不定前面就有贼人接应,不可轻易追击。”

一说到十万贼众,就把李攀龙给吓着了,功名虽然重要,小命更加重要,果然不追的好,但是对于立功升官的想法终究占了他的主流思想,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功劳……”李攀龙手下的兵力少,他知道自己说的话使不动白水的五千人,也使不动澄城、大荔这两股人马,只好压下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不要贪功!”朱元璋装出语重心长的样子,用手拍着李攀龙的肩头道:“咱们终究是乡勇军,不是正规的官兵,打退贼人,保卫了自己的家就足够了,杀贼追贼,那都是官兵的事儿……”

“可是……咱们立了功也有可能当官的……当官啊!”李攀龙的眼睛闪着光,看来这家伙十足官迷一个。

“李茂才(秀才的别称),你太不懂官了。”朱元璋装出推心置腹的样子,低声道:“你若真的杀死许多贼人,立下大功,搞不好回去就被大官给害死。”

“啊?为何?”李攀龙吓了一跳。

“你想想,这些流寇满天下的跑,大官儿们都拿他们没办法,结果你李茂才一出手,立即就拿下贼人首级……啧啧……皇上自然会喜欢你,但是你让朝中的大官儿们心里怎么想?”朱元璋小声道:“到时候,满朝文武都会嫉恨你的才能,啧啧……你说你死不死?”

李攀龙脸色如土,连退三步:“这……这……这样也行?”

“立大功,是大官儿们的事,或者是朝中有靠山的人才敢做的事。小人物,就立点小功,反倒爬得更快!”朱元璋语重心长地道:“赶走贼人的功劳就正正好,千万别太过。”

虽然朱元璋说番话的意思倒有九成是在糊弄李攀龙,但其实他说的也是真正的为官之道,绝非骗人玩玩的!官场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小小人物,朝中无人,你就想立个大功平步青云?做梦吧你!起点小说看多了么?官场是要讲个落地生根的地方,根基不牢就想冲天而起?没听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为什么大官儿们一边讨好上面的大官,一面要拼命地提拔自己的手下?再让手下们也提拔他们的手下!层层照抚……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讨好上司,是为了向上走。提拔属下,是为了扎稳自己的根……如果有个风吹草动,你上面的大树会照着你,下面的根茎也会拉着你,齐心合力保证你不会倒下去!这才是正统的官道,看小说们学一飞冲天官道的兄弟一定要小心这一点。

李攀龙被这番话吓了个不轻,争功之心顿时烟消云散,深深地给朱元璋一揖到地:“多亏朱员外提醒,晚生险些犯了个大错。”

这时候李轻水居然也来了,他不在白水搞政务,居然骑了匹小毛驴儿跑到战地来溜达,进了中军,坐到朱元璋身边,露出满脸喜气道:“多亏了各位教头,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县尊大人过奖……”李攀龙抢着道。

李轻水认真地道:“本官真没想到,咱们五县的民团乡勇联合起来有如此强大的战力,真是让本官喜出望外,只要保持着这个势头,来多少贼寇咱们打退多少贼寇,五县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了。本官已经把这一战的经过写成奏章,飞报给三边总督洪承畴大人,定要为各位总教头挣到点功劳。”

李攀龙听得眉飞色舞,虽然刚才被朱元璋吓了吓,但他还是很希望能混个官儿当的。

李轻水继续道:“经此一役,本官发现民团和乡勇的作用非常巨大,本官决定向朝廷进言,让全国各地方都仿效咱们这里,操办民团!”

“哦?”朱元璋听到这句话,眉头微皱,依稀想起来了一点什么,过了半柱香时间,他才将这个记忆给理顺了出来,原来,操办民团什么的,明末其实发生过。

崇祯十二年,副总兵杨德政想出了一着高招。他认为“流寇”之所以难平,是因为他们出没无常,流动不居;要想“灭寇”,关键在于加强地方武装。因此,他建议地方政府实行“裁练”,具体说来就是府裁去通判,设练备一职,品级相当于官军的守备;州裁去判官,县裁主簿,添设练总一职,相当于把总级别。练备、练总隶属于知府、知州、知县,专门负责训练民兵(或称乡兵);民兵的任务是捍卫乡土,不得调往他处。并且规定数额,每府练民兵一千、州七百、县五百。这个方案得到朝廷的欣赏,杨嗣昌提议先在畿辅、山东、河南、山西实行,然后推广到其他地方。

这个方案本来是没有问题,但是最后却演变成了巨大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为何?

因为……朝廷没钱啊!乡绅们自己练乡勇,那是乡绅在出钱。但是朝廷要练民兵,就需要朝廷出钱,最后的结果就是,朝廷拿不出钱,又想要民兵,怎么办?杨嗣昌一拍脑门想到个傻办法,加派赋税!他的原话是:“无伤也。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家,百亩增银三、四钱,稍抑兼并耳。”

杨嗣昌的观点是:每亩地才加三、四钱,问题不大,农民们无所谓的啦!

他说得轻松,想得天真,但是结果这命令一颁布下去,地方官儿们怎么做的呢?他们立即加收赋税,却并不召集民兵,只向上面虚报一个练兵数字,把原本用来养民兵加收的赋税,全部收进自己的腰包。

钱收多了,兵却没练,流寇一来,该被攻破的城池还是得破。农民们不堪增收的赋税,只好把锄头一放,拿起刀枪,变成流寇!

面对这样的局面和恶果,神仙也无力回天!

此时,李轻水兴致勃勃说要上书练民兵,表情上写满了天真与向往,很显然,他这个年轻人并不知道官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也不知道明末的吏治败坏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他只是以他的角度,觉得操练民兵是件好事,却不知道在一群腐朽的官僚手中,好事也能变成坏事,而且是非常恐怖的大坏事。

朱元璋没有阻止他上书的兴趣,他知道这种事想要阻止也阻止不了,就算李轻水不上这个奏章,过几年之后杨德政也会上这个奏章,或者就算杀了杨德政,总会有一个人想到这个点子,最终造成同样的结果。

他忍不住在心里对着李轻水叹道:一个千穿百孔的朝廷,你是救不了的!

“还是来谈谈眼前的事吧。”朱元璋把刚才那个话题揭了过去,他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地图,在上面指了指道:“向西北大荔进发的两万贼军被咱们挡下了,但是还有八万贼军在西进……他们的目标是华县,咱们得立即赶去华县了。”

众人都点了点头,乡勇军新胜,士气极高,尤其是朱元璋手下的头领们,对于迎击八万流寇都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压力。

但是李攀龙和蒲城、华县来的两位乡绅就有点受不了了,这一次横行狼的部众毕竟只有两万,不算太多,他们还有胆子去打,但是听说接下来的一仗要面对的是八万流寇,他们的心里就是一颤。

八万啊!用一万多乡勇去迎击真的没问题?

“大伙儿别怕!”李轻水挥了挥手里的信件道:“咱们只需要撑上三五天,洪承畴大人率领的西安府精兵就会赶到了,到时候贼人只有望风而逃的份儿。”

“哦?洪大人要来了?”李攀龙双眼放光:“太好了,只要有他在,什么邪魔外道都只有乖乖束手就擒的份儿。”

他这边在高兴,另一边的许人杰和杨洪两人却同时皱起了眉头,他们伸手拉了拉朱元璋的衣袖,用微不可查的声音低声道:“朱八哥……洪承畴一来,这八万义军只怕要倒大霉,咱们不能等着洪承畴来收拾他们,得赶在他来之前,先把这股义军弄走才能保存他们的实力。”

------

三十二变注:其实华县在这个时候还不存在,它以前叫做华州,在嘉靖年间并入了西安,属于西安的直辖地,本书为了让故事更好看,所以把它从西安府里分离出来变成了县……请书友们不要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