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节 回味人生(1 / 1)

生命的盛宴 展恩华 2837 字 1个月前

人生是一趟单程列车,她的一切美好经历所具有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重复,人所经历的一切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人是自然之子,生命必须遵循自然之道。少年人没有什么可以回忆,于是就展望;老年人没有什么可以展望,于是就回忆。这好比一个出门远行的游子,走过了疲累的旅途,到达了目的地。他不是欣喜若狂的庆祝,而是要躺下来好好休息。在这歇息之际,他不再展望所剩无几的未来,尽管依然还有触手可及的繁华,依然还有精彩夺人的**,他都会变得麻木,却对那个由此出发、愈行愈远的家,对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越发地情有独钟。于是,他开始慢慢地回忆人生,不断地在回忆中咀嚼,在咀嚼中回味,在回味中实现历史的复活。

广胜先生在他的人生旅途中,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他从一个农家子弟走上了县领导的岗位,并实现了人生的软着陆。其间,有痛苦、有挫折、有迷惘,甚至也有过失意。但更多的是奋斗的**、工作的充实、成就的满足以及亲情友情所带给他的人生的甜美和快乐。

1950年,广胜先生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小经受了诸多的艰难困苦。他出生仅三个月,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带着他兄妹三人,含辛茹苦,艰难度日。童年和少年的困苦,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常言道:“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苦难可以扼杀生机,也可以激发活力,可以摧垮精神,也可以磨炼意志。这些苦难,对他来说,则是人生的一次次淬火,使之变得坚韧而刚强。十几岁,他就到处捡石块、砖块、沙垃礓等,活了泥,团成泥块,以燕子衔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建立了一个虽不华丽但能为一家人遮风蔽雨的家。这一点,是现在的孩子不可能做到、也难以做到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一个人如果在十四岁以前,不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一生定会十分地庸俗。儿时的苦难,让还处于少年时期的广胜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这理想,很现实,似乎也不太崇高。但就是强烈而朴实的理想,给了他执著向上的动力。在学校,他是班干部,学习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当了老师、当副业会计、当团支部书记,成了村里的重点培养对象。二十几岁时,就成了公社的常委。看起来,十分顺利,但他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浸透着奋斗的心血和汗水。无论干什么工作,他都尽心竭力,都干得有声有色。后来,他又干过孝直镇组织委员、副书记,洪范池乡乡长,旧县乡党委书记。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使自己在仕途上走得一帆风顺,而且让全家人转了户口,吃了国库粮。在老百姓眼里,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啊!这种理想的实现,也让广胜先生感到由衷地满足。后来,又进了城,成了交通局的一把手。因为工作上的出类拔萃,被组织上推荐为副县级干部,最终从县党校党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休。

一个人的理想就像一株庄稼或者是一棵树,也会成长壮大。广胜先生由最初的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愿望,渐渐成长为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无疑是理想的一种飞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成为他人生的理想和信仰。在这种信仰的支配下,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他都努力做到以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个人最大的力量谋经济发展、谋百姓福祉。因此,他也由衷地得到了人群的拥戴。1996年,旧县事件发生后,许多车辆、许多家庭被砸、被抢,而他的家却安然无恙。谈起此事,广胜先生不仅感慨地说:“你只有真正爱护群众,群众才会真心地拥戴你。”这是一句真理,值得我们的许多干部好好记取。

在这个世界上爱情、亲情和友情是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个世界是否美好、人的心灵是否滋润,就看他占有的爱情、亲情和友情有多少。广胜先生有着幸福甜美的爱情,他的妻子张冬云朴实、美丽、大方,又勤劳、贤惠、能干,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是一个有名的贤妻良母。对于广胜先生那一代人来说,他们很少谈及爱情。但是,他们对于什么是爱,却体会得最深。在他们看来,爱不是花前月下,不是卿卿我我,更没有山盟海誓,爱是一种给予、一种呵护、一种付出,爱的幸福也就在这给予、呵护和付出之中。他们夫妻之情不是在甜言蜜语中,而是在给予所爱的人带来关爱和幸福的同时,享受爱和被爱的甜美。对于这一点,现代人很难体会了。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同时也是使家成其为家的根据。父母对于孩子不仅仅是受苦、是奉献、是牺牲,同时也在受苦中享乐、在奉献中收获、在牺牲中满足。愈是有爱心的父母越能体会到孩子给家庭带来的无可替代的幸福。广胜先生有三个孩子,孩子又有了自己的孩子。工作期间,虽说对孩子们照顾不周,多有歉疚,但退休后,对隔辈的关爱却是倍至的。他和老伴在关爱孩子、教育孩子成长中尽情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广胜先生是个十分看重友情的人,他一生结交了许多好朋友。这些朋友可能是他儿时的伙伴、可能是他的领导、可能是他的同事、也可能是他的下属。在他的一生中,真真切切感到友情的弥足珍贵。对于友情,我始终相信这样一个判断: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优秀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两者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的欣赏和尊重,它的特征是互相的关心和支持。广胜先生的人生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和朋友之间,都是互相的受益者。自然,也有反证。有些曾是“朋友”的人,也曾深深伤害过他。说起这些,他都会感慨不已。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那些经得住考验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广胜先生是个闲不住的人,别人退休后,讲究的是养生,是好好休息,是享受生活,而他却整日忙个不停。帮人建公司、牵头续族谱、参与修浮桥……不了解他的人,可能会以为他是多么喜欢钱、渴望钱;了解他的人,才能真正懂得他这样做的真正目的。

广胜先生是一个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人,退休后再找一份活干,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仅有利于自我,而且有利于社会。他所做的一切,不仅有现实的意义,更有长远的价值。我想起了圣埃克苏佩里说过的一句话:“用生命去交换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这也许是广胜先生的更深层次上的追求吧!

平常人的一生,不可能有动人心魄的大起大落,不可能有让人高山仰止的丰功伟业,也不可能有**气回肠的悲欢离合。然而,平凡的人生,也会有不平凡的开阔胸襟、不平凡的生命感动和不平凡的人生觉悟。人生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任何人的人生都是唯一的,但人生的魅力也许就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一个敬重生命的人,都会关注自己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看重每一滴汗水或泪水,珍惜每一回伤痛和幸福。一个人在社会上也许是成功的,也许是失败的,可如果是一个敬重生命的人,必然以敬重的姿态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年轻时,我们忙于生活、忙于工作、忙于奋斗,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想一想人生。一个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我们已习惯了的生活宣告结束。这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生命的驿站。立足这个驿站,我们与外界事物便拉开了一段距离。我们可以借此实现人生的回归,回归到本真的自己。只要善于利用这个机会,去思考,去回味,去感悟,我们就会获得一种新的眼光、一种新觉悟。这种眼光和觉悟,不只是一种经验的提升,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本小说网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