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枪伤13(1 / 1)

问责 许开祯 733 字 8个月前

第一部分 第四章 枪伤?(13)

“小苏。”黎江北猛地叫了一声,叫完,才记起小苏不在,去了新校区。按搬迁方案,第一批搬往新校区的,是江大一至四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院暂且留在老校区,等二期工程完工后再搬。黎江北本可以不搬,谁知校方硬是在新校区也给他安排了办公室,意思很明确,校方不愿意他留在老校区,尽管校方说法很客气,让他在两边都有休息的地方。黎江北去孟荷家后,小苏便急着赶往新校区,他要提前将黎江北的办公室收拾好。这是助手分内的工作。在电脑前闷坐了一会儿,黎江北起身,对这个“路透社”,他已心中有数,尽管他还想不通,这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做这些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啊,而且从道义上讲,这人也不应该这样。然而世上的事就是这样,越是不可能,它却偏偏就越有可能!

他决定静观其变,看看江大掀起的这场轩然大波,到底能吹来什么?

第二天,盛安仍主持召开调研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在盛安仍下榻的金江宾馆举行,参加者只限于调研组11个人。黎江北因为晚上没休息好,感觉有些疲累,开会前5分钟,他吃了两片药。自从妻子出国后,黎江北就患上了失眠症,近来症状有所加重,半年前他开始偷偷服用这种药,借以提神。

盛安仍今天情绪很好,脸上破例有了笑容,大约是没有地方领导参加,会议开得相对轻松。盛安仍先是讲了一番这次下来的目的,其实这些不用讲,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不过盛安仍谈到一点,让与会者感到意外。他说:“从原则上讲,调研组应该接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在地方政协的支持下开展工作,但领导与支持,并不是要捆住我们的手脚,而是要我们更大胆地放手工作。这次调研不同于往常,这次是找问题,找不足,挑毛病,有针对性地拿出解决办法,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提供充足的第一手资料。希望委员们能把这次调研跟平日的工作结合起来,有侧重点地开展工作,力求事半功倍。”

这话虽然委婉,但却透露出一层意思,就是冯培明昨天在会上定的调子,对调研组只起参考作用,调研组应该坚持调研组的方向。

盛安仍讲完,请大家畅所欲言,酝酿一下工作到底该如何开展,特别想听听江北省三位委员的意见。师大刘教授第一个发言,他谈到一个问题,变革时期教师的道德情操还有敬业精神。这是刘教授最近研究的一个方向,结合师大教师队伍思想状况的变化,他无不痛心地说:“处于社会大转型大巨变中的高校,还能不能坚守住灵魂的最后一道防线?师道在滑落,校园在受污染,拜物教拜金主义等思潮的泛滥,已严重伤害到我们教育的根本,这股风气不抵制,高等院校就有可能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祭坛。”

“没那么严重吧?”一看刘教授如此激动,盛安仍笑着问。

“只怕比这更严重!”刘教授大约也是昨晚没睡,就这个话题准备了厚厚一沓资料,黎江北担心他讲个没完,刘教授有这个毛病,只要一逮着讲话的机会,就恨不得一个人把时间用完。还好,今天的刘教授没展开,只是点了几个要点,请求调研组能把高校教师队伍的师道精神作为一个课题,加强调研。

接下来是党校林教授,相比刘教授跟黎江北,林教授的政策水平要高,讲话原则性也强。他简单谈了三点,第一,调研要充分尊重江北高教事业的客观背景。江北地处改革前沿地带,经济发展相对活跃,高教事业的步伐也比其他省份要快,步子一快,就有踩不实的地方,不能把它笼统地归结到问题中去。第二,既然是为“两会”做准备,就要多看正面,多总结正面的东西,正面的东西总是能鼓励人。第三,要把个案跟普遍事实区分开来,不能以点代面,犯悲观主义的错误。说这话时,他的目光别有意味地扫了黎江北一眼,这一眼扫得黎江北脸上火辣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