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圳差点脱口而出:嘿,朱翊钧你他娘还真是个天才!
朱翊钧设想的五个谈判条件,几乎条条都说到了朱载圳的心坎儿上。
第一条,先说在莫卧儿的四个沿海大城驻军、建港。
朱载圳发动莫卧儿战争,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控制阿拉伯海和莫卧儿海。
第二条,建立贸易往来。大明收购香料,运往国内、西洋。
贸易即和平。且莫卧儿皇帝也一定想跟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做生意。
第三条,撤出除四个港口城市外的驻军。
大明在各地驻军导致抵抗四起,朝廷要消耗海量军费。与其如此,还不如撤军呢。
第四条,让莫卧儿允诺,不和沙俄结盟。
朱载圳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莫卧儿变成敌方阵营版的奥斯曼。
一旦沙俄跟莫卧儿勾搭上了,沙俄再发动几场战争,打通与莫卧儿联系的中亚通道,把军火、援助运过去。那本就民风剽悍的莫卧儿,绝壁会成为恶心大明的最佳棋子!
第五条,大明皇帝恩赐莫卧儿皇帝五百万银元。说白了就是战争赔款!
但朱翊钧给它披了一层体面的外衣。
且朱翊钧知道,户部的王国光一定对这一条持反对意见。
他干脆建议朱载圳掏私房钱,不动用国库的银子。
皇帝花私房钱,你王国光总管不着了吧?
第六条,让莫卧儿与大明结成兄弟之邦。大明为兄。
嗨,更是体面的不能再体面了!兄弟之邦并非称臣。莫卧儿皇帝有台阶可以下。
而大明当了兄长,也挣足了面子。
皇极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朱载圳首先打破了沉默。他口出惊人:“翊钧真乃我朱家麒麟儿!”
唐顺之道:“郑王世子所提条件,能够最大限度的让大明在莫卧儿半岛保持军事存在。绝对可行。”
胡宗宪夸赞道:“这样既能结束这场战争,又能让大明得到实际利益,还能保留体面。高明,实在是高明。”
就连海瑞都说:“郑王世子年仅十六,却能有此等见识。实属难得!”
张居正依心中惊讶:没想到,彩凤的儿子竟如此有见地。彩凤在天有灵,应该能瞑目了。
朱载圳道:“内阁诸员没什么意见吧?没有意见,就将翊钧所言整理成条陈,赶紧送往莫卧儿。”
如今朝廷往莫卧儿送信有一条快速通道。
首先,由严世藩的特别通讯处传鸽讯。
大明已经在南、北方的主要大城市建立了信鸽中转站。
京城的讯息,由信鸽经德州、徐州、杭州、长沙,直达广州。
再由广州派遣快速帆船,下南洋,经满剌加海峡送往莫卧儿。
四个月后。莫卧儿北部一片密林中的一个小木屋。
大明的谈判代表邓子龙、毛海峰,仅带着十名随从,与莫卧儿皇帝阿克巴举行会面。
阿克巴近两年来也算是吃了大苦了。堂堂大帝国的皇帝,整日里钻山沟打游击,搞得灰头土脸的。
他也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下图为莫卧儿皇帝阿克巴相,宝相庄严啊)
今日谈判,邓子龙跟毛海峰分了工。邓子龙唱红脸,毛海峰唱黑脸。
邓子龙首先将朝廷的六个条件,一一说给了阿克巴听。
阿克巴听完,其实心里已经很满意了。让明军撤出领土,恢复自己的统治,还能跟富有的大明做生意。
最重要的是,莫卧儿跟大明比是穷国。五百万银元的“赏赐”对阿克巴来说是很大一笔财富。
不过,作为皇帝,他还是要保持尊严:“明国与我国素无往来。你们举兵二十万,入侵我国。现在不想打了,随便提几个条件就说要休战?
我国的尊严何在?”
邓子龙道:“我们的条件已经很丰厚了。”
“黑脸”毛海峰登场:“怎么,陛下不打算同意我们的条件?好办,接着打喽!打个吊蛋精光!
我们大明海军可以再调二十个三十个陆战师来,围剿你们分散在各地的游击队。
无非是再死几万人。再耗个几千万银元军费。
我们大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两样东西——人和钱!”
阿克巴道:“这算什么?威胁?”
毛海峰道:“没错,就威胁你了!我说老阿,大明给你个金台阶,你差不多得了!
要是接着打,你这个堂堂皇帝,还得跟丧家犬一样整日钻山沟。”
邓子龙附和:“是啊。这场仗其实追根溯源,是你们首先在大明雪域南部的河谷地带挑衅。
我们大明是被迫还击的。你若要跟大明打到底,我们奉陪。
你若要跟大明化干戈为玉帛,我们欢迎。”
阿克巴道:“我总要跟我的大臣们商量一下。”
邓子龙点点头:“好。我们等。”
阿克巴返回内室,与几名大臣商量了半个时辰。
终于,他重新回到了邓子龙和毛海峰面前:“我们同意明国的六个条件。愿莫卧儿与大明,永远都是兄弟之国。”
接下来双方进行了签订《莫卧儿和平条约》的仪式。莫卧儿战争正式结束。
邓子龙跟毛海峰出得谈判的小木屋。
毛海峰抬头望了望天:“他娘了伯夷的!从在东南归顺了皇上,我就没打过这么憋屈的仗!可算结束了啊!”
邓子龙也如释重负:“是啊。总算结束了。”
莫卧儿战争,大明投入了海量军费,死伤三万多人。
说大明赚大了,那是睁着眼说瞎话。
说赔了,也不符合事实。
毕竟大明获得了莫卧儿的香料收购权。还取得了四个沿海大城的驻军权。修建军港后,大明海军完全控制了莫卧儿海和阿拉伯海。
远德十二年秋,大明再次发动远征。陆军元帅戚继光率二十六个师出西域,直逼哈萨克汗国。
这次大明吸取教训,出征的目的不是吞并哈萨克汗国。而是要求在哈萨克汗国驻军。
哈萨克汗国经西域之战,兵力匮乏。无法抵抗,只得与大明妥协。
双方亦结为兄弟之邦。明军取得了在哈萨克汗国的驻军权。
沙俄在哈萨克汗国的势力被清除了出去。
经过此次西征,大明彻底打通了与奥斯曼帝国的陆上交通线。
第514章 进入后九十万字阶段(本救狗穿越故事一共二百万字)
时光就像是被朱笑嫣拿青萝卜捅了腚眼子的白鹿,一跑起来就停不下来。
远德十三年,春,朝鱼羊请求降藩为省。大明设朝鱼羊布政使司。朝王李昖受封归海王。文化同源的小兄弟,正式成为了大明一员。
远德十三年,夏。大明宣布向奥斯曼的高加索地区直接派兵。每年派五个陆军师轮战。一来直接支援奥斯曼。二来在实战中锻炼军队战斗力。
远德十三年,冬。海外移民部向南、北美洲派出探险舰队。
远德十四年,春。老仙家嘉靖巡游归来。带回数百种域外动、植物。于京城建成皇家动物园、植物园,开放给百姓参观。
远德十四年,秋。大明施行部务改革。
旧有各部,变为十三部。分别为吏部、户部、工部、陆军部、海军部、外务部、商部、学部、都察部、警政部、医部、法部、海外移民部。
十三部尚书,被民间戏称为“朝廷十三太保”。
除十三部外,又设不隶属于任何部的局级衙门。如调查局、军情局、宫廷情报局、烟草局、海关局、礼仪局、邮传局等等,共计十三个局。
十三局的最高官员为侍郎。
十三局侍郎,被民间戏称为“朝廷十三少保”。
远德十四年,冬。新洲地方官员贪腐案发。新洲总督府、府、县官员大换血。三百多名政务官、一千余名事务官、三千余名庶务员被撤职查办。
远德十五年,春。五万沙俄军队进攻哈萨克汗国境内的大明驻军。沙俄阵亡两万人,大明阵亡一万五千人。
这是伊凡雷帝在军事上作出的一次试探。
同年春,倭国发生叛乱。明军进行了严酷的镇压。织田信长被击毙。德川家康因帮助明军平叛有功,晋升幕府将军(虚位)。
远德十五年夏。卢太上皇后病故。远德皇帝辍朝三日,举国同哀。
远德十五年,秋。在沙俄的怂恿下。欧罗巴八国组成第二次反明同盟。陈大成率军与之血战。反明同盟阵亡八万人,明军及盟友(加泰罗尼亚自治领、奥斯曼、西班牙)阵亡四万人。
陈大成用铁与血,为长公主朱笑嫣、二皇子朱翊锣守住了他们在欧罗巴的领地。
远德十六年,春。沙俄遣使来京。与大明签订《明俄和平协定》。说是两国和平了。其实双方依旧在世界各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争斗。
两强冷战格局逐步形成。
远德十六年,夏。宫廷发生了皇长子通女干老仙家选侍的丑闻。宫廷情报局封锁消息。皇长子朱翊铭被圈禁半年。
远德十六年,秋。海外移民部首次向北美移民十万人。海军陆战队向北美派兵两万。朝廷设北美总督府。
在移民浪潮中,沙俄也不甘示弱。北美洲以五大湖为界。北方为沙俄势力范围。南方为大明势力范围。
远德十六年,冬。大明与西班牙、葡萄牙达成协议。大明向南美洲移民,并与西、葡两国合作开发当地银矿、铜矿。
朝廷设南美开发使司。海军向南美派驻一个陆战师。
远德十七年,春。唐顺之病故,朝廷极尽哀荣,为其举行国葬。海军部尚书一职,由邓子龙接任。毛海峰仍为海军元帅。
远德十七年,夏。奥斯曼皇太子访问京师。远德皇帝热情接待,并将秦王之女嘉善郡主抬格为公主,嫁予奥斯曼皇太子。两国联姻。
假历史的时钟不紧不慢的走着。
莫卧儿战争结束后的这七年来,大明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方面,大明财政年度总收入达到了惊人的八万万银元。这比正史之中,清末宣统年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一倍。
用户部老尚书王国光的话说,世界之财,六成归于大明。
新洲等一系列海外领地成为了朝廷新的财源。海外领地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国库。
那些欧罗巴少女,为了凑足来大明的一张船票钱,来富裕的东方淘金,不惜出卖自己的贞操。
她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找个老掉牙的明国老头嫁了,成为衣食无忧的明国媳妇。
政治方面。远德皇帝对“清吏治”下了大力气。专门设置了都察部,由海瑞担任尚书。
对于贪腐之人。即便是殷正茂、鄢懋卿那样的封疆重臣,一样严查严办。
官员们至少表面上人人以清贫为荣。能做到“表面上”已经极为不易。
内阁成员,扩大至二十人。仍由皇帝任首辅,不设次辅。
远德皇帝再英明,也只是一个人,精力有限。这七年,朱载圳有意识的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内阁阁员。
朝廷开始在部分省、府、县试设“咨政局”。由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充任各级资政员。
咨政局有权向官府提出施政意见。并有监督官员之责。
教育方面,朝廷设置了学部。在全国及海外领地建成了三百所大学。
两京十九省、四个海外总督府,共建成免费识字学堂五万所。学部统计,大明的识字率达到了惊人的六成。
大明已形成识字学堂、小学、中学、大学四级教育体系。欧罗巴的贵族子弟,以能够来遥远的东方接受教育为荣。
当然,他们留学还有第二个选择——沙俄。
课程设置方面,旧学与新学相结合。
文化方面,称得上“繁荣”二字。朱载圳提倡白话文小说。大明涌现出了几百位畅销小说作家。其中有一个笔名叫刘大胖的,写了一本白话小说《锦衣镇山河》,全国销量竟达七十万册。
科技方面,大明亦是突飞猛进。
这离不开朝廷财政对科研投入的海量资金。
第六代“唐顺之型”蒸汽机已经研发成功。命名为“唐顺之”,是为了纪念这位故去的军事家、科技先驱。
这一代的蒸汽机,单台达到了八马力。广泛应用于织布、陶瓷等工业。蒸汽机车的研发,也提上了日程。
落后就要挨打。军事科技上,军工所在赵士祯的带领下,研发出了火帽燧发枪等一系列新式武器。大明的军械库,在未来十年将迎来更新换代。
总而言之,远德十七年的大明,好一派欣欣向荣,万物竞发的景象。
(这书预计两百万字,现在已经一百一十了。是时候提一下速,好用九十万字填完一系列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