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 品读宗江(1 / 1)

生命的盛宴 展恩华 1877 字 1个月前

有的书,让人不屑一顾;有的书,值得翻翻;有的书,却值得细品。小弟胡宗江就是一本值得慢慢品味的好书。

说他好,那是有理由的。从宗江这本“书”里,你可以读出精神,读出思想,读出境界。

我常对朋友说,一个人不能为活着而活着,如果那样,人的社会属性,人的高贵,就被彻底地否定了。作为人,我们可以不一定崇高,但要绝对拒绝庸俗。

在我眼里,小弟宗江绝不平庸、绝不俗气。自然波纹的长发,带着几分飘逸,朴素不失时髦的服装,让他多了几分洒脱。然而,让我为之敬佩的,是在他身上始终洋溢着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脚踏实地的精神,就是埋头苦干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他爱书法,爱绘画,就把书画当作事业来做,做得认真,做得扎实,做得义无反顾,做得无怨无悔。

一分精神一分才,十分精神才全来。了解宗江的人,都知道他是很能吃苦的人。宗江学书,探源溯流,探幽入微,博览约取,汲精运弘,从来是不遗余力;临书习字、创作作品,常常是通宵达旦。他那瓶底似的眼镜,就是他刻苦耐劳的佐证。凭着这种吃苦的精神,宗江做出了成绩,做出了名堂。其书法渐成自家面貌,并屡屡于全国书法大赛摘冠折桂。

人之所以异于动物,就在于会思维,有思想。用一个哲学家的话说,人是一根可以思想的芦苇。宗江是一根芦苇,他的可贵就在于有思想,这思想还挺深刻,极富真知灼见。

他说,做人要半人世半出世,要以人世之态度临帖,以出世之态度交游。做人要深邃沉静,做学问要博大精深。他告诫别人,歪门邪道你千万别走,别说成不了气候,就是成了气候也是妖魔鬼怪。人间正道是沧桑,能在人们都熟悉的东西中挖掘出更精彩的美来,才是高人。他盛赞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主张既要有理想主义的境界,更要有务实主义的精神,深感“自古空谈误国,忽悠误尽苍生”。他主张勤谨工作。对于书画事业要勤奋上进,少说多做,慎于言敏于行,理性恒久。主张乐观生活,快乐生活,笑眯眯看世界,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任何事物。主张闲逸自适,儒雅淡定,有良好心态,养气养神养学问。

宗江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悟力,其见解远在常人之上。他说,要成为一个好的书法家,必须到圣教序中淘字法,二王尺度中淘笔法,书谱中淘草法。他讲解书法,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他说,执笔如领舞。领舞伴跳舞不能狠狠地抱住她,双方会意,配合默契,举眉抬手之间当有花样翻出。毛笔何尝不是你的舞伴?领着她在纸上跳舞,如同赵宏博、申雪在冰上跳舞,弹性,动作,**,节律,不但动作动人,还要留下优美的线条。他要求学员做到习字时要和古人心灵息息相通:所有古人今人法帖,只要不是原迹,均应视为书法的躯壳,精神通会处只能靠想象。就像人之照片,不能徒见此貌不知其性,其为人处世、素质品德、情感情绪,均要了解或感知。要赋予临写对象以灵魂、味道、性格,且不可依样画瓢,照猫画虎。唯如此,你写出的字,才能有血有肉有灵魂,才能彰显精气神。

和有的人相处,三分钟烦,十分钟厌,半小时逼得你想自杀。宗江是一本耐读的书,“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国学大师王维曾提出读书“三境界”,哲学家冯友兰提出做人“四境界”。境界说告诫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分野就在于境界的不同。

人活着应该有境界,境界越高,品味越高,就越会受到人们的景仰。宋儒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宗江将此识为读书人的最高境界。宗江说,对于我们,这种“天地境界”,虽不能达,也要心向往之。

字品如人品,做事先做人,一个书家更要以做人修身为大事。宗江时常以古代贤人志士的戒律来要求自己,做到从善如流,以德行善举为己任。

他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多所学校设立了书法培训基地,把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普及带进课堂。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无偿地为教师和学生上课,培养书法人才。

宗江教学、办学,讲信誉,重质量,他会针对每位学员量身定做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他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受到更好书法教育,抓住任何机会做好书法义务教育。为了书法的普及,宗江从来不遗余力。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世人习书,有的是为了爱好、为了情趣,有的是为了出名、赚钱。这一切,对于市场经济社会的人来说,都情由所缘,无可厚非。宗江习书,同样有类似的缘由。但和常人不同的是,宗江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书法家。凭着这种良知和责任,使之脱离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而升华到“道德境界”。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友;一位好友,就是一本好书。宗江是一本书,一本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好书,他会永远带给你开卷有益的满足和幸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2024全本小说网novel九一。com