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5日,我来此赏泉。
石砌泉池,方十余丈,平日泉水泓澄滢澈,水碧如玉,天光镜冷,日流8000余方。今秋多雨,泉水很盛。池内池外,众多泉眼,争相涌出,直把池边的一农家大门严严封住。出入之时,须赤足提鞋,涉水而过。水流之疾,仿佛大江奔流,直令群鸭不敢戏塘,浣女不再临池。观之,如野马脱缰,似鲛龙出海;听之,如风雷在鸣,似水龙在吟。
这真是人间胜境。泉水东依天池山,山静林深,丹壑翠岑。池畔遍植杨柳,虽农家院破,但幽静宜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岂止泉城?清流急湍,曲水流觞,岂独会稽?此处泉水绕宅穿户,日夜不息。水穿堂过室,饭菜放在木托盘上,可从厨房飘到堂屋,从堂屋取出饭菜,空盘再飘至厨房。因此明代诗人刘约曾感叹道:“却怪山阴王逸少,不知此地可流觞。”难怪元代东平路总管严宾在此建别墅,难怪佛家把这里当作洞天福地,难怪文人墨客对此情有独钟。
昔日,东流泉北侧有“洪福寺”,相传是唐代洛阳白马寺高僧清真、悟明、蕙僧、圆僧创建。天池山上雕有佛像四尊,据说就是这四位高僧的化身。儒家也曾择泉立学,这里原有书院一处,为明朝中丞刘隅所建。礼部尚书于慎行,中丞朱维京曾在此读书,故东流泉又名书院泉。书院建有祠堂。正祠奉祀周敦颐、程伊川、张载、朱熹、蔡沈五大儒之神位。庙貌俨然,闻名齐鲁。
明万历辛已年夏,朱维京、朱应彀回归故里,看望正在赋闲的于慎行,三人于雨中再游东流泉,欣然和诗。朱维京出首诗,云:
院傍三家市,屏开十里岑。
石床云做幔,丹壑水成音。
转树林飞玉,冲波月散金。
不知行役苦,但觉空人心。
朱应彀和诗曰:
清流环曲径,翠色映遥岑。
山静无人迹,林深多乌音。
雨睛云破练,月上酒浮金。
千里来知己,同游惬素心。
于慎行和诗云:
风雷鸣丹谷,林亭依翠岑;
一樽今日酒,千里故人心;
树动三秋色,泉飞万壑音;
夜凉横吹起,欲听水龙吟。
洪福寺、学祠书院早已无觅,只有两通石碑并肩而立,东面一通是明代诗人朱维京手书的第一首诗石碑,西面下首是朱应彀的和诗,看字迹亦为朱维京所书。一乡三名臣,同朝为官,同游故乡名泉,曲水流觞,举杯忘怀,饮酒赋诗,不失为文坛佳话。
泉水绕村串户,蜿蜒北流,与洪范池泉水相汇,成为“狼溪春水”的主要源头,滋润着平阴大地,也滋渥着平阴人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本小说网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