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勤政殿议洋务(上)(1 / 1)

列强代理人 破名 2040 字 10个月前

“李大人对洋务倒是很精通的!”宝?笑眯眯的说到。

宝?这话粗听是在称赞李明峰,但是到倭仁等人耳中,味道却不一样了。精通洋务,这个词语不难让人联想到李明峰曾经的身份——洋人翻译。

李明峰也注意到了这个词的挑拨意味,果然,老李仔细一瞧,倭仁、祁隽藻等人不是面带嘲讽,就是饱含怒色。

一个假洋鬼子,竟然做起了一品总督,还敢将洋人那套拿到直隶来!这比割地赔款更不能让他们接受。

“既然李卿家已经到了,宝?,你就把刚才咱们议的事情说说吧,让李大人给出出主意。”慈禧好似没有发觉气氛的诡异一般,坦然说道。

宝?应了一声道:“李大人,现在北京大局已定,洋人又找了上来,要求咱们兑现去年的承诺。现在洋人在北京指了几个地方,想要修建公使馆。还要求设立通商大臣,管理商业,还要求咱们建立同文馆,培养能听得懂洋话,认得出洋文的学徒。这不,为了这点事,几位大人也是争持不下,就等你来定夺了!”

李明峰连连摇手,道:“不敢,不敢!在下也就是提提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罢了,至于事情到底如何做,还是要请议政王,六王爷做主!”

李明峰知道,奕?肯定是同意设立同文馆、使馆的。但是这事在倭仁、祁隽藻等正途科举出身的保守派眼中却是大逆不道的,谁要是表明态度赞同,谁就成了众矢之的。所以这帮人才将李明峰推出来,让他当这箭靶子。

老李想要后退,却也不行,因为他现在在保定所做的一切都看在大家眼中,他要是主张排洋,那岂不是打自己嘴巴子?一会别人提起来保定的事情,他就骑虎难下了。所以形势逼得他必须赞同洋务,并且要为发展洋务找出足够多的理由。

这就是宝?的精明之处,将你推出去,你还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丝毫不能后退。但是老李也不是善茬子,最后还是提醒了那些保守派一句:我只是提建议,最终事情都是要由奕?做主的。假如真的通过了发展洋务的决议,那主要责任也是奕?的,不在我!

不理会神色不善的奕?,李明峰继续说道:“公使馆的事情,那是《北京条约》上写的清清楚楚的,而且那是外务,我是疆臣,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通商大臣和同文馆,我是同意设立的。现在天津、广州、上海等诸口已经开了,以后华洋之间贸易肯定不断,假如不设通商大臣,恐怕众多事物无法理顺。

同文馆实际上就是培养翻译的,以后华洋贸易,中外友好,若是连语言都不通,如何交往?”

三个问题,李明峰避重就轻,挑最简单的,同样也是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分析回答。通商大臣一旦设立,这个位置肯定是落到他的身上,因为天津毕竟是他的管辖地,朝廷不可能将其另划出去。

至于同文馆,他在保定已经设立了,所以他也不可能在这里提出反对意见。这样一来,这两个问题李明峰只能坚决的表态支持。

但是,实际上众人分歧最大的公使馆问题,李明峰却避开了。

公使馆的设立,严重的挑动了保守派的神经,为他们所不容。当初《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朝中就因为公使馆问题吵成一团,最终咸丰帝听从了保守派的建议,撕毁了条约,直接导致了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这次《北京条约》中详细的写上了在京设立公使馆,但是朝中最顽固的倭仁等人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条款。他们认为,大清乃是万国之首,四方蛮夷只需上贡来朝,一切事物由理藩院办理便可,要公使馆何用?

而且条约上写的清清楚楚,以后华洋平等,洋人的公使见皇帝都不需下跪,这岂不是将大清的颜面丢的一干二净?这些保守派认为这一条已经严重的损害了皇帝威严,君辱臣死,某些极端的大臣,甚至已经做好了拼死进谏的准备。

倭仁、祁隽藻等人对这一条真是恨之入骨。但是这条和李明峰无关,北京设不设公使馆都不影响保定的工业化进程,所以老李很明智的回避了这个问题。

“李大人的意思是说通商大臣和同文馆很有必要设立,但是公使馆却可以不用设立?”新任的兵部尚书文祥问道。

“通商大臣和同文馆本官是赞成设立的,至于公使馆的事情,属于外务,理当有礼部尚书宝?大人和总理衙门领班大臣六王爷决定。根据祖宗家法,下官是地方上的官员,无权插手这事!”李明峰道。

奕?等人就等着李明峰说“同意”或者“不同意”,但是老李却死活不肯松口。

实际上众人心中都明白,公使馆是必须设立的,因为条约上写的清清楚楚。一旦反悔,势必会惹怒洋人,到时候英法联军卷土重来,事情恐怕就不仅仅是北京被攻破,圆明园被烧毁这么简单了。

不过,心里明白是明白,但这个“卖国”的罪名还是需要有人来背的。奕?、文祥、宝?都不想背,所以众人就把这个“重任”交给李明峰了。但是现在李明峰却不去接手这个“重任”,众人也不知该如何将这出戏演下去了。

“六王,哀家想听听你的意见。”慈禧太后对众人心里的小算计了如指掌,她一出言就将恭亲王这个幕后黑手推到了前台。

李明峰对着慈禧太后微微一笑,算是感谢她在关键时刻替自己解围,慈禧也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听到圣母皇太后点名让六王说话,顽固派的倭仁、祁隽藻、周祖培都将目光转向了他。

奕?皱着眉头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略一犹豫道:“回圣母皇太后,本王认为公使馆设也可,不设也可!从咱大清的角度考虑,当然还是能不设为好,但若是不设,恐怕要被洋人抓住把柄,说咱们不讲信誉。

本王也知道,众位大人都想不设公使馆,但是这事的主要问题不在咱们,在洋人。只要洋人放弃了这个条款,咱们自然不用设立。”

倭仁颇为不悦的说道:“那些洋鬼子自高自大,傲慢无比,让他们乖乖的放弃,怎么可能?老夫看,只有武力驱逐洋鬼子才是最可行的!”

去年和英法联军进行的北京和谈是奕?全权主持的,《北京条约》也是奕?签订的,在倭仁等顽固派眼中,奕?本身也不是什么好鸟。

因为奕?和洋鬼子厮混在一起,又奸猾无比,所以顽固派众人才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鬼子六”。

奕?早知道倭仁对他有意见,所以此刻听到他话中带刺,也不在意,继续说道:“直隶总督李明峰大人向来与洋人交好,本王提议,不如让李明峰大人去找洋人说项,让他们取缔这条算了!”

慈禧将目光落在李明峰的身上,轻声道:“李大人的意思?”

李明峰刚刚坐下却又站了起来,朗声说道:“古人云,位卑未敢忘忧国,况臣身居朝堂呼?臣一切以两宫太后和恭王爷马首是瞻!

假如恭王爷说不让洋人设立使馆,臣就去洋人那里转达朝廷的意思。假如朝廷准备武力驱洋,臣也愿为马前卒,先将保定的洋人全部驱逐出境!”

没等众人开口,兵部尚书文祥先怒斥道:“胡扯!恭王爷何时说不让设公使馆了?李明峰!假如因为你假传王爷的命令,引起华洋冲突,到时候小心你吃罪不起!”

文祥当初亲自率领丰台大营的士兵去圆明园围攻洋人,结果差点全军覆没。那次战役彻底的震撼的文祥,从此之后,他从一个主战派变成了主和派。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他已经明白,大清实在不是洋人的对手,即便再打十次,也是有败无胜。

此刻文祥听到李明峰提出要武力驱洋,而且还把这个提议的主人换成了恭亲王。假如真的华洋再起战事,那恭亲王岂不成了罪人?他岂能不急?

李明峰笑着说道:“本官人微言轻,岂敢假传王爷命令?但是王爷让臣去说项,臣却不知王爷立场,这该如何去说?”

奕?语气生硬的答道:“本王的立场当然是尽量不设公使馆,你就按这个去说。最好连赔的银子也让洋人再还回来!”

奕?此刻已经有些近乎无赖了,他交给李明峰的任务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别说那些已经送出去的银子了,就是公使馆的事情李明峰也办不了。

但是只要老李接下了这个任务,到洋人那里去说项,老李肯定会因此得罪洋人。得罪洋人倒无妨,问题是得罪了洋人之后,事情也办不下来,到时候奕?还可以借口李明峰办事不利,给他来个不小的处分。

反正无论是恭王党还是顽固派,都看李明峰这个假洋鬼子不顺眼,只要有人提出将李明峰降个一两级,想必一定是满朝文武都是齐声赞同。

假如李明峰不同意去找洋人说项,鬼子六又可以把“卖国”“媚洋”的帽子抛给老李。

所以,李明峰是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

但是今天的李明峰早非吴下阿蒙了,奕?要想这么简单就阴到他,那他这些年也白混了。

李明峰神情严肃的说道:“要让洋人放弃设立公使馆,共有三条路可走。第一,就是武力驱洋,将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洋人彻底的绞杀,禁止中外交往;第二,就是以利诱洋,也就是割地赔款,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第三,以仁义化洋,就是用仁义之道感化洋人,让他们自动退去。

臣认为第三条最为可行,到时候只要请倭中堂、祁大人、周大人到洋人面前讲一通仁义道德,肯定会将他们感化。没准洋人的国王听了他们公使的转述,还能因为仰慕我天朝文化,而率众来朝呢!”

李明峰此言一出,倭仁、祁隽藻等人脸色通红,本想反驳,却不知如何开口。他们虽然迂腐,但是可不傻,李明峰提议带着他们去讲仁义道德,好感化洋人,这纯粹就是在取笑他们。

李明峰不理会脸色难看的众人,继续说道:“诸位大人,明峰的提议都讲的清清楚楚了,至于到底选择以武驱洋,还是以利诱洋、以仁义化洋,那还是需要诸位做主的。只要诸位把事情定下,明峰就可以去执行了!”

李明峰言毕就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再也不吭声了,留下满堂的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知该如何说。

李明峰这一招用的很绝,从他的表态上看,他简直就是个最顽固、最强硬的主战派,但是他却又充分的利用了自己权职不高的特点,将一切事物都推了出去。

“老子就是个执行工具,你们怎么决定,老子就怎么干!谁也挑不出老子毛病!只要你们敢和洋人翻脸,敢和洋人打仗,老子也舍得将洋人从保定都赶出去!”李明峰心中暗想。

“什么以利诱洋?纯粹就是卖国!本官不同意!”脾气暴躁,性情耿直的文祥先表态了。

“洋人性同犬羊,和他们谈仁义,纯粹就是对牛弹琴,荒谬的很,这个办法也不可行!”宝?也说道。

“对!洋人性同犬羊,不识礼仪,不可以仁义教化!”祁隽藻连忙说道。

否定了这两条,那就只剩下武力驱洋一个办法了,这个问题太过**,谈到这,众人也不吭声了,目光都瞧向了奕?。

他是议政王,这种大事还是要看他的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