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剩下的就是实物的对比了,以龙“芯”450、500、550三款CPU为核心的电脑同奔腾三500和AD得ATHEN500为核心的电脑针对着整数处理,浮点计算,大规模软件程序,3D效果测试,等诸方面性能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最终的结果是喜人的。
龙“芯”虽然在除了3D之外的其他方面都输给了另外个CPU为核心的电脑,但是参观的人们也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差距并不是特别的大,也就是说,刚刚出炉的龙芯并不低于世界的先进水平,相信在CPU的设计工艺和生产工艺上面进一步提高的话,龙“芯”的未来大有可为。
短短的三十分钟的时间里面,在场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和部队方面的代表,已经看到了龙“芯”的全部功能,特别是在3D方面的效果,更是让大家非常的满意,最后,政府方面的代表提到了关于成本的问题,谁都知道,一款微处理器要想真正的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那么它的成本至关重要。
这也是好多国家连高精尖的可以都搞出来了,但是却一直没有办法搞出来微处理器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自己搞的成本比购买别国的产品还要贵很多,在没有直接的威胁的情况下,这点完全没有必要。
但是在中国的国情却不容许这样,建国之后中国就收到了各方面的禁运,即使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外的一些势力还不放弃颠覆中国,在高科技,特别是高技术领域。实施了对中国的禁运,同时国家也不可能把关系到国防的重要领域地产品,寄托在别国的身上,这样一来万一未来发生战争,那么就太被动了。这个龙芯计划,是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要进行下去的,不过能够降低成本。甚至投入市场回收成本,那就更加完美了,目前中国的底子比较的薄,还不可能投入大规模的资金。用于这方面。
龙芯实验室的首席设计师,中国物理科学院地院士,CPU构架专家方波迁微微一笑说道:“实验室产品的价格较高,因为它的很多材料都是用的最高质量和性能地产品。不过在进入到实际生产的领域,将用廉价的产品替代这些元件。同时在大量生产摊薄成本的情况下,龙“芯”他地成本不高,而且市场售价的定位也在INTEL和AD得同样主频之下。”
李云听到了这个答案,心中地担忧稍微的平复了一点。能够一举超过INTEL和AD那是不可能的,别人已经生产了几十年,同时又一套完整的研发和生产地技术。但但是大规模生产的制造工艺,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提高的,实验室产品同真正的商业产品并不一样,他们中间还有很长地路要走,不过能够在性能上面,紧跟世界先进水平,不掉队,同时在价格上面有优势的话,在中国这个不发达的国家,还是有相当的市场的,再加上它又是国产的,相信在政府订单的推动下,龙“芯”会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及时是在国外,性价比如果真得不错的话,龙“芯”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
现在正好是微处理器发展的最关键的时刻,INTEL和AD虽然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优势并没有明显到别人无法追赶的时刘,但是就在这两到三年的时间里面,由于资金和许多方面的影响,CYNI和IDT公司,以及其他的微处理器公司纷纷的转产或者破产,微处理器领域只剩下了INTEL和AD,虽然CYNI台湾的威盛收购,不过他也没有继续CPU得辉煌,结果是无影无踪了。
对于龙芯,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紧跟的战略,只要能够确保中国大陆市场,再逐步的拓展国际市场,那么龙芯就会有充足的时间,逐步的提高,未来的两到三年里面,微处理器的发展旅程,李云是烂熟于心,相信只要不出现资金方面的问题,逐步的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还是非常有可能的,再说了,龙芯在诞生之初,就已经完成了对未来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太极指令集系统,这才是龙“芯”未来真正腾飞的翅膀,李云对于这一点充满了信心。
整个展示在大家的兴奋中间结束了,与会的政府官员和军队代表走后,李云留了下来,实验室的产品毕竟是实验室的产品,他具体工业制成品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点在已经成熟的CPU制造企业里面,并不是持别的难,但是在中国,这个项目还是一个空白,所以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在龙“芯”研究出来之前,李云在引进那两条高标准的硅晶元生产线的同时,在CYNI和IDT公司的掩护下,李云还购买了两条性能优良的CPU生产线,不过由于种种的原因,这不是最先进的,CPU项目毕竞是高精尖的项目,以CYNI和IDT公司的实力,购买硅晶元生产线已经是出人意料了,如果再购买最先进的CPU生产线的话,谁都知道有问题了,权衡了半天,李云还是决定,退而求其次。
购买这个生产线,虽然很大程度上面,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防止美国政府的干预,但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条生产线,和最先进的生产线比起来,他的技术指标并不落后,只不过自动化程度没有那么高罢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一直不高,这也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这点成本上面的差距,很容易补上。
这两条生产线到位之后,就被安放在了南京高科技园区的中,并在硅晶元的工厂旁边,兴建了一个CPU的制造工厂,制造CPU的合格工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起来的。在生产线到位之后,李云一方面从美国和欧洲寻找相关行业地工人,一方面培养和培训中国自己的工人,这方面以前的CYNI和IDT公司有一定的储备,在李云许下了高昂的工资之后,还是有不少CYNI和IDT的工人来到了中国工作,这些人来到中国之后,不但帮助培训工人。并且在生产线的安装上面,帮了工厂很大的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CPU地生产线能够顺利地建成。他们的功不可没。
在CPU生产线安装好了之后,为了进一步的在实战中间磨练工人,在龙“芯”还没有设计出来的时候,在李云地授意下。新的CPU工厂开始生产CYNI和IDT的产品,CYNI公司的2和IDT公司地WINCHIPC6-2都是相当成熟的产品。虽然他们比起来INTEL公司和AD公司地产品还差上不少,不过把他们的主频提高,并做出来少部分的修改,作为低端的产品。还是有一定地市场份额的,这部分的市场份额虽然不足以支撑公司的发展,但是维持下去还是可以地,正好接着这个机会。锻炼一下CPU工厂工人的水平,毕竟在未来的社会中间,CPU的设计是重要的,但是工厂的生产能力和熟练程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工人们的熟练程度提高了,CPU的性能指标才可以上升,而成本才会降低下来。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通过了大量的生产实际,在熟练工人的带动下,后来的新工人也逐步的熟练了生产工作,而且中国人是从来不缺乏创造力的,在熟练的同时,他们还结合了生产的实际,提出了几条改进生产程序的建议,这些建议在工厂领导的安排下,进行的实验,结果效果非常好,整体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不要小看这2,这2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就意味着成本的降低,一个2虽然不起眼,但是如果越来越多的2出现的话,未来的路一定非常的宽广。
李云对于这个也非常的重视,不但重奖了这几个提出改进方案的工人,同时在工厂里里面设立重奖,对于可以帮助工厂改进生产流程,提高效率的,都可以获得一笔不小的奖金,不过这个改进是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CPU工厂他的最重要的工作是生产,如果每个工人都不生产了,反而去搞研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这条方案一出,虽然在后来的几个月里面,没有出现较大效果的生产工艺的改进,但是工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倒是大幅度的提高了,要想改进生产流程,首先要熟练掌握生产技能,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只有熟练掌握了技能,改进才成为可能,李云也没有想到,他的一念之间,让这些工人的积极性提高了这么得多。
到了8月底的时候,CPU制造工厂已经可以全效生产了,其生产的效率甚至超过了以前CYNI和IDT公司的生产效率,非常接近于INTEL公司美国工厂的生产效率,要知道INTEL美国工厂的生产效率可是全世界CPU生产领域中间最高的,就连是以前的CYNI和IDT公司的总经理,都非常的惊叹,连连地说道,中国人不愧是创造奇迹的民族。
李云留下来就是为了同方波迁讨论关于具体生产的问题,实验室的产品,他们追求的是速度和效率,而真正的商业产品,他更多的要考虑生产的难易度以及成本的问题,由于龙“芯”的保密层次较高,在正式的确定生产之前,CPU制造工厂的厂长还没有这个资格接触到,只有依靠李云这个对CPU了解很深,同时对CPU工厂的制造流程非常了解的人,前来讨论了。
参加讨论的人并不多,除了这边的李云之外,就剩下首席设计师方波和晶硅的专家刘易生,以及3D指令集的专家周同心三人,这三个人正是主导着龙“芯”整个设计的三个人,也就是说,龙“芯”拥有着今天的成绩,和他们三人的紧密协作十分不开的。
他们三个人对于李云也相当地熟悉,不管怎么说。李云大力的支持龙“芯”计划,并帮助龙“芯”提出来于可行任很高的设计方案,这对于龙“芯”实验室来说,帮助很大,从很大程度上面说,方波迁他们三人就是在李云搭建的模版下,完成了龙“芯”的设计和制造的。
这次关于龙“芯”真正投产的讨论进行的时间并不是特别地长,龙“芯”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在结束的最后阶段,方波迁他们也考虑了实际生产的问题,他们可不是双耳不闻窗边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相反方波迁和刘易生,他们都是拥有很强实践能力地设计师,特别是刘易生,它对于硅晶元的应用相当的熟悉。并且在存储器和晶体管方面也都有涉猎,很快的它们就确定下来地新的龙“芯”地组成部分。这些部分都是现在市场上面非常成熟的产品,价格都非常的稳定,性能也可以,这些将成为组成龙“芯”投产的最重要地部分。
李云也很欣慰这些研究人员能够想得这么得远。这些材料和他以及CPU工厂的技术员们给出的材料几乎一致,只不过在少部分的枝节问题上面,有着不同,而且这些不同在李云提出来之后。也很快地解决了,总体来讲,龙“芯”的最后一个步骤也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只有具体的生产问题,以及为将来铺路的宣传问题了。
李云离开基地之后,心中一直在考虑着这个问题,龙“芯”的生产不用他来操心,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会直接和CPU的工厂取得联系,技术上面的问题,只有他们双方在一起才可以解决,宣传的问题,李云一直在犹豫,龙“芯”是第一款中国制造的CPU,李云还是希望工业制成品出来之后,在进行宣传,毕竟用实验产品进行宣传的话,说服力不够,人们会说中国的设计不错,但是距离工业成功还远呢,这样的观念对于龙“芯”来说相当的不好,李云不愿意在消费者,特别是国外的消费者,龙“芯”都扮演一个实验室产品的角色,这样对玉龙“芯”未来的发展相当的不利。
思前想后,李云最终决定,等到龙“芯”的工业制成品出来之后,在进行宣传,反正也不差这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面AD没有更新的产品出来,而INTEL公司也不过是在11月份发布他的新一代0.18微米的铜导体技术,代号为CPPENINE新奔腾三代CPU,这款CPU确实很优秀,把AD占取得优势,一下子就拿回来了,不过这些对于新龙“芯”来说影响不大,龙“芯”的定位就在AD和INTEL的高端产品之下,借助价格的优势,占有一部分的市场,并且依托本土的优势占领中国市场,然后逐步地向外发展。
这几个月的时间,确实不用着急,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产品,恐怕也不会很多,其中的大多数将被政府订单给买走,在要害的政府部门,和军事单位,还是使用自己的电脑产品比较的可靠一点,这是大家的共识。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面,在CPU工厂和龙“芯”实验室的密切配合下,终于解决了龙“芯”工业化生产的一系列问题,龙“芯”终于从实验室走进了工厂,开始为走向千家万户作准备。
工业化的龙“芯”最终定型了三款CPU作为他的第一款产品,分别是腾龙450,腾龙500,和腾龙550,这三款产品同实验室的龙“芯”产品比起来,使用的材料质量有所下降,他们的整体性能也有了一定的下降,不过幅度不大,整体只有5-7左右的下降,这个对于整个产品的性能影响不大,高端的领域追求的才是整体性能1的提升,而在低端的领域则大多追求的是够用,而腾龙的三款产品,已经可以支持目前市面上面的绝大多数软件,特别是在3D的领域,腾龙450CPU甚至超过了AD得ATHEN500,这对于腾龙系列CPU的宣传相当的有利,可以把它们作为专门的3D处理的CPU进行宣传,这必然可以让腾龙获得一部分的市场份额。
和腾龙系列CPU同时问世的还有他的控制芯片组,毕竟现在电脑的产品是一个整体,一个CPU如果没有配合的控制芯片组作为支持的话,他就会成为无缘之木,不可能有丝毫的发展的,就算是在控制芯片组问世之后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