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化县城位于南昌城北20多公里,联系南昌和九江的南浔线和通往武宁,修水的公路,都从这里通过,交通十分便利,是从九江前往南昌的必经之路,号称南昌的北面门户。正是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陆上交通,无论是从永修南下南昌的106师团,101师团,还是奉命由武宁南下的第6师团,都把乐化和乐华与南昌之间的蛟桥当作了自己部队的后勤补给基地。现在的乐华和蛟桥有总计三个大队的日军辎重部队留守,统一由坐镇乐化县城的第6师团辎重兵第6联队长高屋守三郎大佐指挥。如果在平时的情况下,三个大队的留守兵力,已经足够护卫这些地方的安全了。可是,在气势汹汹的猛扑上来的4个师近五万人的中国军队面前,这三个大队不足三千人的辎重兵,到底能够抵挡得住多长时间?恐怕,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算是指挥官高屋守三郎大佐也很清楚。当然,对于战斗经验丰富的稻叶师团长和冈村司令官来说,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用回答。一旦丢失了乐化,那么现在在南昌城下忙于休整的第6师团,106师团和佐枝支队三万余人的部队的后路就会被切断。这对于已经经历了连续血战,流失了不少精血而身体虚弱的日军来说,前景将很不乐观。
“命令稻叶四郎中将统一指挥第6师团,106师团和佐枝支队,立即转向吴城永修一线突击前进。”即使是要下令撤退,冈村司令官也要把这说成是向另一个方向前进。
接到了命令的稻叶四郎中将立即组织部队,掉头转向北面,以装甲部队为先导,夺路而逃。
与此同时,冈村司令官还下令11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1旅团沿南浔线南下,直至与稻叶四郎中将的部队会合,然后缓缓后撤。本来正在鄱阳湖边的都昌县城准备登船的15师团,则转到永修吴城一线,护卫后撤部队的归路。至于正在和19集团军与30集团军激烈交火的的吉住良辅中将指挥的日军集团,则奉命坚决阻击中国军队的进攻。
冈村司令官的这一系列命令,实际上是宣告了日军放弃了攻占南昌的战术目标。从判断战役胜负的常用标准上来说,这实际上也是宣布日军至少没有获得这场会战的胜利。
冈村司令官对撤退所做的安排,被各部队不折不扣地执行。稻叶中将指挥的部队甚至放弃了在中国战场上从来都是每战必做的烧杀抢掠,以前所未有的良好军纪,一心只是赶路。
面对日军部队集团,战区的薛长官很明白鬼子正是一心要跑路,而且每个集团都有几万人的兵力,以自己手里的几十万兵力,如果强行要留下其中的一支部队,并非是不可能。但是,俗话说得好,穷寇莫追,一心要跑路的鬼子如果遭遇到阻击,肯定会拚命的,那样的话,即使自己最后能打赢,损失也会是相当巨大的,那样就有一些得不偿失了。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让开大路,让鬼子跑路,同时让自己的部队不断地从鬼子部队的侧翼骚扰,从后面猛追,一点点地给鬼子的部队消肿。不管怎么样,你既然来了,不留下一点东西就要走,那也实在不像话了。
于是,在赣北的战场上,出现了奇怪的景象。数万日军在大路上一路狂奔,旁边不时有中国军队从侧翼和后面追上来,这时候就会有一小股的日军被当作壁虎尾巴割下来,掩护主力脱离追兵。然后在潮水一般的中国军队面前,这一小股日军在经过一番抵抗以后被迅速拥上来的人潮所淹没。
到了4月10日,终于,中日双方的军队又形成了一条相对稳定的战线。与会战开始之前相比,日军突破了修水防线,占据了吴城和永修一线,取得了随时可以南下攻取南昌的前进阵地。但是为了这十几公里的一段前进阵地,日军付出了三万余人的代价,显得有一些得不偿失。而中国军队虽然丢失了吴城至永修一线,但是总算是经过苦战,夺回了武宁,保住了省城南昌,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整个会战的结果还算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这样,一度打得轰轰烈烈,双方总计投入了四十余万部队的南昌会战,就在双方的互相忌惮戒备里落下了帷幕。
日军11军在会战的总结战报里,承认整个会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并且损失十分重大。只不过在经过东京军部审核的对外战报里,这场付出了巨大的损失,却远远没有实现战略目的的会战,被描述成为了一场达成了初步战略目标的有限胜利。此语一出,舆论纷纷惊异于日本方面的文字水平之高。
相反的,中国方面则是很高调的对外公开宣布,国军在南昌城下取得了重大军事胜利。军委会的发言人,还以十分煽情的语言宣称这次重大的军事胜利,不仅仅表明整个中日之间的战事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的阶段,而且证明日军部队已经显露出了明显的疲态,而中国军队在承受了初期的巨大损失以后,已经逐渐的恢复了战斗能力,假以时日,我军必将向日军发起全面的反攻,届时就将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末日。
一时之间,全国军民的热情被这一场会战的胜利消息所激发。每一座中方控制的城市里,几乎都有人们自发举行的大规模庆祝游行。人们抛撒着鲜花,打着火把,举着横幅,高呼抗战口号,欢呼雀跃,毫无保留的挥洒着自己的喜悦。
军委会也十分慷慨的开出了一系列的奖赏名单,许多有功将领被晋升,授勋。令外界深感意外的是坚守南昌的刘建业所部第6军,确实与这份奖赏名单完全绝缘。按照常理来说,这一场的军事胜利,关键的部分就在于南昌城下的坚守防御战斗。如果没有在南昌城下的坚守,就无法消磨日军的进攻势头,也没有办法让日军部队一点点地被放血,直到最后形成对我军有力的作战时机,当然也就无法保住南昌这座重要的中心城市。大家还很清楚,自抗战军兴以来,国军不止一次的打过城市防御战,但是结果却是一边倒的失利,不但城池保不住,还损兵折将,以至于大多数将领一听到要打城市防御战就头皮发麻,比之不及。这一次,国军总算是打赢了一场城市防御战。光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守卫南昌的部队及其长官,不给与奖励也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当有人问及这个事情的时候,军委会发言人的回答却是闪烁其词,不做正面回答。
军委会发言人的闪烁其词,使得有着灵敏嗅觉的人们,意识到在南昌防御战的整个进程里,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很可能这件事情关系到上层。所以,人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一些媒体纷纷派出记者想要前往南昌采访。只不过,早有准备的军方,以战区尚未清扫完毕的名义,挡住了这些不速之客。
会战结束以后,49军奉命开入南昌,接替第6军的守备任务,刘建业也正式地卸下了警备司令的职责。第6军和奉命开入南昌的各部队官兵一起,开始清理几乎已经完全成为一座大废墟的南昌城区。历朝历代以来,大战过后,战场所在地区往往都会爆发出瘟疫疫情,夺取许多无辜人们的生命,特别是现在已经是春天时间,气温不断升高,蚊蝇孳生,瘟疫随时可能会爆发。为了不再增加无畏的损失,进入城区的国军各部队,都一致认为这一工作是必须尽快完成的。或许是为了赎去自己心里的罪恶感,也是为了使自己的心里能够好受一些,刘建业亲自带头在城内清理废墟,搬运双方战死者的尸体。
整个清理过程里,刘建业都是默默无言的工作,没有任何的言语。在整个废墟一般的城区里,到处都是残缺不全的人体碎片和各种死状的战死者尸体。往往在一个院落里,人们就能看到相互叠累成好几层的双方尸体,很显然,这里曾经是双方反复投入兵力激烈争夺的地点。其惨烈景象使得许多官兵一边搬运清理尸体,一边失声痛哭。南昌城里到处都能听到幸存的官兵发现自己的亲友尸体时候的悲伤哭声。
清理尸体的同时,就是组织埋葬,祭祀自己一方的战死者的英灵。活着的人们,只有以这种方式来表示自己对于那些逝去者的哀悼和追思。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会和这些昔日的同袍在黄泉之下相会。
正在刘建业忙于这些善后事务的时候,一封电报让刘建业从这些事情里脱身了出来。
“各位,我刚刚接到重庆的电令。第6军全体部队从南昌开往长沙休整,我则奉命前往重庆向军委会述职。”早就对这样的结果有一些心理准备的刘建业很平静的向手下的主要军官们,宣布了电令的内容。
“我们第6军在南昌坚守了那么久,付出那么多的牺牲,多少弟兄都战死沙场,到头来军委会对我们什么奖励都没有,还要军座去重庆述职,这是什么道理?这根本就是不公平,我打心底就不服。”刘建业的死党段金锁首先就站了起来对军委会的电令,表示了不满。
“仗是我们一起打的,不管什么功劳还是罪过,我们大家都有份,要述职我们一起去。”刘建业的旧部张建也站了起来。如果刘建业有什么意外的话,作为刘建业旧部的张建,在军内的前景也就不会好,这是很显然的道理。
“军座的作战计划,是我们一起起草的,要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也有一份。”杨参谋长也站了起来。
“各位,你们还是安静一下。我早就表过态的,一切的事情都由我来承担。不管是福是祸,重庆这一趟,我一个人去。我走了以后,军部的事情由杨参谋长代为主持,把部队平稳的带到长沙去。如果,我还能回来的话,我不希望看到部队有什么意外的情况发生。好了,话就讲到这里了。散会吧。”刘建业说完以后,戴上军帽,转身走了出去。
一天以后,刘建业带着自己的警卫黄峰和副官杨舟,乘坐一驾苏制的小飞机,从南昌机场起飞,向重庆飞去。
透过飞机的舷窗,一朵朵白云从飞机下飘过,刘建业的思绪也像白云一样飞得很远。这一去,很明显,是要追究南昌大爆炸的责任。追究责任自然不可能追究到最高统帅的头上,也不大可能追究到陈部长这些党国要人的头上,自己就是最合适的替罪者。计划是自己提出来的,行动是自己一手负责的,直接的命令也是自己下达的,不找自己来顶罪,找谁来?不过,刘建业也知道这种罪名,在战时情况下,是可大可小的。至于到底是大还是小,刘建业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